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3306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800327.7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武汉吉欧信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土外摩擦角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原位土外摩擦角测试装置包括钻杆、护筒、连接筒、膨胀膜、膨胀膜保护层、密封套、安装座、传感器安装筒、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钻头、环形刃口、定位套及膨胀膜限位机构,钻杆与护筒之间设有回流间隙,用于泥浆回流,膨胀膜与连接筒之间设有膨胀间隙,用于对土体提供径向压力,传感器安装筒的下端面与安装座之间形成油腔,传感器安装筒与护筒之间设有与油腔连通的变形间隙,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传感器安装筒外立面上,油腔内的介质用于对测试装置提供向上推力,通过应变式压力传感器获取膨胀膜保护层与土体的摩擦力。该外摩擦角测试装置测试数据真实可靠,测试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0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00327.7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武汉吉欧信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土外摩擦角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原位土外摩擦角测试装置包括钻杆、护筒、连接筒、膨胀膜、膨胀膜保护层、密封套、安装座、传感器安装筒、应变式压力传感器、钻头、环形刃口、定位套及膨胀膜限位机构,钻杆与护筒之间设有回流间隙,用于泥浆回流,膨胀膜与连接筒之间设有膨胀间隙,用于对土体提供径向压力,传感器安装筒的下端面与安装座之间形成油腔,传感器安装筒与护筒之间设有与油腔连通的变形间隙,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传感器安装筒外立面上,油腔内的介质用于对测试装置提供向上推力,通过应变式压力传感器获取膨胀膜保护层与土体的摩擦力。该外摩擦角测试装置测试数据真实可靠,测试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31981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810268849.5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地质编录系统及编录方法。所述地质编录系统包括:倾斜摄影模块,用于从空中不同角度拍摄目标地质结构的影像数据;近景摄影模块,用于从地面不同角度拍摄所述目标地质结构的影像数据,以补充所述倾斜摄影模块的拍摄盲区;影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倾斜摄影模块拍摄的影像数据及所述近景摄影模块拍摄的影像数据建立三维实景模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影像处理模块建立的三维实景模型进行地质编录。本发明在影像采集时结合了倾斜摄影与近景摄影的双方优势,大大提高了影像采集的效率与质量,有助于高清晰度、高精确度地还原目标地质结构的三维实景模型并进行产状分析与编录。
-
公开(公告)号:CN10608812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75521.6
申请日:2016-08-16
Applicant: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27/32 , E02D2200/1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耸建筑放射型地基结构建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在地下建造多个连续墙;所述连续墙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多个连续墙在同一交叉点相互交叉连接;S2、在连续墙上端面上建造盖板;所述步骤S1中在连续墙建造完成后,还包括如下步骤:S14、在相邻两个连续墙之间建造地梁;多个连续墙的交叉点位于连续墙的中部处;所述盖板的中心点与多个连续墙的交叉点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中高耸建筑放射型地基结构建造方法,操作简单、便于实施;同时,其多个连续墙在同一交叉点相互交叉连接,即多个连续墙呈放射状交叉连接,使得该高耸建筑放射型地基结构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支撑强度及整体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97483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10579120.6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到达时间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台风的实时中心位置和风圈半径信息;基于风圈半径信息计算目标台风各级风圈的台风丰满度;联合各级风圈的台风丰满度和实时中心位置计算各级风圈到达风电场的预测时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表征台风强度的台风丰满度引入距离/速度的时间算法,联合各级风圈的台风丰满度和实时中心位置计算各级风圈到达风电场的预测时间,不仅分别实现了各级风圈到达风电场的时间预测,并且提高了各级风圈到达风电场预测时间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02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42867.2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20/20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表风速转换方法及装置。本申请训练的地表风速转换模型可以对风速转换,例如,对海上风能资源耦合模式模拟的一个高度的风速进行转换,得到另一个高度的风速。本申请训练的地表风速转换模型结合了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对计算的数据量、计算的准确度、计算的效率三者之间进行平衡,有效地减少了特征的数量同时保留了对风速转换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结合随机森林模型的强大预测能力,提高了对风速转换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如此,通过本申请训练的地表风速转换模型对地表风速转换的效率和准确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8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42866.8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W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气旋中心定位方法及装置。获取气旋所在的区域中的多个子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风速,获取气旋所在的区域中的多个子区域中的各个子区域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风速,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对于任意一个子区域,根据该子区域的多个相邻子区域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风速和/或该子区域的多个相邻子区域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风速,确定该子区域的多个相邻子区域的整体风速变化率。在气旋所在的区域中的多个子区域中,选择整体风速变化率最大的子区域。根据整体风速变化率最大的子区域确定气旋中心的位置。本申请对气旋中心定位的方案的运算过程简单,耗费的计算资源少,速度快,可以提高对气旋中心定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03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21186.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15 , G06F18/214 , G06F16/2458 , G06N3/088 , G06N3/098 , G06N20/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分解的气象预报风要素数据修正方法及装置。使用本申请训练的基于数据分解的气象预报风要素数据修正模型,对待修正点位的未来时间段的气象预报的风要素数据中的、与风速相关的风要素子数据处理,得到修正后的风速,例如,基于数据分解的气象预报风要素数据修正模型中包括多个风要素数据修正子模型,各个风要素数据修正子模型分别对待修正点位的未来时间段的气象预报的风要素数据中的、与风速相关的风要素子数据处理,得到各自输出的风速修正分量,然后根据各自输出的风速修正分量,获取待修正点位的未来时间段的修正后的风速;如此,通过本申请,可以提高对风速修正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12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20929.2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8/15 , G06F18/214 , G06F16/2458 , G06N3/088 , G06N3/098 , G06N20/20 , G01W1/02 , G01W1/1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通道的气象预报风要素数据修正方法及装置。在对气象预报的风速以及风向进行修正时,使用本申请训练得到的基于多通道的气象预报风要素数据修正模型,对气象预报的风要素数据处理一次,即可得到修正后的风向以及修正后的风向,而可以不针对风向的修正单独运行修正风向的模型,以及,可以不针对风速的修正单独运行修正风向的模型,从而可以降低对风速以及风向修正整体上需要耗费的计算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42867.2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长江三峡集团实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N20/20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表风速转换方法及装置。本申请训练的地表风速转换模型可以对风速转换,例如,对海上风能资源耦合模式模拟的一个高度的风速进行转换,得到另一个高度的风速。本申请训练的地表风速转换模型结合了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对计算的数据量、计算的准确度、计算的效率三者之间进行平衡,有效地减少了特征的数量同时保留了对风速转换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结合随机森林模型的强大预测能力,提高了对风速转换的效率以及准确率。如此,通过本申请训练的地表风速转换模型对地表风速转换的效率和准确率更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