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2770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1108012.1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止回阀组件及包括其的液氢泵用安装法兰,止回阀组件包括:先导阀;限位导向架,所述限位导向架包括限位架以及至少两个沿着所述限位架均匀分布的导向杆;密封阀,所述密封阀可移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杆上,且能够沿着所述导向杆在所述限位架和待密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至少两个弹性伸缩件,所述弹性伸缩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所述密封阀与所述弹性伸缩件抵接,所述密封阀与所述先导阀传动连接,所述先导阀关闭,以调节所述弹性伸缩件弹力,驱动所述密封阀关闭。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止回阀组件及包括其的液氢泵用安装法兰,避免启闭时因流体力造成气蚀影响液压压缩缸内部件及液氢泵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8416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310454064.8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H01M8/0662 , H01M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SOFC发电系统中的气体处理装置及SOFC发电系统,有效结合了尾气催化燃烧、高温换热和燃料气体变换反应,电堆阴阳极尾气经过催化燃烧,释放热量先后加热阴极气体和阳极气体,集成了多级换热方式,减小了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燃料利用率和整体效率。催化燃烧室中的换热支管与催化剂模块交错排布,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催化剂模块局部温度过高而超温,另一方面增大了燃烧废气与换热支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0213174.5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力系统,通过制氢系统对新能源的发电量进行全额消纳,避免了资源浪费。该系统包括:电网、制氢系统、新能源发电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电网、所述制氢系统、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电网、所述制氢系统以及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均连接同一并网点;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电网调度指令变化量的方向确定目标调节方式,根据所述电网调度指令变化量的幅值控制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和/或所述制氢系统的负荷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36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110245213.0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14 , H01M8/2457 , H01M8/2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发电模块,包括电堆热箱(100)和堆塔模组(200),嵌装于电堆热箱(100)的箱体腔内并包括沿箱体宽度方向(W)间隔布置的多个堆塔单元组(300),每个堆塔单元组(300)包括沿箱体长度方向(L)排列且依次串联的多个堆塔单元(310)。电堆热箱内置堆塔模组结构,堆塔单元组沿箱体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堆塔单元沿箱体长度方向串联排布,结构紧凑,功率易扩展,发电效率高。堆塔单元压紧固定于电堆热箱内,工艺简单,便于组装。燃料气管路内置于阴极气体腔室,与阴极气体热交换,保证阴阳极气体温度的一致性,减少阴阳极气体温差对燃料电池发电模块的影响,保证其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8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107944.4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氢泵用安装法兰,液氢泵用安装法兰包括:法兰主体,所述法兰主体上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通道和输出通道,所述输出通道穿设有输送管;至少一个隔热槽,至少一个所述隔热槽设置在所述法兰主体上,至少局部所述隔热槽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和所述输出通道之间。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氢泵用安装法兰,来解决现有的液氢泵在输出液态氢时因安装法兰降温过多对驱动端的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116854.1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氢站的控制方法、系统、装置、控制器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加氢站运行过程中,获取汽化器出口的温度和缓冲罐压力;当汽化器出口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缓冲罐压力大于当前温度对应的压力阈值时,根据缓冲罐压力调整液压油的流量,以使缓冲罐压力趋向于理想压力值;当汽化器出口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缓冲罐压力小于或等于当前温度对应的压力阈值时,根据汽化器出口温度调整液压油的流量,以使汽化器温度趋向于理想温度值。本方案可以通过实时获取汽化器出口的温度和缓冲罐压力,并进行动态调整,以控制汽化器的温度和缓冲罐压力趋于理想值,进而减少了因汽化器温度过低或缓冲罐压力过高而停泵的情况,降低了加氢站服务中断的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27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109538.1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活塞式液氢泵及加氢系统。活塞式液氢泵中,驱动腔内设置有第一活塞,驱动一腔上开设有驱动液第一进出口,驱动二腔上开设有驱动液第二进出口;第一活塞上开设有连通驱动一腔和驱动二腔的过液孔,蘑菇阀组件活动设置在过液孔内并在移动至过液孔的开口处时密封过液孔;液力腔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活塞杆密封连接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液力二腔上设有液氢单向入口和液氢单向出口。加氢系统包括液氢储罐、汽化器、缓冲罐、液氢管道、气氢加氢机和活塞式液氢泵。本申请提供的活塞式液氢泵及加氢系统,通过蘑菇阀组件机械控制活塞的启停,故障率低、稳定可靠,而且蘑菇阀组件质量小,有利于提高响应速度,增加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6039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384003.4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H01M8/04014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的电堆集成装置,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领域。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的电堆集成装置包括热箱、多个发电模块、反应气体换热器以及主导电件,反应气体换热器用于使供向各个发电模块中的反应气和从各个发电模块中排出的高温尾气进行热交换;多个发电模块设置在热箱内部,并且分别用于使反应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各个发电模块与主导电件电性连接以使得产生的电能通过主导电件汇集并输出;其中,热箱用于维持各个发电模块发生电化学反应所需的温度环境。本公开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的电堆集成装置解决了电堆装置难以应用于大型SOFC发电系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6900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010768863.9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IPC: H01M8/2475 , H01M8/2484 , H01M8/2457 , H01M8/247 , H01M8/04007 , H01M8/04223 , H01M8/0432 , H01M8/0438 , H01M8/045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堆发电模块,包括加热保温箱(100)以及模块安装箱(200),模块安装箱嵌设于加热保温箱中并包括内置的电堆模组(300)以及分隔形成于两侧的前侧空气入口腔(201)和后侧空气出口腔(202),电堆模组包括沿箱体高度方向(H)依次堆叠且相互串联的多个电堆单元(301)。本发明的电堆发电模块采用嵌套的方形箱体结构形式,电堆单元采用线性堆叠形式,换热器可集成于加热保温箱内,模块结构简单、布局紧凑,管道走线规范,接口友好,而且所有高温设备均在启动加热和保温范围内,可形成换热器、电堆内外双加热,提升模块热效率,还可将不同数量的电堆单元自由接入电路,实现不同功率的发电模式及其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5706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15247.6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8/0258 , H01M8/0276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及其布气装置,其中,所述布气装置包括电极进气流道和电极出气流道,所述电极进气流道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极出气流道的至少一个彼此热耦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极出气流道中的气体可以对电极进气流道中的气体加热,从而可以不需要额外为电极进气流道中的气体提供加热装置,减少了部件数量和整体体积,降低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