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9123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234865.8
申请日:2024-03-01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针对钙钛矿前驱液填充不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钙钛矿前驱液的整面填充法及其在电池制备中的应用,将储液材料直接接触待填充电池表面的孔状结构层,在储液材料上添加钙钛矿前驱液,钙钛矿前驱液在储液材料中填充、并向下填充至孔状结构层内。本发明可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孔状结构层中整面同时均匀填充钙钛矿前驱液,提高大面积制作时成膜均一性,形成高质量钙钛矿吸光层;而且适用于各种尺寸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易于放大,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25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69302.2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下钙钛矿吸光材料在介孔孔道中填充不均匀、结晶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率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导电基底上依次制备空穴阻挡层、介孔结构层及碳基对电极;将辅助外框放置于碳基对电极外,辅助外框内壁贴合碳基对电极四周边缘,辅助外框的高度大于等于对电极顶部边缘的高度;将CsMAFAPbI3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注入碳基对电极及介孔结构层中进行三步梯度升温退火,第一步为40~80℃,第二步为80~95℃,第三步为95~110℃,该方法可使钙钛矿吸光材料在介孔孔道中形成均匀、结晶度高的晶粒,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2919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4002.1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吸光层填充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吸光层的制作装置及工艺,制作装置包括吸附槽、分布在吸附槽内用于吸附吸光层溶液的多孔材料和穿插于多孔材料中的支撑材料,多孔材料表面平整;使用时使电池的孔状结构层与吸附槽内用的多孔材料直接接触,通过毛细力,将多孔材料中吸附的吸光层溶液转移至电池孔状结构层内。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工艺可以达到整面同时填充钙钛矿吸光层的效果,提高整面填充的均一性,且工艺简单,装置易于放大,利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590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271567.6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测试装置不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厚度、和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包括两个之间间距可调节的电池固定块,两个电池固定块之间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测试台组件,测试台组件上设置有和太阳能电池板配合的弹性探针。可移动的电池固定块可实现不同尺寸电池夹取、测试台组件配合固定限位槽及弹性探针可兼容一定厚度范围的电池、测试接触台的选型可适用于不同结构电池,从而减少研发过程中测试太阳能电池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881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69302.2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下钙钛矿吸光材料在介孔孔道中填充不均匀、结晶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率碳电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导电基底上依次制备空穴阻挡层、介孔结构层及碳基对电极;将辅助外框放置于碳基对电极外,辅助外框内壁贴合碳基对电极四周边缘,辅助外框的高度大于等于对电极顶部边缘的高度;将CsMAFAPbI3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注入碳基对电极及介孔结构层中进行三步梯度升温退火,第一步为40~80℃,第二步为80~95℃,第三步为95~110℃,该方法可使钙钛矿吸光材料在介孔孔道中形成均匀、结晶度高的晶粒,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1728298U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23611364.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浙江省白马湖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测试装置,具备:底座平台;设置于所述底座平台上的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二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的测试夹固定架;以及测试夹,设置有用于外接源表的接线柱,并以可装卸的形式设置于所述测试夹固定架上。由此,可以测试不同厚度电池,进一步扩大了夹取、测试电池结构的种类,能广泛适用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各种厚度、尺寸和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的固定及测试,并且测试结果精确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15306652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0904416.0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发电机轴承故障预警的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筛选风电机组发电机轴承历史数据;得到发电机轴承温升与转速关系的散点图;得到发电机轴承温升与转速关系曲线;计算关系曲线与初始温度水平线的包围面积;构建检测指标K;计算过往指标;评估健康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历史数据,引入环境温度与发电机转速,并建立了能够表征每个机组发电机轴承独立特性的前后端轴承温差新特征;通过对温升速率与前后端轴承温差的监测,有效提升了故障预警装置对轴承的早期故障的敏感度;提出了发电机轴承的故障监测指标,利用月度、双周、单周三个监测指标对轴承健康状态进行全方面评估,有效提升了轴承故障预警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07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0985169.7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无机空穴传输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清洗透明导电玻璃,然后将透明导电玻璃在真空干燥烘箱中烘干备用;在透明导电玻璃上采用喷涂法、热蒸镀法或原子层沉积法制备电子传输层;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吸收层;钙钛矿吸收层为ABX3型钙钛矿光伏材料;在钙钛矿吸收层上利用磁控溅射制备p‑CuAlO2空穴传输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p‑CuAlO2作为空穴传输材料,p‑CuAlO2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度、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由廉价、易得和无毒的元素制得,p‑CuAlO2的导电率也高达1S/cm。因此,作为代替Spiro‑OMeTAD的无机空穴传输层材料,p‑CuAlO2具有很大的可开发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19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0282126.2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8/0432 , H01M8/043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BOP部件及系统热区的热学‑电学联合测试装置,包括气体流量控制模块、气体预热模块、电堆测试模块、尾气处理模块、测控模块和BOP部件测试模块;当热学‑电学联合测试装置进行电堆电学‑热学联合测试时,气体流量控制模块连接气体预热模块,气体预热模块连接电堆测试模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能灵活扩展的SOFC电堆及BOP系统热学‑电学联合测试平台,从电堆至发电系统研发过程中,分模块的设计使其能灵活的调节测试对象与内容,满足从电堆测试、BOP部件测试、系统热区及整体发电系统的一系列不同的测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6235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0430781.3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浙能北仑发电有限公司
IPC: F24S20/69 , F24H4/02 , F24S10/95 , F24S20/40 , F24S60/00 , F24S80/00 , F25B30/02 , F25B30/06 , F25B41/31 , F25B41/42 , H02J3/38 , H02S10/30 , H02S20/25 , H02S4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建筑的多热源间接式PVT热泵系统,包括:电网、逆变器、PVT集热器瓦片、换热管道、屋顶或倾斜面、电磁三通阀A、集热器水箱、相变储热装置、热泵蒸发器、循环水泵、电磁三通阀B、风冷换热器A、电磁三通阀C、压缩机、风冷换热器B、电磁三通阀D、生活用水水箱、水冷冷凝器、管道A、水‑水换热器、管道B、电磁三通阀E、膨胀阀、电磁三通阀F、瓦片凸起部分、光伏组件、平板式热管、保温材料、导热胶、瓦片平面部分、瓦片、相变微胶囊、金属网箱体、相变材料和外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和维护方便,在不破坏传统瓦片遮风挡雨和保温功能的条件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建筑一体化,拓展了PVT技术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