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2134272U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20727160.7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标准气体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异氰酸标准气体的发生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载气源,其用于提供运载异氰酸的载气;异氰酸源,其用于提供异氰酸;异氰酸标气出口,其用于输出浓度稳定的异氰酸标准气体;异氰酸溶解装置,其用于溶解来自所述异氰酸源的异氰酸;所述第一载气源、异氰酸源、异氰酸溶解装置和异氰酸标气出口相互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异氰酸源包括三聚氰酸和用于加热三聚氰酸的加热装置。本申请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优势。该装置产生的异氰酸标准气体纯净度高,稳定性好。异氰酸浓度的定量方法准确可靠,可以满足仪器标定,大气环境监测,以及异氰酸的物理化学特性等不同领域的研究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5375115U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21347216.7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在线测量臭氧生成速率和臭氧生成敏感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空气输入端经颗粒物过滤器分别与反应腔、参考腔连接,反应腔经第一三通电磁阀分别与NO反应管、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参考腔经第二三通电磁阀分别与NO反应管、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与排放口连接,NO反应管与CAPS NO2检测器连接,第一NO标气输入端经FeSO4还原管、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输入NO反应管,第二NO标气输入端和VOCs输入端分别与第三和第四质量流量控制器连接,第三和第四质量流量控制器分别与反应腔、参考腔连接,本实用新型交替测量有无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具有准确性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8956507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21959407.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 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集阱制冷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捕集阱制冷头,包括驱动组件,与驱动组件配件的升降机构,与升降结构配接的在驱动组件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的毛细血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毛细血管组件下方能够与毛细血管组件接触或分离的制冷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能够保护冷凝头,在对毛细血管座加热的过程中使加热板与冷凝头分离,使冷凝头能够不被高温破坏性能;2、能够以更快更高的频率完成VOC检测,由于冷凝头能够与毛细血管座组件分离,降温更快,能够在设定的更快检测频率,检测毛细血管内部VOC数据。3、能够对毛细血管加热温度达到300度的加热温度,适应更高的加热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5066132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1029716.6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CAPS测氮氧化物的分析仪,包括:空气输入端、气溶胶过滤器、NO转化管、第一三通电磁阀、光腔衰减相变NO2监测器、零气发生器、质量流量控制器、臭氧发生器、第二三通电磁阀和气体排放出口;气溶胶过滤器输出端分别与NO转化管输入端、第一通道输入口连接,NO转化管输出端与第二通道输入口连接,第一三通电磁阀的输出端与光腔衰减相变NO2监测器连接;零气发生器、质量流量控制器、臭氧发生器依次连接,臭氧发生器输出端与第二三通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通道出口与气体排放口连接,第二通道出口与NO转化管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精准快速切换NO和NO2检测模式,满足不同种类的测试和研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1426279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378924.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线测量OH总反应活性的反应管,包括主反应室、第一进气臂、第二进气臂、出气臂和反射室;所述第一进气臂包括主通道、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与主通道连通,主通道倾斜设置于主反应室的一端,第二进气臂倾斜设置于主反应室的一端,主通道的轴线与第二进气臂的轴线相交于主反应室中,反射室的顶端与主反应室连通,反射室的底端渐缩至闭合,主通道的轴线依次穿过主反应室和反射室的内腔,出气臂沿水平方向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此反应管的测量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减少大气中NO干扰的反应管,提高测量的准确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