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1150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87128.6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培养基套盒及其在单叶蔓荆离体快速繁殖中的应用。本发明培养基套盒包括用于建立无菌体系的培养基、用于丛芽诱导与增殖的培养基、用于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用于不定芽伸长诱导的培养基、用于生根的培养基,以及体积比为3:1的黄泥和泥炭土混合而成的基质。本发明首次发现带芽茎段扁平化诱导的不定芽发生途径并通过本发明培养基套盒进行单叶蔓荆的离体培养,丛芽繁殖倍率最高可达21.9、平均每个扁平化外植体的不定芽发生数量最高达84.9个、不定芽伸长可达3.0cm、生根率与平均生根数分别可达70.5%与86.4、移栽30天后成活率最高可达86%,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509405A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10581090.1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海南中科绿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热带珊瑚岛礁营建近自然植被的方法。本发明首先根据珊瑚岛礁恶劣的环境条件,再基于前期对南海诸岛植被和土壤调查研究的基础,筛选出适合热带珊瑚岛礁种植的草海桐、海刀豆、厚藤、单叶蔓荆、过江藤和鬣刺等6种乡土植物(包含灌、草、藤3种类型,且有固氮的豆科植物),并参照西沙群岛的自然海滨植物种植,再通过挖种植穴、放置农家基肥和椰糠、放保水剂、袋苗泡水、放复合肥、施加少量硫化铁或铁铝氧化物(调节pH),再加干浮萍(增加C源),回填沙或客土、养护等系列方法的最优组合,2个月左右植物存活率均达90%以上,可基本覆绿,形成近自然植被,发挥一定防风固沙功能,且养护相对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726654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60671.4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4/415 , C12N15/70 , C12N15/81 , C12N15/827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厚藤盐胁迫应答相关基因IpLEA,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cDNA阅读框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IpLEA基因编码的胚胎发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IpLEA与提高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和植物的耐盐耐旱性相关。通过构建IpLEA基因的酵母、大肠杆菌和植物转基因超表达载体,将IpLEA基因在酵母、大肠杆菌和拟南芥中超表达,可以提高酵母、大肠杆菌和拟南芥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耐受性。该基因可应用于工程菌及植物针对高盐干旱胁迫的遗传工程育种,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0544588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610124054.4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一种潮间带种植红树林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竹筒固定技术,将选用竹筒的竹节打通,只留下竹筒中的一个用于预固定苗木根部的竹节不完全打通,竹筒最下部一段劈为便于插入泥土中的三角形,并在竹筒的侧面至少开有1条不开裂到竹筒顶部的小裂缝;然后在竹筒内放入红树林胎生苗,并用泥滩土壤固定,固定时使植株的叶片露出竹筒外,然后进行人工培育,待胎生苗生根成活后,再将固定有红树林胎生苗的竹筒直接插种入潮间带。随着红树植物胎生苗的生长,竹筒慢慢开裂,植株就能固定在泥滩中继续生长。该方法相当于将竹筒当作营养杯,竹筒起到固定及保护作用,幼苗能基本自发适应生长,可实现人工环境到自然环境的顺利过渡,从而提高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973612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24054.4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一种潮间带种植红树林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竹筒固定技术,将选用竹筒的竹节打通,只留下竹筒中的一个用于预固定苗木根部的竹节不完全打通,竹筒最下部一段劈为便于插入泥土中的三角形,并在竹筒的侧面至少开有1条不开裂到竹筒顶部的小裂缝;然后在竹筒内放入红树林胎生苗,并用泥滩土壤固定,固定时使植株的叶片露出竹筒外,然后进行人工培育,待胎生苗生根成活后,再将固定有红树林胎生苗的竹筒直接插种入潮间带。随着红树植物胎生苗的生长,竹筒慢慢开裂,植株就能固定在泥滩中继续生长。该方法相当于将竹筒当作营养杯,竹筒起到固定及保护作用,幼苗能基本自发适应生长,可实现人工环境到自然环境的顺利过渡,从而提高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602670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200410051985.7
申请日:2004-10-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IPC: A01G25/09
Abstract: 本发明为水生植物盆栽和水培沙培科学实验提供有效便捷栽培的装置。现在水生植物园艺的应用中,一般都在静水条件下进行,盆栽装置为固定式的不利于大规模发展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且具有开放式给排水系统与外界相通的移动式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箱。该移动式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箱,由开放式给排水系统、移动支架和不同粒径的基质填料构成。所述的移动式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箱,与现有技术中的水生植物盆栽花盆相比,具有水生植物生长用水量易控制,装置移动方便,系统箱所用的基质密度较轻,装置内水流畅通;可快捷准确用于水培沙培相关的科学实验,及具有环保功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493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47532.8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热带珊瑚砂中短枝木麻黄耐旱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萌发后的短枝木麻黄幼苗,于红壤中培养,并在所述短枝木麻黄幼苗的根部位置添加丛枝菌根真菌;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或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培养55天‑65天后,将短枝木麻黄幼苗转移至珊瑚砂中进行培养。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短枝木麻黄幼苗在珊瑚砂中培养时的生长发育,显著增加其生物量,使其更好地生长,从而提高热带珊瑚岛防风固沙林的构建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981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718434.0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乡土草本植物替代控制热带珊瑚岛礁有害植物的方法,利用乡土草本植物砂滨草(又名蒭雷草),先将红壤土、椰糠、有机肥、过磷酸钙、珊瑚砂、保水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按照适当的间距将砂滨草草茎种植于混有红壤土、椰糠、有机肥的砂土上,覆盖珊瑚砂,盖上遮阳网,淋水保持砂土湿润,经过一段时间,砂滨草长出新根,将遮阳网揭去,继续淋水养护,直至砂滨草成坪,从而达到替代控制有害杂草的目的。这种利用乡土草本植物替代控制珊瑚砂岛礁有害杂草的方法成功率高,便于操作,节省后期养护成本,易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88585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54142.5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蒭雷草组织培养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蒭雷草茎段为外植体,经消毒后置于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得到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至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获得从生芽;将丛生芽转入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组培苗,组培苗经壮苗、炼苗后移栽至基质中获得蒭雷草种苗。采用本发明技术能够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蒭雷草小苗,可以为热带珊瑚D绿化提高高品质,生长一致的苗木。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370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878098.5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刀豆CrHsf2基因及其应用,所述海刀豆CrHsf2基因的cDNA阅读框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在本发明中,发明人获得了一个编码热激转录因子的CrHsf2基因,并发现:CrHsf2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超量表达能够提高酵母对高温和氧化胁迫的耐受性;CrHsf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超量表达能够提高拟南芥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因此,海刀豆CrHsf2基因的发现,为作物针对高温或氧化的抗逆分子育种提供了相关的基因资源,可应用于针对高温或氧化胁迫的遗传工程育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