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57916B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510108964.2
申请日:2015-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响电网失步振荡中心迁移的评估方法,评估大规模并网风电和光伏电源运行特性可变性对电网失步振荡中心迁移的影响;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电网失步振荡中心分布原始向量集COrigenl并确定电网振荡中心分布一般特征;形成风电及光伏有功出力波动下的失步振荡中心迁移向量集CChange‑P‑related;形成风电及光伏电压控制及动态无功补偿变化下的失步振荡中心迁移向量集CChange‑V‑related;形成考虑风电及光伏故障穿越特性影响的失步振荡中心迁移向量集CChange‑R‑related;总结并网风电和光伏运行特性可变性影响下的振荡中心迁移规律;评估风电光伏影响振荡中心迁移的最大范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电网实际运行调度提供了能计及并网风电和光伏影响的电网失步振荡中心迁移规律的有效仿真技术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749291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92396.1
申请日:2017-09-05
IPC: H02J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安全防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先判断强直弱交电网是否发生暂态功角失稳,若是则确定包括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线,然后根据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线对强直弱交电网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三道安全防线考虑了直流功率预控策略、直流功率紧急调制策略以及安全稳定控制策略中的切机、切负荷、低频减载和高周切机,能够大大提高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御的有效性;且本发明明确了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线的应用环境和每道安全防线的控制策略以及三道安全防线的相互配合策略,为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御提供了便捷且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26833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487477.7
申请日:2014-09-22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区域互联电网频率特性的高频切机仿真配置方法,基于互联系统的频率特性、拓扑结构、功率平衡等特点,确定高频切机的基本配置原则,再构建单机单负荷模型,对最佳切机频段、最小切机容量、切机轮次、切机延时、各切机轮次切机比例等参数进行详细配置,具有适应性强、考虑因素全面、方案合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0081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09143.6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弱联系电网中频率控制装置定值参数的仿真配置方法,依据弱联系电网严重故障导致孤网运行后频率变化速度快且幅度大的特点,从孤网频率降低和升高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了汽轮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装置、水轮发电机组一次调频控制装置、汽轮机超速保护控制装置、高频切机安全自动装置、低频减载安全自动装置和低压减载安全自动装置等频率控制装置的动作特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弱联系电网频率控制装置定值的仿真配置方法,具有适应性强、考虑因素全面、方案合理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5791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510108964.2
申请日:2015-03-12
IPC: G06Q5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响电网失步振荡中心迁移的评估方法,评估大规模并网风电和光伏电源运行特性可变性对电网失步振荡中心迁移的影响;所述方法包括:形成电网失步振荡中心分布原始向量集COrigenl并确定电网振荡中心分布一般特征;形成风电及光伏有功出力波动下的失步振荡中心迁移向量集CChange-P-related;形成风电及光伏电压控制及动态无功补偿变化下的失步振荡中心迁移向量集CChange-V-related;形成考虑风电及光伏故障穿越特性影响的失步振荡中心迁移向量集CChange-R-related;总结并网风电和光伏运行特性可变性影响下的振荡中心迁移规律;评估风电光伏影响振荡中心迁移的最大范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电网实际运行调度提供了能计及并网风电和光伏影响的电网失步振荡中心迁移规律的有效仿真技术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3887814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49453.3
申请日:2014-02-13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 ,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风机群体性脱网故障的火电机组紧急调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风电场的风机脱网总量PLWG总;确定火电机组可用旋备总量PARS总;判断所述火电机组紧急功率提升策略的启动条件;确定所述火电机组的紧急功率提升量;所述火电机组执行紧急功率提升命令。该方法用于在发生群体性风机脱网故障时,能够快速、准确的提升机组的机械功率,降低风机脱网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弥补以往仅依靠机组一次调频调节幅度较小和调度员人工调度方式下的时延较大且不精确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8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54977.3
申请日:2013-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电网安全稳定追加紧急控制方法,大规模电力系统故障过程中,该方法采用区域投影能量函数方法实现安全稳定控制决策中追加紧急控制,使区域电网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情况下实现追加控制成为可能,提高了电力系统分析效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本方法采用将多维发电机角度系统投影到旋转的一维坐标轴系统上,提取出表征系统发电机运动的投影动能曲线,并计算能够表征电力系统的不稳定程度的最小投影动能,能够为电力系统紧急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本方法避免了以往混合算法的伪故障持续轨迹积分过程,并能够定量的给出各采样状态暂态稳定性的稳定水平和安全裕度;满足了对电力系统信息实时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57769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562558.4
申请日:2013-11-13
Inventor: 唐晓骏 , 马世英 , 张鑫 , 李再华 , 程振龙 , 林俊杰 , 李晶 , 罗红梅 , 杨琦 , 邱丽萍 , 陈湘 , 申旭辉 , 张志强 , 李晓珺 , 吴丽华 , 郑超 , 宋云亭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在线电压稳定判别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实时采集输电线路电阻R、电抗X和导纳B等参数构建该输电线路的两节点模型;步骤2,实时采集输电线路受端的有功功率PB、无功功率QB和线路送端母线电压UA;步骤3,根据各条输电线路的两节点模型计算各条输电线路的在线电压稳定评估指标;步骤4,根据所有输电线路的在线电压稳定评估指标判断系统是否达到电压失稳边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判别方法,既可有效评估负荷缓慢增长方式下的静态电压稳定水平,也可有效评估直流闭锁故障下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水平,依据故障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电压稳定判别方法,显著简化了在线计算规模,提升了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326384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25121.1
申请日:2013-06-07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联络线双峰轨迹的稳定紧急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计算模型;(2).评估故障扰动后电网的稳定性;(3).识别导致互联电网失去同步稳定性的故障及对应的振荡中心联络线;(4).确定所述振荡中心联络线有功功率与互联电网稳定裕度、联络线两端母线电压、联络线两端母线相位差之间的对应关系;(5).制定所述互联电网稳定性控制判据及策略;(6).仿真验证所述方法的效果。该方法利用大扰动故障冲击后,振荡中心所在联络线的有功功率轨迹特征,及其与系统稳定性间的关系,并综合联络线两端电站电压及相位差变化特点,建立电网稳定运行紧急控制判据及策略,降低电网解列风险,提高跨大区互联电网稳定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307834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435394.4
申请日:2012-11-05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在调研国内外电网可靠性评估研究进展基础之上,结合风电并网对电网特性的影响情况,提出种风电并网对电网暂态及中长期可靠性影响评估方法,于所提的思路构造出了风电并网对电网暂态及中长期可靠性影响评估算法流程。本发明所提出的风电并网对电网暂态及中长期可靠性影响评估方法能够用定量评估指标直观地表达风电对系统安全性能的影响,并确定影响电力系统安全性的风电电源因素,有利于指导调度运行人员制定相应的防范和改进措施,从而减少风电并网对电网带来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