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竹坯板的生产工艺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9623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30926.4

    申请日:2017-10-09

    发明人: 覃正道

    IPC分类号: B27N3/10 B27N1/02 B27K9/00

    CPC分类号: B27N3/10 B27K9/002 B27N1/0209

    摘要: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重竹坯板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选取竹篾、竹丝;b.用苦楝枝叶和辣蓼草各2kg,切成3-5cm长,放入锅中加水10-12kg煮沸,然后加入浓度为20%草木灰水1kg,继续煮沸1h后过滤,使用时取过滤液与水的体积比为1:7.5的比例得到苦楝、辣蓼混合液;将步骤a中得到的竹丝加入苦楝、辣蓼混合溶液中,并对混合溶液进行加热,加热使其沸腾,并保持沸腾状态一段时间,冷却沥干后取出竹丝并放置于碳化炉中进行碳化;c.将步骤b中得到的竹丝放入干燥窑中进行干燥;d.将步骤c中得到的竹丝放入干燥机中进行干燥;e.将步骤d中的模具放置于固化室内进行固化。

    一种秸秆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9621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067665.4

    申请日:2017-11-03

    发明人: 赫凯 敖广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秸秆预处理;(2)将预处理后的秸秆与其他添加剂加入分散器中进行粉碎,并充分搅拌;作物秸秆与添加剂的用量为:作物秸秆:50~80份;阻燃剂:5~10份;抗氧剂:3~5份;凝胶剂:10~15份;偶联剂:2.5份;促进剂:4份;凝结剂:0.5份;按重量份计;(3)热压,成型,切割。本发明的秸秆板材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阻燃性,较好的耐水性,板材自身的性能均符合相应的要求,零甲醛排放,较好的抗氧化性,不变性,不变色,质量轻,坚固耐用,实现了植物秸秆的高效和高附加值回收利用,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阔。

    绿色环保稻草秆板材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9868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454888.X

    申请日:2017-06-16

    发明人: 郭峥岩 郭戈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环保稻草秆板材生产方法,制备步骤:稻草秸秆碎料→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表面处理→均匀拌胶→铺装→预压→热压成型→定尺裁边→养生→烘干→修边及表面处理→产品;所述表面处理步骤中,加入与秸秆表面蜡质结构相似的含有硅-氧化学键结构相似或者相近的化学原料,然后,加入少量的能够在90℃以上温度条件下点蚀蜡质表面的纳米材料,再加入能够与多羟基结构的形成氢键或者化学键的胶黏剂,最后,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均匀,进行表面处理。该方法制备的板材轻质环保,无毒害物质释放,高强度、阻燃隔音防潮,板材平整,纹理统一美观,是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的木质板材替代品。

    重组竹加工工艺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98666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836551.5

    申请日:2017-09-16

    申请人: 蒋红卫

    发明人: 蒋红卫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组竹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竹子锯断:利用锯断机将竹子锯断,锯断机一次锯断得到的竹段的段数大于两段;制得竹束:将多根所述竹段分别输送至不同的束竹机,利用束竹机将所述竹段疏解得到竹束;消毒碳化:将竹束送入烘干消毒碳干机,竹束碳化,取出;一次干燥:将所述竹束输送至往复式干燥线进行第一次干燥;浸胶:干燥后的竹束输送至浸胶线进行浸胶,浸胶完成后,将所述竹束进行第二次干燥;定量铺装:所述第二次干燥完成后,所述竹束输送至铺装机进行定量铺装;压制成型:将完成铺装的所述竹束通过垫板输送至装板机,将装板机上的所述竹束通过所述垫板输送至压机进行压制成型。

    高分子复合饰面板材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225647A

    公开(公告)日:2017-10-03

    申请号:CN201710373419.5

    申请日:2017-05-24

    申请人: 王海燕

    发明人: 王海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复合饰面板材制造工艺:(1)杨木粉进行改性处理;(2)将杨木粉与PVC粉体、加工助剂等进行充分混合;(3)经过密炼、开炼、压延、冷却、裁切、出片工艺后生产成下底料和中层底料;(4)热压、淋漠(表面UV涂层)、回火、冲切。本发明能实现杨木粉规模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