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86810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071440.X
申请日:2017-02-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下垂控制双馈风机的暂态有功支撑能力配置方法。现有频率下垂控制下的双馈风机由于自身虚拟功角与转子转速耦合的复杂外特性,导致其暂态有功支撑能力难以合理配置。本发明通过对频率下垂控制双馈风机的外特性分析,建立关于电网频率的风机虚拟功角‑转速特征方程,进而得到关于电网频率的风机转速平衡点,根据给定频率波动下的风机暂态有功支撑能力要求,计算暂态过程中期望到达的转速平衡点并代入虚拟功角‑转速特征方程中求得相应的下垂系数设定值,实现频率下垂控制风机暂态有功支撑能力的配置。本发明使频率下垂控制或虚拟同步机控制下的双馈风机具有期望的暂态有功支撑能力,提高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173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29902.2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分区建模的同步发电机阻尼系数在线辨识方法,充分利用PMU采集到的中小扰动数据,提高各模式发电机组阻尼系数在线辨识的灵活性,提高低频振荡预警预控能力,并且有效隔离外部系统模型参数的不准确而造成的双重误差,提高发电机组阻尼系数辨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能够显著缩小机组阻尼辨识规模,提高辨识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66728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29885.2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公开本一种特高压电网多个区间振荡模式阻尼协调控制方法,基于系统多个弱阻尼模式及阻尼比灵敏度信息,采用基于均方误差的多目标在线寻优策略,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发电机组出力,从而提高多个区间振荡模式阻尼实现特高压电网功率振荡的预防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76699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107439.4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N3/006 , G06Q50/06 , H02J3/382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现有的一些优化算法不能保证找到分布式电源的最佳位置和容量大小。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为:建立模型,包括分布式电源及负荷建模、配电网建模和潮流计算建模;引入损耗敏感度因子,用损耗敏感度因子确定安装分布式电源的候选总线;建立目标函数,以配电系统节点有功功率损耗减小值、电压分布的改进值以及电压稳定指数之和的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平等约束和不平等约束;采用蚁狮优化算法求解分布式电源位置及大小的最优解。本发明采用蚁狮优化算法优化可再生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容量大小,可降低有功功率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6202793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79274.X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次调频限制的电网频率稳定仿真方法。在当前电网频率仿真计算中,仿真参数通常取典型值,未考虑实际一次调频性能,造成仿真结果不准确。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首先,还原实际电网特高压直流闭锁事故时的开机方式及负荷情况,并建立理想并网机组调速器模型,通过调整机组调速器的一次调频上限来模拟全网总体一次调频能力,然后修正负荷有功频率响应因子,使仿真频率与事故后实际频率整体偏差最小,最终得到符合实际电网一次调频及负荷响应特性的频率稳定仿真参数。本发明可解决典型模型及参数无法准确反映电网实际频率稳定特性的问题,能够广泛应用于实际电网频率稳定仿真分析,并为今后电网事故预案提供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4993472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83656.8
申请日:2015-08-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1/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MMC-HVDC系统及其直流侧隔离装置和隔离方法,其中隔离装置包括:第一隔离开关、电流转移开关、输入输出端和一直流断路器;直流断路器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有第一隔离开关相连;每个第一隔离开关分别通过电流转移开关与一输入输出端相连;电流转移开关包括:第一避雷器和与该第一避雷器并联连接的第一IGBT组或H桥组,第一IGBT组由N个第一IGBT和N个第二IGBT组成,H桥组包括N个相互串联的H桥电路,每个H桥电路包括1个第一电容和4个第三IGBT,N≥kU0/U1,N∈Z,可实现将MMC和多条直流电路与MMC-HVDC系统隔离,且节省了电网的投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6250771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133392.X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电容过充的限流式统一潮流控制器。目前的限流式统一潮流控制器,由于电流作用晶闸管并不能立即关断,极有可能导致直流电容电压上升超过直流电容和IGBT的耐压水平,造成直流电容和变换器损毁。本实用新型防止电容过充的限流式统一潮流控制器,包括直流电容、串联变换器、串联变压器和三相桥式限流器;所述的直流电容与串联变换器之间接有一电容过充保护电路;所述的串联变压器副边与三相桥式限流器之间接有一台限流变压器。本实用新型在限制短路电流的同时防止流经限流电感的短路电流对直流电容进行充电,避免了直流电压上升对直流电容和变换器造成的损害。
-
公开(公告)号:CN206250768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133423.1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限流式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一旦负载侧发生短路故障,目前UPQC的串联变换器极容易因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而被损毁,这极大限制了UPQC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限流式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包括串联变压器、串联变换器和滤波电感,所述串联变压器副边中性点处串接一个带有限流电感和限流电阻的三相桥式限流器,所述串联变换器与滤波电感之间的连接处并联防过充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器能够在有效地处理系统短路故障的同时,有效保护统一电能质量控制器核心部件串联变换器的开关器件和电容器。
-
公开(公告)号:CN205562692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21098051.9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技术服务中心 ,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培 , 王昕 , 黄晓明 , 楼伯良 , 陆承宇 , 马智泉 , 黄俊 , 杨昊睿 , 查蕾 , 吕文韬 , 胡谆 , 刘宁 , 王鹏 , 裴玉刚 , 华文 , 黄弘扬 , 卢岑岑 , 赵一琰 , 邓晖 , 钟玲 , 吴俊 , 卓谷颖 , 徐玮韡 , 耿介雯 , 丁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包括:设置于变电站中,采集电能质量数据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与所述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相连,传输所述电能质量数据的通信接口装置;与所述通信接口装置相连,对所述电能质量数据进行处理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包括服务器群,辅助设备及显示装置;该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多线程并行通信压力、海量数据处理压力的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且通过高性能分布式通信服务器集群、高性能服务器、显示展示装置,千兆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等硬件模块,可成为稳定、高效的电能质量日常工作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444794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0100328.5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电压协同补偿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调节点电压和负荷侧额定电压值,计算串联侧的参考电压输出;对直流侧储能输出电流进行功率平衡控制,得到有功指令值;对负荷侧电压有效值和负荷侧额定电压值进行无功电压下垂控制,生成无功指令值;对有功指令值和无功指令值进行功率‑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得到三相坐标系下的并联侧的第一调制电压;将第一调制电压与通过谐波控制得到的第二调制电压叠加,得到并联侧的参考电压输出;根据串联侧的参考电压输出和并联侧的参考电压输出,对负荷侧电压进行协同补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串联侧换流器电压补偿能力不足,无法实现负荷电压全补偿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