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29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050924.7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梯次利用电池的部分功率柔性成组系统,将一定数量的串联单体电池组成与隔离型双向DC/DC变换器输入侧并联构成电池储能单元,再将若干个电池储能单元输入侧串联得到输入端口;DC/DC变换器输出侧与H桥串联,使H桥输出侧并联得到输出端口,将输出端口与输入端口串联构成具有公共直流母线的部分功率柔性成组系统。该系统不仅提升了电池包电压等级和容量,而且大幅度提高了能量变换效率和动作响应速度。电池包与直流母线间完全隔离,大大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池包出现故障可自动隔离,且隔离之后系统会进行相应补偿。采用三环控制策略提高了退役动力电池利用率,缓解了短板效应带来的问题,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64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39812.9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活电力负荷集群的爬坡能力评估方法,根据负荷的灵活性特征,将其分为运行时间灵活性负荷与运行功率灵活性负荷,并建立了灵活负荷集群的运行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灵活负荷集群的爬坡能力指标及其评估方法;从而能够有效量化灵活负荷集群的功率爬坡能力,更确切的描述灵活负荷集群的运行边界。使得电力系统调度机构获得更全面的灵活负荷集群参数,并提出了考虑功率边界、能量边界与爬坡能力的灵活负荷集群优化调度方法。灵活爬坡能力指标的引入,可以减小调度机构的优化调度结果与负荷集群实际运行功率曲线间的偏差,整体有利于电力系统更高效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941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23784.8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8/243 , G06F18/27 , G08B31/00 ,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灾害下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韧性评估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极端灾害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S2、模拟电力系统最优负荷削减量计算过程;S3、确定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特征向量和输出特征向量;S4、构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结合随机森林的回归和分类模型;S5、训练;S6、评估;S7、构建电网韧性评估指标,并利用韧性评估指标,基于回归和分类模型,输出电力系统的韧性水平。采用上述一种极端灾害下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韧性评估方法及系统,采用人工智能算法替代最优负荷削减计算的求解过程,能够加速韧性评估的计算过程,从而及时响应灾害预警,尽可能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9482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08966.6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王雨薇 , 时雨 , 陈沛光 , 王静 , 高培生 , 王岳珩 , 王勇 , 楚云飞 , 李博强 , 石晶 , 谈必成 , 高健 , 凌嘉研 , 王冬 , 王鼎衡 , 王鑫红 , 石伊可 , 孙海航
Abstract: 一种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优化控制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功优化方法均忽略了新能源机组与耦合元件的的无功出力特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现了在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IEGS中考虑新能源机组和耦合元件燃气轮机的无功出力后,系统电压偏差得到有效降低;证明了燃气轮机和电转气P2G的联合调度能提升系统风电机组消纳能力,降低经济成本。本发明运用二阶锥松弛方法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无功电压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保证了求解精度和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99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5854.3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并网监控系统,包括:智能电能表;数据接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计算机中心;RS485通信模块;并网点交互数据存储模块;电量管理模块;电量统计模块;电量超额提示模块;保护跳闸模块。本发明无需额外调整接线,将设有分布式光伏并网智能监控系统的光伏开关接入后就可实现防孤岛保护,在线路出现失压、欠压、过压、过载、短路等线路故障时,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当线路电压恢复正常值范围时,光伏开关可实现自动重合闸。
-
公开(公告)号:CN11449869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38580.3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弃风的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结合退役动力电池二次利用流程,建立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方法;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为储能元件的情况下,综合考虑风电消纳收益、运行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储能功率约束、储能容量约束、功率平衡约束、弃风功率约束、发电机组出力约束为约束条件,构建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模型;依据实际风电数据分析配置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对风电的接纳能力,得到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最优配置方案,并对最优配置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减少弃风率,增加运行效益。并且提出了储能系统初始SOC较低时,可减少弃风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60228.X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姜明磊 , 鲁宇 , 时雨 , 佘新 , 张大弛 , 时圣尧 , 张志鹏 , 邢文洋 , 丰顺强 , 周琳 , 辛昊阔 , 姚狄 , 李欣 , 张圆美 , 冯帆 , 王燕涛 , 王柳林 , 张胤涵 , 刘昊然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考虑新能源消纳的储能系统选址定容方法及装置。所述考虑新能源消纳的储能系统选址定容方法包括:获取配电网络信息、负荷信息、储能系统数据、火电机组数据以及新能源数据;获取基于新能源消纳的储能选址定容模型;将配电网络信息、负荷信息、储能系统数据、火电机组数据以及新能源数据输入至所述基于新能源消纳的储能选址定容模型,从而获取储能系统定容信息以及该储能系统定容信息所对应的储能系统选址信息。本申请在进行储能系统选址时,综合考虑新能源消纳、火电机组成本以及储能系统投资成本,根据三者来获取最为合适的定容信息以及选址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06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08352.X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蓄热式电采暖负荷集群参与的电能量与AGC联合市场出清方法,基于斯塔克伯格博弈市场机制,提出了联合市场的两层优化建模与迭代出清方法;上层优化模型为电能量与AGC市场的联合优化出清模型,获得常规机组的调度结果、电能量市场价格与AGC市场价格;下层模型为蓄热式电采暖负荷集群的优化运行模型,该模型以电能量市场价格与AGC市场价格为输入,通过优化过程获得蓄热式电采暖负荷的用电曲线与向电网提供的AGC容量。通过组织灵活负荷提供AGC辅助服务,可以降低常规机组提供AGC服务的负担和运行成本;同时,灵活负荷也能够从AGC市场中获得经济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003097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910297354.X
申请日:2019-04-13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铁塔图像识别装置,它包括:移动图像采集端和固定图像采集端;所述的移动图像采集端,它包括:无人机、移动图像采集机箱;连接滑槽固定在移动图像采集机箱的顶部,连接滑槽上设有与机架座上螺栓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机架座能滑入连接滑槽中,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固定图像采集端设有多个,固定图像采集端固定在在输电铁塔的每一个横隔位置;固定图像采集端包括:铁塔扫描机箱、铁塔机箱固定架、铁塔太阳能电池板、铁塔固定扫描仪,移动图像采集端通过无人机的飞行,移动图像采集机箱靠近铁塔的固定图像采集端时,使铁塔固定扫描仪从待机状态转化为运行状态,对输电铁塔进行全方位的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209046206U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21931780.1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杆防蛇装置,它包括:基座架、铰接架、支撑杆、扇叶;所述的基座架、铰接架均为半圆形,两个基座架组成的环形和两个铰接架组成的环形交错布置;扇叶挂接在铰接架的铰接轴杆上,其中的扇叶的页面呈扇形,扇叶底端设有挂钩,挂钩下方设有缺口,通过挂钩挂接在铰接轴杆上,扇叶左襟压在相邻扇叶的右襟,在两个铰接架组成的环形组成伞形面;支撑杆紧固接在铰接架上,支撑杆通过卡簧固定在基座架的圆台通孔上;基座架组成环套和/或铰接架组成的环形接固定在电杆上;构成一种携带方便、安装和组装方法简单,维护成本低的防蛇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