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1883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57613.4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网恢复力评估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优序图法计算各个指标项的主观权重,以及基于每个待评估电网在指标项上的数值计算每个指标项的客观权重;基于每个指标项的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计算每个指标项的综合权重;将每个指标项上的各个数值乘以相应的指标项的综合权重,得到指标项上的加权值;基于每个待评估电网的指标矩阵与正理想矩阵的距离,计算每个待评估电网的恢复力指标;正理想矩阵包括每个指标项上的加权值中的最大值;待评估电网的指标矩阵包括其在各个指标项上的加权值;待评估电网与正理想矩阵的距离越小,其恢复力指标越大;按照恢复力指标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各个待评估电网进行排序。
-
公开(公告)号:CN109492851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1811037483.7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杭州沃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同区域负荷增长不确定性的网架裕度评估方法,涉及电网网架裕度评估领域。现有的网架应对未来负荷波动的能力比较弱。本发明包括步骤:根据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将规划区域的电网划分为多个不同等级区域;分析各等级区域负荷增长率的边界;采用蒙特卡洛法抽样分析等级区域的负荷增长率,得到每一等级区域的负荷增长运行方式;对每一等级区域的负荷增长运行方式,进行负荷增长不确定性的裕度分析与风险评估;得出不同区域负荷增长运行方式对网架裕度的评估结果。本技术方案提高未来负荷波动的能力,避免负荷波动可能会造成线路传输容量越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806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1578078.6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无功功率外环对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分析方法。目前,定无功功率外环及其参数对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分析尚未见报道。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分别建立采用定无功功率控制的变流器阻抗模型以及电网阻抗模型,并将变流器阻抗模型和电网阻抗模型等效成二端口网络,通过二端口网络的串联性质,将变流器阻抗模型和电网阻抗模型构成一个2输入2输出的闭环系统,并得到闭环特征方程,分析定无功功率外环动态以及参数对变流器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判断设置的定无功功率外环参数对变流器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避免定无功功率外环参数选取不当而引发的失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061492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217197.7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配电网重要负荷配置储能设备形成储能系统;根据配电网日负荷曲线决定储能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并计算储能系统任意时刻的剩余电量;根据储能系统剩余电量计算其在配电网失电形成孤岛情况下的紧急支撑能力;以储能系统建设成本最小以及故障情况下储能系统紧急支撑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配电网潮流约束与继电保护约束为约束条件,对储能系统功率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本发明在设计规划阶段对储能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结构与运行方式进行统筹考虑,可有效降低储能装置的配置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601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1565380.8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附加相角补偿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广义阻抗理论建立不平衡电网下考虑负序控制的逆变器并网模型,计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角频率ω1处的相角,根据期望的相角裕度计算开环传递函数需要补偿的相角根据相角要求计算补偿后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结合补偿前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计算角频率ω1处补偿环节传递函数Gc(s)的幅值和相角,从而得到附加相角补偿环节的参数。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逆变器中为实现负序控制目标而引入的准谐振控制器而造成的系统不稳定现象,保证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6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565380.8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前馈的附加相角补偿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广义阻抗理论建立不平衡电网下考虑负序控制的逆变器并网模型,计算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角频率ω1处的相角,根据期望的相角裕度 计算开环传递函数需要补偿的相角 根据相角要求计算补偿后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结合补偿前电压前馈环节传递函数Gff(s)的幅值和相角,计算角频率ω1处补偿环节传递函数Gc(s)的幅值和相角,从而得到附加相角补偿环节的参数。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并网逆变器中为实现负序控制目标而引入的准谐振控制器而造成的系统不稳定现象,保证光伏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06653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111444936.X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谷纪亭 , 王洪良 , 兰洲 , 钟宇军 , 吴舒泓 , 欧阳菠 , 张大波 , 文凡 , 杨侃 , 车佳辰 , 董丹煌 , 张利军 , 王曦冉 , 徐晨博 , 孙轶恺 , 俞楚天
IPC: G06Q30/0201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方法及装置,获取电力出售方用户的历史价格曲线及电力购买方用户的历史负荷曲线;对历史价格曲线和历史负荷曲线进行预处理;分别对预处理后的历史价格曲线及历史负荷曲线进行分类并确定预测价格曲线和预测负荷曲线;对电力出售方用户按优先级进行排序;根据预测负荷曲线和中长期合同确定电量缺额,按照优先级与电力出售方用户购买电量缺额对应的电量;根据中长期合同、预测价格曲线、预测负荷曲线和电力出售方用户的机组特性指标,确定购电成本和购电可靠性指标。通过引入电力市场交易的数据来确定需要购买的电量、购电成本和购电可靠性指标,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购电成本的计算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3249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389997.9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输电系统故障识别方法、装置和设备,当故障发生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或同步相量单元用于别获得k时刻线路左端母线处三相电压相量、三相电流相量和右端母线处三相电压相量三相电流相量,然后再获取输电系统线路等值模型的故障距离的初始状态变量集合;基于所述初始状态变量集合,从故障时刻点开始前向计算k时刻的输电系统的增益矩阵和状态变量修正值集合;基于所述增益矩阵和状态变量修正值集合,从kmax时刻点开始后向计算k时刻的状态变量平滑值集合;计算故障时刻所述状态变量平滑值集合的平均值作为故障距离;根据所述故障距离计算故障点两侧的三相电流,根据三相电流关系判断故障类型,实现了输电系统故障类型的精准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38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1552409.5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H02J3/28 , H02J3/32 , H02J3/00 , H02J15/00 , G06Q10/0631 , G06Q30/02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基于动态规划的电网侧储能布局的投资决策系统,该系统包括:(1)确定将储能建设考虑在内的电网侧收益模型;(2)确定储能运转的负荷转移收入模型;(3)确定建设储能装置的固定投资成本模型;(4)确定特定负荷模式下应用储能系统的电网侧利润最大化模型;(5)基于上述模型,使用动态规划算法,计算储能的最优建设规模,以及储能在不同时段的最优充放电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297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14252.4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工业大学
IPC: G06Q40/04 , G06Q50/06 , G06Q30/0201 , G06Q50/26 , G06Q10/10
Abstract: 基于多因子修正法的用能权交易与电力市场的协同设计方法,包括:S1.结合基准法和历史法分配优势,提出多因子修正法的初步配额,历史法确定的配额为N1和基准法确定的配额为N2,运用历史法和基准法确定的配额的平均值为初步配额;S2.考虑新能源用能,再根据发展导向、未释放产能、在建项目计算修正因子,修正用能权配额,最后为确保区域用能总量不变,引入总量控制比例得到企业初始用能配额M;S3.充分考虑用能与碳排放间的物理耦合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同设计;S4.把握电力用户参与用能权市场与电力市场的行为耦合特性,并根据电力特色,拓展用能权市场的时间尺度和交易日范围,提出两个市场的协同交易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