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育苗用水反渗透浓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29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1121667.9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育苗用水反渗透浓缩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分离室,分离室内设置有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将分离室分隔为低压区和高压区,分离室连接有进水管和用于为培育苗种供水的出水管,出水管和进水管均与高压区相连接,出水管连接有加压装置。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海水先被预处理装置过滤杂质后,再用反渗透装置进行淡化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生产品质,以获得高质量的培育用水。预处理装置供应的海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分离室内的高压区,反渗透膜截留盐份,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使得低压区得到淡水,高压区获得相应浓度的浓缩海水,以作为培育用水,并通过出水管供培育苗种使用。

    坛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过程中藻类防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10002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1710282744.0

    申请日:2017-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坛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过程中藻类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螺的选择与处理:选取数量合适且重量在2.5~3.0g范围内的单齿螺,投放前通过0.6~1.5×10‑5g/ml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表面处理4~6min;步骤二,螺的投放:在育苗贝壳表面出现明显藻类附着时,进行单齿螺的投放;步骤三,藻类清除阶段:在单齿螺投放后的前4~7天,每天进行至少1次单齿螺的粪便处理;步骤四,维持阶段:在单齿螺投放4~7天后,隔天进行单齿螺的粪便处理;步骤五,螺的回收:在贝壳丝状体缩光促熟前,将单齿螺回收。该方法简单实用,效果显著,有效去除坛紫菜贝壳丝状体培育过程中产生的杂藻,保证坛紫菜贝壳丝状体的顺利培育。

    一种贝类育苗智能化装置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7457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44294.6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类育苗智能化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蓄水池、控制中心和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连接有用于与蓄水池连接的第一水管组和用于与育苗桶连接的第二水管组,第一水管组上安装有过滤机构,育苗桶内安装有用于监控水质的第一传感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作人员将稚贝养殖在育苗桶内,并且通过控制中心预设好换水时间,在达到换水时间间隔后,控制中心发生信号给循环水泵,控制循环水泵抽取育苗桶的水加入蓄水池中,并将抽取蓄水池的水加入育苗桶内,通过控制中心自动化控制给育苗桶换水,能够无需人工监控,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确保养殖质量。

    一种螃蟹养殖单元耐夹门
    7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3970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110936477.0

    申请日:2021-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螃蟹养殖单元耐夹门,包括上门板、下门板以及位于上门板和下门板之间的若干个用以阻挡螃蟹外逃的栏杆组件;每个所述栏杆组件均包括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下端面设置有锥状受力部,所述锥状受力部与螃蟹钳子相配合,所述下门板的一侧设置有供锥状受力部的端部嵌入的让位孔,所述固定杆的上端面与上门板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门板固定连接。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这种耐夹门可有效避免在养殖过程中来自于螃蟹对其的破坏,进而避免螃蟹逃跑的情况发生。

    一种基于牡蛎壳的生物滤坝

    公开(公告)号:CN1132776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591095.9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牡蛎壳的生物滤坝,包括位于两个堤岸之间的若干个滤坝,每个所述滤坝均包括有基座与两个水生植被层,所述基座的中部设置有阻拦坝,所述基座于阻拦坝的两侧均设置有多层结构的滤料体,每个所述滤料体远离基座的一侧均与水生植被层连接,所述阻拦坝的顶端设置有便于与吊车相配合的吊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这种滤坝便于调整其净化位置,从而解决河道或养殖池塘在不同阶段的净化位置调整的需求。

    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681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0988692.0

    申请日:2020-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在换水后接种优良硅藻,硅藻选用角毛藻,并且投喂量按鱼体总重量的8%、7%、6%、5%、4%水平递减饲料投喂,每个水平投喂3天,15天为一个周期,15天后100%换水,清理渔池、称重,重复上述操作,并且在投喂时采用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投喂,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包括支撑架和位于养殖水池内的水听器与摄像头,支撑架上设有四个投料机、扬声器和控制器,投料机、扬声器、水听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具有提高投喂效率降低饲料损耗同时调节水体PH值抑制细菌生长,从而提高降低中华乌塘鳢病死率,提高中华乌塘鳢存活率的功能。

    一种滩涂贝类收获用探测采集及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51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65104.1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滩涂贝类收获用探测采集及收集装置,其包括有机架,机架设置在主动移动部上,从动移动部设置在主动移动部前方,从动移动部的前方设置有铲平组件,机架上还设置有探测组件,机架上还设置有与探测组件耦接的采集组件,机架上还设置有与采集组件耦接的收集组件,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机械在行驶的过程中通过铲平组件将地面铲平,铲平后的采集区给探测组件提供了一个较好地探测环境,然后通过探测组件先对贝类的洞穴进行探测,再通过采集组件对贝类进行精准采集,同时通过先探测再采集这一精准采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贝类采集的效率,由于精准采集得到的泥沙较少,使得收集组件可以快速地将贝类和泥沙进行分离。

    一种高通量分析菌菌共生、微生物污染以及菌种鉴定的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1375561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57465.6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高通量分析菌菌共生、微生物污染以及菌种鉴定的技术。本发明首先对微生物进行核酸提取;然后扩增用于微生物鉴定的核酸片段;再对核酸片段进行测序;随后对每条核酸碱基序列进行样品划分,得到每个样品的物种组成信息;最后分析菌菌共生或污染微生物情况。利用本发明能对细菌培养物进行高通量物种鉴定并分析共生微生物种类、比例及培养物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并确定污染微生物种类。本发明能同时对上千个培养物样品开展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并将培养物鉴定到属水平,分析通量和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可以节约大约70%的成本。

    一种海水网箱养殖用鱼苗转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72896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358643.3

    申请日:2021-0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网箱养殖用鱼苗转运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有支撑框体以及连接于支撑框体上下两侧的网兜和防水布袋,所述支撑框体包括有支撑顶框和支撑底框,支撑顶框和支撑底框通过可收合的支撑组件相互连接,支撑顶框的上方设置有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的上端设置有连接主绳,连接主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子吊秤,连接装置的下端通过连接副绳与支撑顶框相互连接,连接装置包括有连接壳体以及位于连接壳体内的主绳转盘和若干副绳转盘,连接壳体的下端设置有取样相机以及与连接副绳相适配的水平仪,支撑组件包括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观察鱼苗状态和鱼苗成活率高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