一种直挂母线式储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0216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25287.2

    申请日:2020-10-20

    发明人: 张华 周波

    IPC分类号: H02J1/10 H02J1/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挂母线式储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所述直挂母线式储能系统包括储能系统和控制器,储能系统包括N个锂电池组模块,N个锂电池组模块串联;本发明是利用废旧新能源电池组模块组成的大容量电池作为直流配网的储能系统,使用时把储能系统连接于直流配网上,通过调整直挂母线式储能系统的电压值匹配动态变化的直流配网电压,以保证储能系统的充电或放电状态实时可控;直挂母线式储能系统是通过调节储能系统的锂电池组数量来调整现储能系统网压的输出电压,实现储能系统输出电压的动态变化,实现直流配网电压过低时储能系统放电以抬升网压,直流配网电压过低时储能系统充电以降低网压,总体实现网压的稳定。

    一种500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电抗选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42581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580481.1

    申请日:2017-07-17

    IPC分类号: H02H7/04

    CPC分类号: H02H7/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00kV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电抗选型方法,包括:步骤1:获得待加装中性点电抗的变电站及500kV自耦变压器信息,并将变电站外部系统进行等值,分别形成正序及零序简化等值电路;步骤2:计算步骤1形成的等值电路中外部等值参数;步骤3:获得步骤1形成的等值电路中自耦变压器正序、零序电抗参数;步骤4:基于步骤1-3共同确定的等值电路计算流经变压器中性点的最大工频电流;步骤5:基于步骤4获得的最大工频电流,对变压器中性点电抗的热稳定电流、额定机械短路电流、额定持续电流、额定容量进行选型通过本方法能够准确的选择出自耦变压器中性点电抗,对电网远期发展有良好的适应性。

    含SVG的光伏场站高频振荡风险筛查与测试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49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20962.9

    申请日:2024-03-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含SVG的光伏场站高频振荡风险筛查与测试方法及系统,涉及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光伏场站内各设备和汇集线路的数据信息,建立光伏场站的电磁仿真模型;结合阻抗测量和阻抗数学模型,得到光伏场站内各设备和各汇集线路的高频段阻抗特性曲线;基于高频段阻抗特性曲线结合高频振荡风险筛选条件,得到风险运行方式集合;对风险运行方式集合进行聚类分析与分类仿真测试,得到光伏场站高频振荡风险的测试结果。本发明避免将光伏场站视为整体对象及不适用于3kHz以上高频段而造成的分析误差,避免依赖人工遍历大量运行方式造成的效率偏低问题,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分析复杂运行方式下大型光伏场站站内的高频振荡风险。

    一种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6541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445891.8

    申请日:2021-11-30

    IPC分类号: H02M3/335 H02M1/088

    摘要: 本发明直流变换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置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范围和电路参数;步骤2、根据所述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分析所述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若干操作模式,从而得到每个操作模式所对应的功率电流模型;步骤3、根据所述操作模式所对应的功率电流模型,设计出不同功率要求下的数学模型;步骤4、将所述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初始的工作状态带入所述数学模型,以对所述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进行控制。本发明能够很容易地找出对应最优的控制变量,使得直流变换器的峰值电流达到最小,提升了双有源半桥直流变换器的稳定性。

    一种兼顾电网负载均衡性与用户体验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9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0697301.4

    申请日:2021-06-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电网负载均衡性与用户体验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优化方法,包括S1:获取第i辆电动汽车上车载电池的当前剩余电量、最小剩余电量以及电动汽车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根据其计算电动汽车用户充电需求;S2:若电动汽车用户有充电需求,则进行距离最短优先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计算,得到行驶距离最短的电动汽车充电路径;S3:计算电动汽车从出发点到充电桩的行驶时间、排队等候时间、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充电站内的充电桩可用时间,得到距离最短优先充电路径下的电动汽车总时间;S4:以所有电动汽车距离最短优先充电路径下的电动汽车总时长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电网充电负载均衡性和电动汽车用户体验约束,进行充电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