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56760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049502.3
申请日:2014-02-1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平抑城市负荷增长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法,所述储能容量为安装于电网中的储能系统存储的电能量;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储能系统安装点处的典型日负荷数据;计算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计算储能电池配置容量及储能额定功率;构建储能容量配置优化目标函数;迭代运算直至得到最优解。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城市配电网中移峰填谷、减小负荷峰谷差的作用;该方法根据储能接入点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合理选择储能容量,适应性较好;综合考虑电能损耗及储能投资成本,在调整配电网电压分布、改善配电网电压偏差、减小配电网损耗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了投入成本,避免了储能装置容量的浪费;本发明可用迭代法进行计算,简单易行,收敛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897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341659.8
申请日:2015-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66 , Y02E7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抑光伏功率波动的有功功率优化调度方法,包括,实时读取第h个调度周期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输出超短期预测值PPV(h)和超短期负荷预测值PL(h),计算储能电站有功功率调度指令PES(h);根据实时采集的储能电站各电池组的运行状态uk(h)和荷电量SOCk(h),定义电池组的三种调度状态;判断储能电站有功功率调度指令,根据优先调度可优化充、放电电池组,后调度不可优化充、放电电池组的功率分配优先级原则和优先等比例分配,再以额定功率分配的功率分配策略,计算储能电站当前调度周期各电池组分配的功率大小;对各电池组的有功功率调度指令汇总并发送至储能电站;通过该方法减少了电池组过充过放,延长了电池组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4868506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21479.3
申请日:2015-06-12
IPC: H02J3/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中式储能电站的有功出力调度方法,包括:以配电网有功功率差额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储能电站进行实时调度、准实时调度和滚动调度相结合的优化调度;根据所述优化调度建立集中式储能电站有功出力调度数学模型;确定所述集中式储能电站有功出力调度数学模型的约束条件;软化处理所述约束条件中的软性约束条件,并通过所述集中式储能电站有功出力调度数学模型得到最终的优化调度模型;根据所述最终的优化调度模型求解并输出当前调度周期的储能电站有功功率调度指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保证储能电站在整个调度时段内的可调度性,有效弥补光伏出力和负荷需求的有功差额,达到在调度时段内解决配电网有功功率差额波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35021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60278.X
申请日:2014-07-2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冯鑫振 , 陶以彬 , 李官军 , 丁杰 , 吴福保 , 李强 , 杨波 , 赫卫国 , 袁晓东 , 胡金杭 , 张晓琳 , 桑丙玉 , 周晨 , 曹远志 , 刘欢 , 鄢盛驰 , 余豪杰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复合控制的离网型储能变流器电压优化控制方法,该优化控制方法为将重复控制和PID控制的输出量相加作为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控制信号;所述PID控制为对电压有效值偏差进行调节,获得PID控制量;所述重复控制为对所述储能变流器输出电压实际值和模拟正弦电压的偏差进行调节,获得重复控制量。该方法解决了非线性负荷接入导致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较差的问题,提高储能变流器离网运行时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45752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347417.0
申请日:2013-08-09
IPC: H02P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型燃气轮机组的变频启动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A、变频器接收吹扫指令后进入强迫换相工作模式;B、燃气轮机组的转速频率为自然换相频率时变频器进入自然换相工作模式;C、变频器接收停止吹扫指令后进入闭锁模式;D、变频器接收启动指令后进入最大输出转矩工作模式;E、机端电压达到变频器的额定电压后,变频器进入燃气轮机组最大运行功率工作模式;F、燃气轮机组的转速为自持速度时,变频器进入闭锁模式;变频器接收退出指令后变频器进入待机状态。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重型燃气轮机组变频启动控制方法为不同启动阶段提供了控制策略和燃气轮机组运行切换方式,实现了燃气轮机组转速及机端电压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332262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610274662.7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类型混合储能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建立所述混合储能的能量管理模型;对所述混合储能进行中短期优化处理,确定所述混合储能的响应优先级和充放电区间;对所述混合储能进行超短期优化处理,根据所述混合储能的工作区间对所述混合储能进行优化管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类型混合储能的能量优化管理方法,能对多类型储能充放电深度和实时充放功率进行优化控制,可应用于能量管理、响应计划及实时运行控制中,保障储能系统的经济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89701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610326733.3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陶以彬 , 李官军 , 冯鑫振 , 胡金杭 , 袁晓东 , 桑丙玉 , 杨波 , 许晓慧 , 李强 , 陈兵 , 周晨 , 刘欢 , 曹远志 , 崔红芬 , 叶季蕾 , 庄俊 , 鄢盛驰 , 吕振华 , 柳丹 , 周细文 , 华光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大容量储能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其包括采用各相电路并联连接的模块化级联结构,每一相由对称设置的上桥臂和下桥臂组成,所述上桥臂由子模块串、电感和电阻串联而成,所述下桥臂由电阻、电感和子模块串串联而成;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DC/DC变流器对超级电容进行充放电,平滑交流侧输入输出电流,以稳定直流侧母线电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直流配电网,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了设备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865463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510201692.0
申请日:2015-04-24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海拔光伏低电压穿越移动检测装置的绝缘安全评估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中的开关过电压的幅值;确定过电压穿越检测装置中的过电压最大值的电场强度;通过所述开关过电压的幅值和电场强度确定所述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的绝缘安全系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保证了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的绝缘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7769247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96555.X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孤岛检测的RLC负载模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能量回馈单元、负荷特性模拟单元、控制模块和控制平台;所述能量回馈单元的交流端接入交流电网,所述能量回馈单元的直流端与负荷特性模拟单元共直流母线,所述负荷特性模拟单元的交流端与并网逆变器连接后接入交流电网;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控制平台的指令发送给所述能量回馈单元和负荷特性模拟单元;所述能量回馈单元根据控制平台的指令对电网电压进行脉冲宽度调制整流;所述负荷特性模拟单元根据控制平台的指令进行工作模式的选择。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能量从EUT到负荷特性模拟单元,再由能量回馈单元馈入电网,省去以前RLC防孤岛负载装置中的能耗电阻,节约大量电能,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52832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571159.2
申请日:2017-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储能单元的虚拟同步机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虚拟同步机控制器包括:αβ/dq坐标变换器、功率计算单元、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一次调频控制单元、一次调压控制单元、功率外环控制单元、惯性阻尼控制单元、第一加法器、第二加法器、同期控制单元、电压内环控制单元、dq/αβ度变换器和SVPWM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储能变流器模拟同步发电机一次调频调压特性,并具有同步发电机的阻尼特性及惯性支撑能力。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提高储能变流器在微电网中支撑系统电压/频率的能力,以解决微电网系统的低惯量、欠阻尼问题,以达到提高微电网电压频率抗扰性及稳定性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