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945416U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20302059.5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L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力变化表显仪,其包括:用于输出与待测物体的应变呈线性关系的电压信号的桥式应变电路;用于将桥式应变电路输出的电压信号对应转换为电流信号的应变转换模块;用于实时显示电流信号的电流值的数显表;用于为桥式应变电路、应变转换模块、数显表提供工作电源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桥式应变电路、应变转换模块、数显表相连接,应变转换模块与桥式应变电路相连接,数显表与应变转换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直观地通过电流的变化展示应力变化情况,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217466151U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21055684.1
申请日:2022-04-30
Applicant: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厂环境鉴定馈通线组件的夹具,所述夹具至少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共同用于夹持一段馈通线短样,每个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持件、固定套、调节件和底座,所述夹持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固定套套设在所述调节件的外壁上且与所述调节件转动连接,所述调节件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支撑杆部分容纳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夹持件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夹具,通过设置与馈通线短样相匹配的夹具组件,以固定馈通线短样并使其保持稳定,可确保针对核电厂环境鉴定馈通线组件的补充鉴定试验的顺利实施,为评价核电厂环境鉴定馈通线组件的长寿期运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423685U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22205075.4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L55/033 , F16F15/07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阻尼型减振装置,减振装置设置在管道外,减振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组合减振单元,多个组合减振单元沿管道圆周方向分布,每个组合减振单元包括两个相连接的减振单元及设在两个减振单元之间的分隔板,减振单元和分隔板均采用阻尼合金材料制成;分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分隔板与两个减振单元之间分别形成中空气室,且两个中空气室内的空气通过通孔流通;减振单元相对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减振单元为曲面状,且其宽度方向上的侧边沿为弧形状,减振单元内侧面的弯曲半径与管道的外半径相同。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减振装置适用于对高频壳壁振动的缓解,通过提高局部阻尼降低管道的径向振动水平,从而避免管道的振动疲劳断裂。
-
公开(公告)号:CN117637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9851.4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水堆核电机组稳压器建立汽腔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机组,方法包括在稳压器汽腔生成后调整下泄压力控制阀的压力值,使之与下泄孔板下游的压力测量值相同;配置下泄压力控制阀切换至下泄压力测量装置所在线路;关闭RRA系统和RCV系统连接管线上的控制阀;调节下泄流量为预设的第一下泄流量;打开RRA系统和RCV系统连接管线上的控制阀,控制下泄流量为预设的第二下泄流量;获取上充流体温度,若上充流体温度不高于预设的上充流体温度,则调节上充流量至不小于预设的第一上充流量;若上充流体温度高于预设的上充流体温度,则调节上充流量为预设的第二上充流量。本发明能够防止严重瞬变的发生且不影响停机大修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4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133302.4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16B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波检测铁钴带安装工具及安装方法,安装工具包括支架、铁钴带卷轴、耦合剂推出组件、传动机构、耦合剂涂抹组件、耦合剂清理组件以及胶带安装组件,各组件通过支架相互连接并配合,铁钴带卷轴转动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耦合剂推出组件将耦合剂推出并传输至耦合剂涂抹组件内,在耦合剂涂抹组件一端将耦合剂涂抹于铁钴带表面,在铁钴带安装前实现耦合剂涂抹;耦合剂涂抹组件与胶带安装组件之间通过链带连接,能够适应管道外形,将铁钴带压紧贴合于管道外壁,铁钴带的粘贴与胶带的粘贴同步进行,防止安装过程中铁钴带产生滑移等;耦合剂清理组件能够在回收铁钴带前对其表面多余的耦合剂进行清理;整体操作便捷,有效提升了铁钴带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824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612054.3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钎料合金粉末,包括镉92ωt%~95ωt%;锌1.5ωt%~6ωt%;银2ωt%~3.5ωt%;硅0.8ωt%~1.2ωt%。本发明的钎料合金粉末,在阻尼合金与不锈钢表面均有较好的润湿性,且熔化温度较低,可以实现阻尼合金管道与不锈钢管道在较低温度下的钎焊,减小焊接温度对阻尼合金的热影响;相较于目前阻尼合金与不锈钢的胶接,使用该钎料合制备的钎焊接头,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更高的服役温度,拓展了阻尼合金‑不锈钢管道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13349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04525.5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机组投运RRA系统时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当RCP系统中的压力和温度满足相关要求时,投入运行RRA系统,以排除RCP系统的余热;在投运RRA系统时,所述RRA系统与RCV系统连接管线上的第二控制阀开启,在开启后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若所述RCV系统出口处的上充流体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则维持所述下泄管线当前的下泄流量;若发现RCV系统出口处的上充流体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则调高所述下泄管线当前的下泄流量。本发明提供的主动控制方法通过主动控制下泄流量,避免产生严重瞬态,延长核电机组的剩余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64979.2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L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信号输出的便携式应力变化测量装置,包括应变片测量模块、压力变送模块、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所述应变片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变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其被配置为将其应力变化信号传输至所述压力变送模块;所述应力变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以及第二显示装置分别电连接,其被配置为将所述应力变化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其还被配置将所述应力变化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应力变化测量装置成本低、能够输出双信号,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且能够做到尺寸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9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35879.6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F16L55/02 , F16L55/033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吸振器及其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管道的实际固有频率;对管道进行模态仿真计算得到仿真固有频率后与实际固有频率进行比对,若误差大于预设的阈值,调整模态仿真计算的参数重新计算,直至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计算动力吸振器的关键参数;对减振效果进行仿真计算验证,若未达到预期效果,调整关键参数重新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直至达到预期效果;确定动力吸振器的结构参数后加工得到动力吸振器并安装至管道上;实际验证动力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若未达到预期效果,则调整结构参数,直至达到预期效果,完成设计。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够为管道用有阻尼单一动力吸振器的设计提供参考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90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33294.3
申请日:2025-02-06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非接触设备物体尺寸测量方法、控制系统及装置,获取被测量的设备物体表面与测量参考面的相交线,从而获得被测量设备物体表面的投影距离数据;基于投影距离数据,结合投影角度调制出带有长度标识的激光标尺线,并将激光标尺线投射到设备物体表面上;获取带有激光标尺线的设备物体表面的图像视频信息。通过图像视频信息可以直接读取设备物体表面任意两点之间的真实曲线距离或直线最短距离。因此本发明实现了在不接触设备物体表面的情况下对设备物体表面的长度尺寸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直接投射在被测量设备物体表面上,通过摄像头摄像或是拍照,可直观的查看测量结果。使得对设备物体尺寸的测量简单,同时测量的效率以及精度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