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339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48457.9
申请日:2023-01-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3D15/54 , D03D15/533 , D03D15/275 , D03D15/547 , D03D13/00 , D03D15/217 , D03D15/2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色彩显示织物,该全色彩显示织物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点,像素点颜色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或白色。每一像素点由经向电致显示活性纤维和纬向导电纤维搭接而成,所述经向电致显示活性纤维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柔性导电纤维、电致发光活性层和树脂保护层,所述的电致发光活性层通过在电致发光材料中加入颜色粒子调控发光颜色,颜色粒子的加入量为电致发光材料的0.5wt%‑10wt%。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光激发材料及光转换材料相匹配的原理制备出了不同颜色的电致显示活性纤维,进而搭建成彩色显示织物,通过电路控制不同像素点,实现彩色图案显示,所得织物具有优良的柔性和透气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92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68318.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溶剂、聚合物粘结剂、发光粉混合,然后经搅拌获得分散均匀的浆料;通过多孔复合喷丝板将导线、浆料同轴挤出,然后经过凝固浴使得浆料与包裹在其中的两根导线一步凝固成型,得到发光纤维;其中,多孔复合喷丝板中每个组件单元由一个大通道包裹两个能够通过导线的平行内通道组成,其中两个平行内通道用来实现导线的牵伸,大通道负责将浆料挤出;将发光纤维经水洗除去表层凝固浴液,然后经过烘干后得到电致发光纤维。本发明方法能够将涂覆、成型、收集等工艺集成在一个连续化生产设备中,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本方法制备的发光纤维亮度在10‑100cd/m2,能够实现超过100米长度的发光纤维点亮。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27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19833.7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H01M10/38 , H01M4/62 , D01D5/06 , D01D5/12 , D01D5/30 , D01D10/06 , D01F1/09 , D01F8/02 , D01F8/10 , D01F8/16 , D01F8/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系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纤维水系二次电池一体化工业级连续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多通道注液方法,将各种功能材料如正极浆料、负极浆料、凝胶电解质等同时挤出成型,实现纤维水系二次电池的一体化连续构建;同时采用牵伸后处理技术,首次实现了对纤维水系二次电池的多级牵伸处理,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通过在线热封装技术,实现纤维干燥和器件封装一体化。本发明实现了纤维水系二次电池快速稳定地一体化连续构建,所得纤维器件具备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使得它们可以与其他化纤混编或者单独编织成织物,在可穿戴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79836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2754.X
申请日:2016-01-0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9/007 , B32B7/02 , B32B9/045 , B32B27/281 , B32B37/02 , B32B37/06 , B32B37/08 , B32B43/0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敏感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驱动可控变形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为:聚酰亚胺薄膜为基底,上层为取向碳纳米管和石蜡组成的具有各向异性的复合层,基底和复合层之间紧密接触。该复合材料可实现光致和热致驱动的响应。本发明通过控制取向碳纳米管的取向方向,能够实现向光、背光及三维变形等多种变形形式。进一步优化取向碳纳米管和石蜡的含量,可实现快速的、大变形量的变形。这种光致变形材料为其他智能响应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4294434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374822.6
申请日:2014-07-3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弹簧状碳纳米管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以气相沉积法合成高度取向的可纺碳纳米管阵列;利用加捻工艺得到初级碳纳米管纤维,并将数十根初级碳纳米管纤维排成一股,进一步加捻得到弹簧状碳纳米管纤维。由本发明得到的弹簧状碳纳米管纤维具有大量纳米级和微米级的螺旋管道结构;不会发生打结和自缠绕;该纤维具有很高的拉伸应变,较高的力学强度以及优异的导电性能。该纤维对挥发性溶剂与蒸气同时具有转动与收缩响应,其转动响应快,转速高,旋转圈数大,扭转力矩大,其收缩响应迅速,收缩力大,旋转与收缩响应重复性好。可应用于溶剂驱动、能量转换、智能织物、感应器件等。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79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22119.0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精细度可拉伸柔性织物电路及其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为:通过超声波制备液态金属微液滴,并通过羟基、巯基等基团将单体连接修饰于液态金属微液滴表面;将单体修饰的液态金属微液滴、单体、光引发剂、交联剂、稀释剂等在乙醇中均匀分散;对被光刻的织物使用氧等离子体进行处理;将氧等离子体处理过的织物浸泡于液态金属光刻浆料中,并置于光刻平台,基于需要的电路图案进行双面紫外曝光,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作为显影液,得到织物电路图案。再对织物电路图案进行烧结,获得导电通路。本发明可简便地在多种织物上制备图案复杂、精度高的可拉伸柔性织物电路,并具有优异的导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92286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210568318.4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发光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溶剂、聚合物粘结剂、发光粉混合,然后经搅拌获得分散均匀的浆料;通过多孔复合喷丝板将导线、浆料同轴挤出,然后经过凝固浴使得浆料与包裹在其中的两根导线一步凝固成型,得到发光纤维;其中,多孔复合喷丝板中每个组件单元由一个大通道包裹两个能够通过导线的平行内通道组成,其中两个平行内通道用来实现导线的牵伸,大通道负责将浆料挤出;将发光纤维经水洗除去表层凝固浴液,然后经过烘干后得到电致发光纤维。本发明方法能够将涂覆、成型、收集等工艺集成在一个连续化生产设备中,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本方法制备的发光纤维亮度在10‑100cd/m2,能够实现超过100米长度的发光纤维点亮。
-
公开(公告)号:CN11820907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1615384.9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柔性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分子基底形成于底板表面,将传感单元形成于高分子基底的表面上,通过卷膜法将高分子基底由底板表面剥离,形成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其中,传感单元分布于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的轴向上,且在纤维状矢量传感器件的横截面上,传感单元与横截面中心不重合;所述的传感单元为阻变传感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三维复杂运动实时检测需求的问题,通过纤维内多个阻变传感单元的有效协同,实现了在三维空间内对纤维任意弯曲角度以及方向的同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646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123539.7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催化剂、助催化剂和有机溶剂配制得到碳源溶液,并将钛源溶解在碳源溶液中,得到钛源/碳源混合溶液;将反应器升至反应温度,并在反应器内持续通入载气和反应气;将钛源/碳源混合溶液注入反应器中,发生高温裂解反应,冷却后,收集得到二氧化钛/碳纳米管复合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原位合成的办法,解决了传统浸涂法中二氧化钛和碳纳米管之间连接不紧密、电子传输效率低导致光催化活性低的问题,同时改善了水热法不可连续制备、产物收集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2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22639.1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D03D1/00 , D03D15/533 , D03D15/547 , D03D15/54 , D03D15/283 , D01F6/94 , D01F1/0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RGB三原色织物显示像素单元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将聚合物、导电组分和光转换粒子进行复合,制备得到均一、稳定且可纺丝母粒,并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得到具有光转换功能的导电纤维;将光转换导电纤维与涂有发光活性层的导电纤维进行编织,借助光转换粒子调控发光颜色,在纤维搭接点处分别形成R,G,B像素单元,通过设计不同编织工艺,获得不同RGB像素单元排布方式,进一步利用电路控制和混光技术,实现RGB像素单元发光色彩的精准连续调控,从而构建出全彩织物显示器件,可满足可穿戴设备显示的彩色化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