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OFDM带宽的EWFRFT信号生成与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0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36149.7

    申请日:2024-06-26

    Abstract: 一种兼容OFDM带宽的EWFRFT信号生成与传输方法,它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扩展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信号生成方法与OFDM信号硬件不兼容的问题。本发明对调制后的信源结果进行循环分组,再分别对各组进行扩展加权分数阶傅里叶变换,以逼近OFDM信号的有效数据点数,从而保证生成的EWFRFT信号功率谱与OFDM信号近似相同,这样本发明方法就可以利用现有的OFDM信号硬件生成EWFRFT信号,实现扩展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信号生成方法与OFDM信号硬件的兼容。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EWFRFT信号生成与传输。

    一种基于信道均衡和迭代的接收端数据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9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23893.9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一种基于信道均衡和迭代的接收端数据恢复方法,它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无法实现通信过程的可靠性和效率的兼顾的问题。本发明利用信道估计结果找到误差较大的数据点,完成信道均衡后,再进行反变换并判决,判决完成后的符号数据重新进行后处理变换的逆过程,再利用逆过程获得的数据替换掉均衡后且反变换前的数据中的高误差点处数据,再对被替换后的数据重复执行迭代过程,最终得到的结果可以在不额外添加冗余信息的前提下,减小信道均衡后实际波形与理想波形之间的误差,从而改善信道均衡性能,降低判决后的误符号率。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

    基于混沌矢量扰动和变换域预编码的融合安全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3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60717.8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混沌矢量扰动和变换域预编码的融合安全通信方法,属于物理层安全通信领域。其中,发送端产生混沌序列,生成控制因子;混沌矢量扰动模块利用控制因子,实现对星座图的隐蔽;经过变换域预编码模块处理,得到信息加密后的结果,作为信息位;将控制因子进行α阶的4‑WFRFT变换,实现对控制因子的隐蔽,作为加密位,将加密位作为帧头,信息位作为帧结构的有用信息,组成帧结构并进行传输;接收端从接收信号中得到基带数据,获取解密参数;利用解密参数,得到广义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后的结果;经过解密参数中的星座图控制参数,得到星座图解调结果。本发明兼具混沌矢量扰动技术的大参数空间优势和变换域预编码技术的信号特征定向重塑特性。

    基于分布式多星协同低轨卫星OTFS功率增强传输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49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9580.9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多星协同低轨卫星OTFS功率增强传输方法及系统,解决超密集低轨星座卫星天线功率受限问题。包括:用户终端与中控卫星建立连接,接入低轨卫星网络;中控卫星基于终端位置信息和星座中各卫星的星历信息,选择与终端通信的通信仰角在30°到150°之间的业务空闲态卫星共同组成协同卫星簇;中控卫星通过星间激光链路向协同卫星簇中的其他卫星发送调度控制指令以及业务数据信息,随后协同卫星簇中的所有卫星将业务波束中心对准终端所在坐标,发送相同数据流到用户终端;终端对来自多颗卫星的叠加信号进行OTFS解调、基于SP算法的信道估计、基于MP算法的信号检测、软解调和LDPC译码,从而得到业务数据。

    一种基于极化自注意力的大规模MIMO信道反馈及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414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18291.8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极化自注意力的大规模MIMO信道反馈及重建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计搭建深度神经网络PSA‑CsiNet网络模型,结合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PSA模块在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大幅度提高模型算法特征提取能力和CSI重建性能;由于使用信道矩阵数据作为驱动,大幅度降低了算法对于信道完美稀疏性的依赖性;同时,模型采用线下训练和线上测试的方式,将计算量和开销转移到线下训练过程,大幅度降低了算法实际应用中的反馈开销。本发明可解决传统的CSI反馈及重建算法过于依赖信道的完美稀疏性、反馈开销大和CSI重建能力弱,以及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CSI反馈及重建方法特征提取能力相对较弱、CSI重建性能不佳的问题。

    基于非二进制极化码的两用户多址接入系统编码及译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73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1583200.0

    申请日:2021-12-22

    Abstract: 基于非二进制极化码的两用户多址接入系统编码及译码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同时同频下两用户的多址接入设计问题,以及现有的二进制极化码多址接入方案存在可靠性较低,系统误块率较高的问题。本发明将二进制码字序列在伽罗华域GF(q)上转换为非二进制序列,针对不同用户,利用不同参数核矩阵对两用户进行非二进制Polar编码,得到编码后非二进制Polar码字;然后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Polar码字,使用BPSK调制将编码后码字序列映射为符号;利用两用户SC译码对接收符号进行联合处理,恢复出两用户未编码非二进制Polar码字序列估计值;最后转换为对应的二进制Polar码字并移除冻结比特,得到两用户原始信息序列估计值。主要用于通信中的编码及译码过程。

    基于OAM幅度特性的安全通信方法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95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710928.8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OAM幅度特性的安全通信方法,首先建立对OAM信号的信号模型,再根据涡旋电磁波的幅度特性,计算对应模态的波束峰值在空间中的位置,然后结合合法用户的位置调整发射阵列的发射半径,使此模态的波束在合法用户位置处产生波束峰值,而对于处于其他位置的窃听者,收到的信号能量相对较低,从而实现安全通信。本发明区别于方向调制技术,不需要复杂的优化计算过程或者添加人工噪声,只需要结合合法用户的位置调整发射阵列的发射半径即实现安全通信,复杂度相对较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