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整流效应精确模拟实验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01217844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710144955.4

    申请日:2007-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202

    Abstract: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整流效应精确模拟实验电路,它涉及照明电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目前传统电路直接用电阻来等效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并不是很准确和真实的问题。本发明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双向开关(S)、可变电阻(R)、高强度气体放电灯(LAMP)组成;可变电阻(R)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镇流器的一个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分别与双向开关(S)的两个触点端连接,双向开关(S)的刀闸端与可变电阻(R)的另一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LAMP)的一端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LAMP)的另一端与镇流器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它具有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为实际负载,能够更真实的反映整流效应,使其更加准确,以及调试方便的优点。

    一种功率因数预校正电源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88340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610151101.4

    申请日:2006-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Y02P80/112

    Abstract: 一种功率因数预校正电源,它涉及一种buck-boost型功率因数预校正电源。它解决了buck-boost电路输入极性和输出极性相反给其控制电路的实现所造成的困难。它的控制芯片的型号为MC33262或34262,桥式整流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功率开关管的控制极连接控制芯片的脚7,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电流采样电阻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脚4,电流采样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感的一端、三号电阻的一端,三号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四号电阻的一端和控制芯片的脚1,四号电阻通过二极管连接电感的另一端、桥式整流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控制芯片的脚3连接正弦电压参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控制芯片的脚5连接555震荡电路的输出端。

    适用于400V/600W农用高压钠灯的电子镇流器

    公开(公告)号:CN1805645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510010582.2

    申请日:2005-11-29

    Abstract: 适用于400V/600W农用高压钠灯的电子镇流器,它涉及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电子镇流器,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子镇流器无法应用于400V/600W农用高压钠灯的问题。400V交流电源连接本发明的EMI滤波器(1)的两个电源输入端,负载匹配网络(5)的电压输出端连接400V/600W农用钠灯(6)的电压输入端,单片机(IC2)的启动保护信号输出端通过启动冲击电流限制电路(8)连接全桥整流电路(2)的另一个输出端,(5)的整流效应信号输出端通过整流效应检测电路(7)连接(IC2)的整流效应检测信号输入端。本发明的电子镇流器采用新型的PFC方式,专用于400V/600W园艺照明高压钠灯,可以保证该灯正常工作,并且具有很高的功率因数(接近1)。

    全桥逆变电路的调压控制方法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813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38657.4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一种全桥逆变电路的调压控制方法,属于全桥逆变电路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全桥逆变电路采用移相控制,ZVS和低无功分量不可兼得的问题。包括:使全桥逆变电路一个桥臂驱动信号的占空比为50%;另一个桥臂的驱动信号与一个桥臂的驱动信号同步,并根据预期输出交流基波电压与直流输入电压的比值,调节另一个桥臂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在0~50%之间变化,从而使全桥逆变电路的全部开关管在低感性无功条件下实现零电压开通;预期输出交流基波电压与直流输入电压的比值在两倍范围内调节。本发明用于全桥逆变电路的调压控制。

    基于电容电荷平衡的SC-Buck变换器动态响应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98709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234669.8

    申请日:2022-10-10

    Abstract: 基于电容电荷平衡的SC‑Buck变换器动态响应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负载点电源动态响应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换器控制较为复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采集电路输出电压作为采集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滤波;判断滤波后的数据是或否发生负载突变,若发生负载突增,则执行步骤4,若发生负载突减,则执行步骤5;步骤4:将发送至电路中的驱动信号置高,在检测到关断电压来临时将驱动信号置低,当负载突增情况消失,恢复驱动信号;步骤5:将发送至电路中的驱动信号置低,在检测到关断电压来临时将驱动信号置高,当负载突减情况消失,恢复驱动信号。适合应用于提高负载点电源动态响应,满足CPU等用电设备供电要求。

    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恒压或恒流型补偿拓扑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409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996326.X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一种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恒压或恒流型补偿拓扑的设计方法,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补偿拓扑抗偏移能力差的问题。包括: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等效为二端口网络;获得用A描述的二端口网络关系式;A与AP、AS及AM之间的关系式,以及对应的二端口网络传输矩阵的特性关系式;再进一步得到二端口网络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比E、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比G以及补偿拓扑输入阻抗Zin的表达式;经过一系列计算,得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S/T型补偿网络对应的恒压模式和恒流模式表达式;在S/T型补偿网络对应的恒压模式和恒流模式表达式约束下,得到多种形式的最终补偿网络。本发明可以增强ICPT系统的抗偏移能力,同时保证输出电压/电流基本恒定。

    减小谐振变换器线圈损耗的分段串联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11204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32418.X

    申请日:2020-10-21

    Abstract: 一种减小谐振变换器线圈损耗的分段串联补偿方法,属于电力电子谐振变换器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谐振变换器线圈寄生电容造成的线圈损耗采用集中式串联补偿,使系统体积增大,并影响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的问题。包括:对于低频工作条件下的谐振线圈,按线圈绕制顺序在其线圈的相邻层之间依次串联层间补偿电容进行单层分段补偿;并按谐振线圈的等效模型确定层间补偿电容的值;对于高频工作条件下的谐振线圈,按线圈绕制顺序在其线圈的每相邻匝之间依次串联匝间补偿电容进行单匝分段补偿,并按谐振线圈的等效模型确定匝间补偿电容的值。本发明有效地减小了系统体积,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

    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6491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33674.8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一种具有强抗偏移能力的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属于无线电能传输领域。本发明针对传统的补偿拓扑抗偏移能力差的问题。它的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经原边补偿拓扑、松耦合变压器及副边补偿拓扑后,再经整流电路提供给负载;将原边补偿拓扑、松耦合变压器和副边补偿拓扑等效为补偿拓扑受控源模型,得到副边补偿拓扑输出电压与原边补偿拓扑输入电压的比值关系,根据目标比值关系、松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线圈自感和副边线圈自感,确定对应于补偿电感L1与补偿电容C1的等效阻抗、对应于原边线圈自感与补偿电容C2的等效阻抗、对应于副边线圈自感与补偿电容C3的等效阻抗,以及对应于补偿电容C4的等效阻抗。本发明能显著提高系统的抗偏移能力并实现零相角输入。

    基于堆叠桥的LCLCL高阶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276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00809.6

    申请日:2020-06-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堆叠桥的LCLCL高阶直流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属于功率变换器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LLC谐振变换器电压输入范围受限并且易产生电压输入波动的问题。变换器包括:开关管S1、开关管S2、开关管S3和开关管S4依次连接形成堆叠桥,带阻滤波器、变压器T的原边、谐振电感Lr和谐振电容Cr依次串联在上桥臂和下桥臂之间;变压器T副边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副边的另一端;变压器T副边的中间抽头与二极管D2的阴极之间连接输出电容C0;输出电容C0与负载电阻RL相并联。本发明在实现电压宽范围输入的同时,降低了副边二极管损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