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67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64979.2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L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信号输出的便携式应力变化测量装置,包括应变片测量模块、压力变送模块、第一显示装置和第二显示装置;所述应变片测量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压力变送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其被配置为将其应力变化信号传输至所述压力变送模块;所述应力变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以及第二显示装置分别电连接,其被配置为将所述应力变化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进行显示,其还被配置将所述应力变化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第二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应力变化测量装置成本低、能够输出双信号,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且能够做到尺寸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06723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80042.1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H17/00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1M13/00 , G01M13/045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机械设备振动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方法包括:获取旋转机械设备的振动信号,分析其频谱;结合采样频率,计算汉宁窗窗长归一化的频谱模函数,基于此搜索频谱的谱峰峰值、次峰值,进而构造比值函数;求解比值函数的反函数,以确定频率误差;消除频率误差,以计算真实频率;计算真实频率所对应的真实幅值;利用真实幅值校正振动信号;分析校正后的振动信号的频谱;结合预设的工频范围、放大系数和设备转速,确定理论工频频率;搜索实际工频频率,并计算其与理论工频频率的差值,作为校正工频频率值;根据校正工频频率值,确定倍频搜索范围/轴承特征频率搜索范围;在搜索范围内搜索倍频/轴承故障特征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69286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110578.5
申请日:2019-02-12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风电塔筒的内壁沿竖直方向排布多组传感器组,每组传感器组至少包括四个沿同一圆周均匀排布的低频传感器,采集在自然状态下风力发电机组的低频振动信号;根据采集的低频振动信号进行风电机组自然激励工况模态的初始估计,并将低频振动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传递函数,在每阶模态频率处取出传递函数的有限数据拟合得到工况模态参数,计算出风电机组自然激励下的各阶工况模态;当实测的某一阶模态频率与风力发电机组工作频率偏差在10%以内时,进行故障预警;本发明通过在线振动监测,可实时查看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大部件故障信息,从而指导开展计划性维护与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1198305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796054.3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轮发电机轴系的扭振响应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汽轮发电机轴系的不同扭振工况;基于不同扭振工况对汽轮发电机轴系的扭振响应进行计算,获得汽轮发电机轴系的扭振响应数据;计算汽轮发电机的电磁力矩;计算汽轮发电机的蒸汽力矩;根据不同工况下的扭振数据、电磁力矩和蒸汽力矩综合分析汽轮发电机轴系的扭振响应。通过本发明可以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的扭振响应进行分析计算,为电网波动对核电厂汽轮发电机轴振影响的分析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03583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84455.7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1M13/00 ,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旋转机械振动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并生成数据集;建立并训练一维CNN模型;基于一维CNN模型建立多输入的VCNN模型,通过HVD与多特征信息融合技术处理数据集,并训练VCNN模型;基于VCNN模型建立FVDNN模型,通过HVD与多特征信息融合技术处理数据集并训练FVDNN模型。本发明建立一维CNN可自适应地提取故障特征;建立VCNN可将多个向量作为输入,并自适应地提取有利于故障分类的特征;建立FVDNN可从IMF全面提取故障特征;引入深度学习,结合特征提取与故障识别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使模型自适应的提取和学习特征并根据特征学习效果自动调整特征提取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62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59555.9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L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力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两相流瞬时压力面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仪。一种气液两相流瞬时压力面测量方法,获取气液两相流区域的气泡状态信息;建立所述气泡状态信息与气泡内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气泡内压力的平衡条件和所述对应关系,得到所述气泡状态信息与气泡外部液相压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气泡状态信息引入所述映射关系和对应关系,得到气泡内、外瞬时压力。本发明对气液两相流区域的气泡状态信息后边计算得到气泡内压和气泡外部液相压力,避免了通过测量装置获取气液两相流系统内部压力场时,测量装置对局部流场的干扰,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094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83319.6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边云协同振动监测诊断系统,其包括边缘计算系统和云服务器监测平台;边缘计算系统采集设备层传感器采集到的振动数据、对振动数据进行融合计算和特征提取而形成特征信号并利用第四代或第四代以上移动通信技术上传特征信号;云服务器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特征信号、对特征信号进行计算处理而得到功能结构化数据以及存储、展示和同步功能结构化数据、基于功能结构化数据进行用户侧的数据分析和界面交互、管理各项配置、基于功能结构化数据进行移动终端侧的界面交互。本发明能够实现信号的高效稳定传输,从而提升系统检测的可靠性,通过分布式的架构能够大大减轻服务器压力,实现实时高效地设备状态监测及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782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696338.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岭澳核电有限公司
IPC: G01M13/028 , G01M13/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厂转机设备振动数据监测预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包括:对转机设备进行故障模式分析,获得转机设备的典型故障;对每一个典型故障进行分析,获得每一个典型故障的振动信号特征;识别与振动信号特征相关的振动特征指标;确定对应位置的振动传感器;基于振动特征指标建立特征指标计算模型,并基于特征指标计算模型进行计算,获得特征指标值;根据所获得的特征指标值进行指标趋势监测以及单个典型故障的所有振动特征指标的相关性变化监测;基于指标趋势或者多个指标之间相关性变化对转机设备进行振动异常预警。本发明能够实现将振动数据转化为常规模拟量监测数据,以方便非振动专业工程师和常规趋势监测系统进行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86928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10110578.5
申请日:2019-02-12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风电塔筒的内壁沿竖直方向排布多组传感器组,每组传感器组至少包括四个沿同一圆周均匀排布的低频传感器,采集在自然状态下风力发电机组的低频振动信号;根据采集的低频振动信号进行风电机组自然激励工况模态的初始估计,并将低频振动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传递函数,在每阶模态频率处取出传递函数的有限数据拟合得到工况模态参数,计算出风电机组自然激励下的各阶工况模态;当实测的某一阶模态频率与风力发电机组工作频率偏差在10%以内时,进行故障预警;本发明通过在线振动监测,可实时查看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大部件故障信息,从而指导开展计划性维护与维修。
-
公开(公告)号:CN221348371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3317171.0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阳江核电有限公司
IPC: F16L55/03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阻尼的管道用隔板式减振装置,包括粒子容器、第一固定板和管道紧固支架,第一固定板用于连接粒子容器与管道紧固支架,粒子容器包括顶板、底板以及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用于容纳减振粒子的容纳腔;管道紧固支架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平行于第二固定板且与第二固定板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固定板远离第二固定板的一侧与底板固定连接或与粒子容器的垂直于底板的一个侧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管道用隔板式减振装置,可灵活应用于水平或竖直管道,能够在增大减振粒子与粒子容器内壁接触和碰撞效率的同时,避免由于减振粒子堆积引起的部分粒子运动受限而影响振动能量耗散,从而增强减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