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人冷却系统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67241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23941.8

    申请日:2015-08-2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个人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服,所述冷却服内置有载冷剂循环换热管,所述载冷剂循环换热管连通至冷却服外与循环辅助装置连接,循环辅助装置与模块化制冷组件连接,循环辅助装置和模块化制冷组件均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模块化制冷组件利用热电制冷通过循环辅助装置为冷却服内载冷剂循环换热管提供载冷剂,实现冷却服内循环降温。本发明的个人冷却系统基于人体表面散热量分布及热舒适性要求,利用热电制冷实现高温环境下的个人热舒适性温度调控。冷却服充分考虑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热舒适性要求,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汗腺分布和产热量的大小确定冷却服内载冷剂循环管的布置。

    手调螺旋管成型机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05258B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1010220779.X

    申请日:2010-07-0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调螺旋管成型机,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靠轮支架,靠轮支架上设有成等腰三角形设置的三个模具靠轮,每个模具靠轮均通过牵引导杆与各自相对应的手调节轮连接,其中,顶部的模具靠轮为主动靠轮,下部两个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模具靠轮为从动靠轮,螺旋管从主动靠轮和两个从动靠轮之间穿过,主动靠轮通过啮合齿轮与手动摇柄连接。本发明中手调节轮具有很高的精度,可精确确定所要成型螺旋管的螺旋径和螺旋节距参数,成品误差小,能够达到标准螺旋管换热实验研究精度要求。模具靠轮可根据管材规格灵活设计,拆卸方便,从动靠轮中心距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从而可扩充制管参数范围。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适于冷弯,操作方便。

    燃气锅炉耦合热泵的冷热电多联产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25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69717.6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燃气锅炉耦合热泵的冷热电多联产系统及方法,涉及冷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其用于将产生的太阳能合成气分别供应至燃气锅炉和SOFC/GT系统;燃气锅炉系统,其用于利用太阳能合成气,将热能储存并供应至用户端,并将燃气锅炉排烟供应至空气源热泵的蒸发器;空气源热泵,其用于利用空气和/或燃气锅炉排烟中的热量为用户端供热;SOFC/GT系统,其用于利用太阳能合成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为用户端供应电能;利用反应后的烟气驱动燃气轮机膨胀做功,驱动发电机输出电能。本发明将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相耦合、将SOFC/GT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和带喷射器的Goswami循环进行耦合,进一步提升了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

    基于光伏余热和厌氧发酵驱动的SOFC多联供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857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25286.X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于泽庭 张开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和厌氧发酵驱动的SOFC多联供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聚光光伏系统、厌氧发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跨临界CO2循环‑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卡琳娜循环系统和LNG冷能利用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多联供系统集成了聚光光伏/厌氧发酵/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跨临界CO2循环/有机朗肯循环/卡琳娜循环/LNG冷能利用系统,在为农场运行提供所需的电能、冷能以及天然气的同时实现SOFC余热和LNG冷能的梯级利用。此外,该系统使用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为输入能源,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对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制氢用氢及冷热电联供的综合能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82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348982.2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于泽庭 荣繁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驱动的制氢用氢及冷热电联供的综合能源系统,属于能源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制氢系统和用氢系统,制氢系统产生电力供给用户或储能以供给用氢系统;所述制氢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并与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进行换热,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产生电能供给用户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制氢;所述用氢系统包括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和空气输出电能供给用户,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热量交换。

    一种基于生物质气化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多联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44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61278.6

    申请日:2022-04-0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质气化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多联供系统,包括气化炉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二空气换热器、第四换热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尾气出口依次与第四换热器、气化炉连接,气化炉设置生物质进口,气化炉的合成气出口与第二空气换热器连接,空气换热器的合成气出口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进口连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尾气出口依次与第四换热器、气化炉连接,气化炉的阴极尾气出口依次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再压缩动力循环系统、卡琳娜循环系统连接。解决了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问题。实现烟气废热的充分回收利用。

    一种低能耗捕集二氧化碳的多联供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8273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740082.3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于泽庭 梁文兴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捕集二氧化碳的多联供系统和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燃料电池SOFC、燃烧室、第一混合加热器、空气再热器、热水换热器、冷凝换热器、二氧化碳压缩机、CO2换热器、蓄冷器;燃料电池SOFC的阳极气体出口与燃烧室连接,燃烧室的气体出口依次连接混合加热器、空气再热器、热水换热器、冷凝换热器,使燃烧室排出的气体释放热量;LNG储液罐,LNG储液罐液体出口与CO2换热器的冷凝介质入口连接,CO2换热器的冷凝介质出口与蓄冷器连接。在进行冷、热、电联供的同时,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和冷凝水的回收,既保证了较高的联供效率和发电效率,又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复合仿生流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7173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38466.4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于泽庭 夏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复合仿生流场及其应用,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复合仿生流场,流道入口设置在流场的中心,主流道由双极板中心延伸至流场的四个角,且逐渐线性收窄;每个主流道两侧对称排列着分支流道;整个复合仿生流场呈中心对称分布。基于该复合型仿生流场能够均匀的将反应气体扩散至电池的催化层表面,总体压降小,也有利于液态水的排出。内置的仿生流线型堵块在不大幅提高流场总体压降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传质效率,促进反应气体在电池内的充分利用,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213393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04398.7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于泽庭 夏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结构领域,提供了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结构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其中,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道结构的上表面呈波浪状,流道结构的深度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变小,流道结构的宽度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变大,这使得反应气体与扩散层的接触面积不断增大,也更容易进入电池内部,更易均匀扩散,迫使更多氧气进入催化层,提高电池催化层氧气浓度,提高电池电流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