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23569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255030.3

    申请日:2021-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异丁烯和含有引发剂的马来酸酐溶液通入到超重力反应器中,使异丁烯和马来酸酐共混和进行预反应;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液相产物通入到微通道反应器中继续进行反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异丁烯极性共聚的方法,通过超重力反应器加微通道反应器的方式使异丁烯与马来酸酐在极短的时间内充分共混,又通过控制了极性反应的时间、温度、反应物的浓度分布加快了进一步极性共聚反应的效率,缩短了进一步极性共聚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极性反应成本,提高了反应物的生成率;为高效生产异丁烯极性共聚物提供了更可行的方法。

    一种分离乙烯三聚产物中1-己烯的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54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94791.9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乙烯三聚产物中1‑己烯的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脱轻塔,设置有塔顶出口和塔釜出口;隔壁塔,与所述脱轻塔的塔釜出口连接,所述隔壁塔的塔顶设置有轻组分出口,塔釜设置有重组分出口,侧线设置有溶剂出口;纯化塔,与所述隔壁塔的轻组分出口连接,所述纯化塔的塔顶设置有丁烯出口,塔釜设置有产品出口;其中,所述隔壁塔的溶剂出口与重组分出口之间还设置有换热装置,以使所述溶剂出口流出的溶剂组分与所述重组分出口流出的重组分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重组分返回所述隔壁塔底部,换热后的溶剂组分部分返回所述隔壁塔。本发明系统能耗低。

    一种轻质油和重质油的催化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21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732586.1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油和重质油的催化装置和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轻质油和重质油的催化装置,其包括第一反应单元、第二反应单元、沉降器和再生单元,其中,第一反应单元为重质油催化单元,包括预提升段、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和第三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内设置有第一内构件和第二内构件;第二反应单元为轻质油催化单元,第二反应单元的出口与第二反应区连通。本发明提供的装置能够进行轻质油和重质油的催化反应,并且通过设置第一内构件和第二内构件,改变了气体与催化剂的流动状态,拓宽扩径段气体表观气速的调节范围,实现产品性质和产品分布的灵活调整。

    降冰片烯的生产工艺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556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677126.3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工领域,公开了一种降冰片烯的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乙烯气体预溶解于惰性溶剂中;(2)将所述预溶解了乙烯的惰性溶剂以及双环戊二烯溶液送入包括N级串联的反应釜中进行反应,得到降冰片烯,其中,N≥3;其中,所述反应的条件包括:压力为1‑15MPa,温度为160‑280℃,总停留时间为3‑120min。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降冰片烯的方法,同时通过均相工艺和多釜串联的方法实现双环戊二烯解聚、Diels‑Alder反应的分区控制,达到抑制副反应发生,提高反应选择性,从而获得高收率、高选择性的降冰片烯的目的。

    一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6633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12927.6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如下组分:无规共聚聚丙烯78~98.99质量份;均聚聚丙烯及/或嵌段共聚聚丙烯1~20质量份;β成核剂0.01~2质量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无规共聚聚丙烯、均聚聚丙烯及/或嵌段共聚聚丙烯、β成核剂混合,熔融,挤出,熔融温度为230~250℃,挤出温度为170~200℃;步骤2,将步骤1挤出的熔融态管胚于2~10s内冷却至120~138℃,然后进行冷却定型,得到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本发明管材包括均聚聚丙烯或嵌段共聚聚丙烯,通过均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生成的晶核诱导无规共聚聚丙烯附生结晶,从而在无规共聚聚丙烯管材内部形成大量β型杂化串晶,在保证管材强度提升的同时,实现低温韧性的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