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31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818188.5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C09J163/02 , C09J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面外导热环氧树脂导热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环氧树脂的高粘附能力以及碳纳米管的高面外导热能力提供一种高面外导热环氧树脂导热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CVD法生长碳纳米管阵列;S2.纯化碳纳米管;S3.将低粘度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816、固化剂混合脂肪胺6610、固化促进剂DMP‑30按照比例混溶,将碳纳米管阵列快速浸渍于环氧树脂胶前驱体中搅拌均匀真空脱泡,获得高面外导热的环氧树脂导热胶。该方法制备的环氧树脂导热胶具有优异的面外导热能力和粘接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43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011193336.6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有水槽的OCT拉伸测试装置,包括基座组件、电机、丝杠、第一滑轨、支座、壁板、移动夹紧组件和可移动的OCT单元,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基座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基座组件的长度方向在其表面延伸,所述丝杠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正上方并与其沿同向延伸,所述移动夹紧组件套设于所述丝杠并受丝杠驱动沿第一滑轨平移,所述移动夹紧组件上方在所述支座和壁板之间架设有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二滑轨,所述OCT单元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基座组件的至少一侧配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滑轨的用于测量移动夹紧组件之位移的光栅尺组件;还公开了一种在上述装置中作业的测试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195716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296209.9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B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深孔内径测量仪,包括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控制单元,电容传感器为探针式圆柱形电容传感器,探针式圆柱形传感器包括测量臂、柄部、绝缘层缆、电缆插头,柄部的前端设有与绝缘层连接的测量臂,测量臂的前端套有环状有效测量电极和两个等位环,两个等位环在轴向上平行地分布在环状有效测量电极的两侧,每个等位环的两侧均设有绝缘层,等位环的轴向尺寸略小于或等于环状有效测量电极的轴向尺寸;环状有效测量电极与绝缘层缆的芯线相连,两个等位环与绝缘层缆的内屏蔽层相连并共接传感器地;探针式圆柱传感器通过电缆插头与测量电路相连。可以实现对于孔径较小的深孔内径进行精密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957165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10296209.9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1B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深孔内径测量仪,包括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控制单元,电容传感器为探针式圆柱形电容传感器,探针式圆柱形传感器包括测量臂、柄部、绝缘层缆、电缆插头,柄部的前端设有与绝缘层连接的测量臂,测量臂的前端套有环状有效测量电极和两个等位环,两个等位环在轴向上平行地分布在环状有效测量电极的两侧,每个等位环的两侧均设有绝缘层,等位环的轴向尺寸略小于或等于环状有效测量电极的轴向尺寸;环状有效测量电极与绝缘层缆的芯线相连,两个等位环与绝缘层缆的内屏蔽层相连并共接传感器地;探针式圆柱传感器通过电缆插头与测量电路相连。可以实现对于孔径较小的深孔内径进行精密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43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70286.7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F16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拉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卡扣式钢拉杆连接构件,包括双口接头,所述双口接头的一侧内部与钢拉杆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所述双口接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连接钢板的上表面,所述钢拉杆与双口接头的一端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所述连接钢板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滑轨,本发明通过设置钢条,当钢条的一端受力时,则钢条的另一端会翘起,这样使得钢条靠近伞形板的一端会在伞形板的一侧内部进行滑动,由于当前悬臂扣件形变程度较小,从而使得钢条的另一端会向外滑动较短距离,达到增加伞形板的开口直径的效果,此时伞形板的入口直径大于锁紧件一侧槽孔直径,实现了防止悬臂扣件由于形变出现向外滑脱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780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01607.5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高层建筑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悬挂结构多楼层H型钢梁整体提升竖向连接的连接卡具,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插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设有H型钢梁,所述H型钢梁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设有滑动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底部均匀设有多组底槽;该装置还能根据H型钢梁的高度调节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对H型钢梁高度方向的夹持固定效果,进一步提高H型钢梁的支撑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实现相邻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拼接增加层高的过程,满足多楼层悬挂结构要求,稳定性更高,拼接向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1460277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102578.3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PC: G06F16/9535 , G06F16/9536 , G06F16/901 , G06N3/04 , G06N3/08 , G06Q10/04 , G06Q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网络树状传输路径的个性化推荐方法,包括:将数据集中APP按照文件的性质进行分类;对数据集中的每条用户交互记录的各个影响因素分别生成One-Hot特征向量,将同一用户各个影响因素的特征向量进行叠加和正则化,拼接生成用户特征向量作为LSTM模型的输入,为了模型的泛化和个性化推荐需要,使用聚类算法生成原型用户,每个原型用户代表一类相似的真实用户;根据数据集中每一条记录的MD5码提取出对应的APP传输记录,为每个APP生成一个传播路径森林;将传播路径森林中每一棵传播树的树状路径转化成序列路径,应用于LSTM模型进行树状路径预测;将输出的序列状的预测路径恢复成树状路径,根据恢复的树状路径推测用户偏好从而进行个性化推荐。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528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009402.9
申请日:2012-01-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拟微藻扩大培养的封闭连续培养实验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和第二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气体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恒温水系统;所述第一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置于恒温水池内,且均设有进液口、进气口、排液口和排气口;所述气体循环系统连接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液体循环系统连接在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所述恒温水系统与恒温水池连接。本发明结合了以研究微藻生长机理类和以扩大培养类为目的的培养系统的长处,并且吸取了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优点,不仅可优化微藻扩大培养的环境参数,并且可以研究微藻固定CO2以及处理不同废气、污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586075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09378.9
申请日:2012-01-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包括进气结构、排气结构和透明套管,所述透明套管的两端均设有与其密封连接的法兰,所述透明套管一端的法兰上设有进液口,所述透明套管另一端的法兰上设有排液口,所述透明套管内设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被支承在所述透明套管两端的法兰上,且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透明套管上设有与其中心线平行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装有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上固定有清洁头,所述清洁头适配地装在所述螺旋轴的螺旋槽内。本发明具有自动清洁功能,能够控制微藻的贴壁生长,能够强化光生物反应器中的传热传质,快速调节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环境,有利于室外的扩大培养,提高微藻生产量,扩大单位光照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528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09402.9
申请日:2012-01-1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拟微藻扩大培养的封闭连续培养实验装置,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和第二管式光生物反应器、气体循环系统、液体循环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恒温水系统;所述第一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和所述第二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置于恒温水池内,且均设有进液口、进气口、排液口和排气口;所述气体循环系统连接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液体循环系统连接在进液口和排液口之间;所述恒温水系统与恒温水池连接。本发明结合了以研究微藻生长机理类和以扩大培养类为目的的培养系统的长处,并且吸取了管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优点,不仅可优化微藻扩大培养的环境参数,并且可以研究微藻固定CO2以及处理不同废气、污水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