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2433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185201.4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A61B5/37 , A61B5/383 , A61B5/386 , A61B5/388 , A61B5/293 , A61B5/294 , A61B5/268 , A61B5/263 , A61B5/0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核磁兼容的神经电刺激‑电记录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由导电聚合物溶液经湿法纺丝形成纤维神经电极,然后将纤维神经电极进行绝缘处理,随后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组装得到核磁兼容的神经电刺激‑电记录系统。本发明制备的纤维神经电极具有低阻抗、高电荷注入和存储能力、以及优良的核磁兼容性。组装的神经电刺激‑电记录系统可以获得全脑完整功能核磁共振图像,同时可在动物脑内进行多通道神经电刺激和电生理记录,为大脑活动的多模态观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平台,在脑科学研究、脑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437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80569.6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导电纤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装银纳米线制备柔性纤维电极的方法。本发明在液相纺丝过程中通过盐溶液剥夺银纳米线表面的配体,破坏其分散性,形成银纳米线聚集体;然后利用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使聚集体中的银纳米线在光场下吸收能量,于接触缝隙处发生微熔融,形成焊接点作为力学增强结构,支持银纳米线纤维连续化制备。本发明制备的银纳米线纤维具有优异的柔性以及电导率,并且表现出优于同尺寸金属丝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09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615384.9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分子基底形成于底板表面,将传感单元形成于高分子基底的表面上,通过卷膜法将高分子基底由底板表面剥离,形成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其中,传感单元分布于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的轴向上,且在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的横截面上,传感单元与横截面中心不重合;所述的传感单元为阻变传感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三维复杂运动实时检测需求的问题,通过纤维内多个阻变传感单元的有效协同,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内对纤维任意弯曲角度以及方向的同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646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123539.7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助催化剂和有机溶剂配制得到碳源溶液,并将钛源溶解在碳源溶液中,得到钛源/碳源混合溶液;将反应器升至反应温度,并在反应器内持续通入载气和反应气;将钛源/碳源混合溶液注入反应器中,发生高温裂解反应,冷却后,收集得到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原位合成的办法,解决了传统浸涂法中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之间连接不紧密、电子传输效率低导致光催化活性低的问题,同时改善了水热法不可连续制备、产物收集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2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22639.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3D1/00 , D03D15/533 , D03D15/547 , D03D15/54 , D03D15/283 , D01F6/94 , D01F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RGB三原色织物显示像素单元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将聚合物、导电组分和光转换粒子进行复合,制备得到均一、稳定且可纺丝母粒,并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得到具有光转换功能的导电纤维;将光转换导电纤维与涂有发光活性层的导电纤维进行编织,借助光转换粒子调控发光颜色,在纤维搭接点处分别形成R,G,B像素单元,通过设计不同编织工艺,获得不同RGB像素单元排布方式,进一步利用电路控制和混光技术,实现RGB像素单元发光色彩的精准连续调控,从而构建出全彩织物显示器件,可满足可穿戴设备显示的彩色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6179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442657.9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上海容为实业有限公司
IPC: A61B5/1473 , C23C14/20 , C23C14/24 , C23C28/00 , A61B5/00 , G01N27/416 , G01N27/30 , G01N27/3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离子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降解的纤维状钙离子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钙离子传感器是一个两电极体系,由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组成;参比电极用于在各种化学环境下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工作电极由可降解基底材料、转导层、锚定层及功能小分子组成;根据可降解基底材料不同,提供不同的工作寿命与降解周期;本发明通过在纤维状可降解基底上复合无毒转导层及具有钙离子富集功能的小分子层,得到具有监测钙离子浓度功能的可降解传感器。本发明提供的钙离子传感器通过监测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间的电势差,可以在3天至15天不等的工作寿命内监测体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变化,为医疗决策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7420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194979.6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3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监测患者透析进程的血液分析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血液分析传感器基于三电极体系;参比电极为银/氯化银,其表面不修饰或修饰有粘结层、防污抗黏层;对电极为金属铂,其表面依次修饰有粘结层、防污抗黏层;工作电极为金属铂,其表面依次修饰换能层、离子选择层、粘结层、防污抗黏层;本发明血液分析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防污抗黏能力,防止生物淤积;用于监测透析进程,包括监测特征频率下的交流电阻抗参数,根据拟合曲线,估算血液水含量;监测血液中主要电解质浓度变化;两种功能相结合,可以帮助医师确定患者所接受的超滤量、透析时长与超滤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33549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68046.2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备光调控功能的封装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封装管,以透明塑料管作为基底,其表面设置有一层光调控功能薄膜,该薄膜以聚合物树脂作为基体,其中均匀分散有光调控粒子;光调控粒子包括光转换粒子和/或光扩散粒子。封装管可用于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将纤维对电极与充分吸附了染料分子的二氧化钛纤维光阳极一同放置于具备光调控功能的封装管中,注入电解液,热熔胶密封后得到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本发明光调控功能薄膜增加了对入射光及器件活性面积的利用率,有效提升器件性能,并且可以隐藏器件内部结构,使器件更美观,有利于纤维太阳电池的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34342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459604.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3D15/533 , D06M15/572 , D06M15/568 , D06M11/83 , D06M11/74 , C08G18/66 , C08G18/48 , C08G18/34 , C08G18/32 , C08G18/75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电子电路与织物集成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连接织物电子电路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首先将除水后的大分子多元醇与除水后的多羟基酸、二异氰酸酯反应,然后依次加入二硫化物、三乙胺和乙二胺,反应后得到自连接水性聚氨酯;将自连接水性聚氨酯与导电组分混匀得到自连接电极材料;然后将自连接电极材料涂覆于纤维基底上,后处理得到自连接纤维电极;最后将自连接纤维电极编织到织物中,后处理得到自连接织物电子电路。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自连接织物电子电路可以通过模块化组装以构建多层立体织物电路。经过测试,自连接后的织物电子电路在弯折与循环按压等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电学与机械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95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633907.2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08G8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精准长度的金属主链高分子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通过偶联反应将被保护的聚合单体与前体化合物相连接,再脱去保护使官能团活化,重复以上步骤再进行偶联封端,即可得到具有精准长度的配体;然后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配体与金属盐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进行金属化,得到相应的金属主链高分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偶联反应和保护基策略的逐步聚合方法,合成得到的金属主链高分子具有长度精准可控、性能可调的优点,为未来新的功能高分子的设计与合成开辟新的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