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2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61965.2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RLC电路匹配初始极点的传递函数辨识方法及系统,获取网络端口阻抗曲线数据,计算阻抗曲线的阻抗极大值和导纳极大值;计算阻抗极大值对应的RLC并联电路元件参数,基于RLC并联电路元件参数确定一对共轭极点;计算导纳极大值对应的RLC串联电路元件参数,基于RLC串联电路元件参数确定一对共轭极点;基于共轭极点的集合,建立初值极点集合;对初值极点集合中极点通过矢量匹配进行极点定位;对进行极点定位后的初值极点集合通过矢量匹配进行留数计算,确定新极点集合;基于新极点集合中的新极点和留数生成端口阻抗传递函数曲线,将端口阻抗传递函数曲线与网络端口阻抗曲线进行对比,当对比差值满足预设的阈值时,输出新极点和留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36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49853.3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网型VSC系统暂态稳定和安全支撑能力的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构网型VSC系统的总输出电流幅值和无功电压控制环节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函数关系和最大电流幅值确定约束条件,基于所述约束条件,确定暂态下构网型VSC系统能够维持电压源控制模式的最大下垂系数,并基于所述最大下垂系数对下垂系数进行调整;获取当前运行方式下的PCC侧电压的故障程度系数,并基于所述故障程度系数和所述函数关系确定前馈补偿功角;基于所述前馈补偿功角确定暂态前馈有功功率,并将所述暂态前馈用功功率前馈至构网型VSC系统的有功频率控制环节,以改进输入的有功功率参考值,实现构网型VSC系统暂态稳定和安全支撑能力的协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18085.2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GFM‑VSC并网系统不对称故障电流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通过对GFM‑VSC系统中各相的端口电压和内电势分别移相构建虚拟坐标系后生成虚拟端口电压和虚拟内电势,再分相判断大扰动下GFM‑VSC系统的各相的虚拟内电势与虚拟端口电压的相对位置来决定是否补偿,并计算各相的内电势幅相补偿值,再基于各相的内电势幅相补偿值改变GFM‑VSM系统各相的内电势,从而保证系统电流始终满足设备允许最大电流约束,进而实现不对称故障下GFM‑VSC系统的故障电流抑制。所述方法和系统不仅保证了GFM‑VSC并网系统的暂态安全性与稳定性,而且不影响GFM‑VSC并网系统的电压源支撑优势,使并网系统暂态电流抑制效果与功率同步控制特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60146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08321.2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矢量动态追踪控制的构网型VSC故障电流抑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判断GFM‑VSC系统的端口电压是否满足预设启动判据,获取判断结果;当所述判断结果指示满足所述启动判据时,确定内电势幅相直接补偿数据;将所述内电势幅相直接补偿数据输出前馈至GFM‑VSC控制系统的内电势生成环节,以直接改变GFM‑VSC系统的内电势,抑制暂态电流。本发明的方法省去了GFM VSC控制系统所需的电压电流内环控制环节;直接改变GFM VSC系统的调制波,无需考虑控制带宽引起的延迟,动态响应速度快;GFM VSC系统的功率同步控制外环始终作用,避免了外环控制器饱和、暂态失稳等问题;前馈补偿不影响GFM VS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优化系统的暂态响应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2115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124072.2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接纳容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类型的交直流故障条件下,确定所述电力系统中电压冲击幅度与短路比的函数关系;基于所述函数关系以及所述电力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电力系统在所述预设类型的交直流故障条件下可接受的短路比变化量;根据所述可接受的短路比变化量、预先获取的单台发电机贡献的短路比和单台发电机容量,确定所述电力系统在所述预设类型的交直流故障条件下的新能源接纳容量。本申请考虑了预设类型的交直流故障使得电网受直流扰动过电压约束,从而能够更准确确定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接纳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1389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1522650.9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M7/5387 , H02J3/38
Abstract: 一种级联H桥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该级联H桥拓扑结构包括:三相级联H桥电路,第一附加动态分流支路和第二附加动态分流支路;第一附加动态分流支路与每一相的级联H桥电路为并联连接,且与每一相电源之间设置有选相开关器件;第二附加动态分流支路与每一相的级联H桥电路为并联连接,且与每一相电源之间设置有选相开关器件;第一附加动态分流支路与第二附加动态分流支路为并联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级联H桥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通过附加动态分流支路与每一相的级联H桥电路并联连接进行电流分流,可以避免工作桥臂上的开关器件由于过流造成损坏,提升级联H桥安全并网能力和对电力系统稳定的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21235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811107271.1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辨识柔性直流非线性功率特性的仿真测试方法,建立柔性直流与交流电网混联系统仿真模型,使柔性直流换流站与交流电网戴维南等值系统相连,且所述柔性直流换流站与柔性直流控制系统相连;模拟所述交流电网戴维南等值系统内电势作半周期跌落和提升;通过向所述交流电网戴维南等值系统内施加电势扰动,经时域仿真计算,提取柔性直流换流母线电压幅值、柔性直流换流站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以及所述柔性直流控制系统内部相关电气量的响应数据;绘制随换流母线电压变化的换流站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特性曲线。本发明能够直观、清晰的考察柔性直流控制方式等,有利于掌握混联系统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1139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1910517166.3
申请日:2019-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霍启迪 , 李海峰 , 唐晓骏 , 金涛 , 李晓珺 , 陈萌 , 吉平 , 谢岩 , 田春筝 , 张晓东 , 张鑫 , 申旭辉 , 张志强 , 李媛媛 , 王青 , 丁剑 , 罗红梅 , 李晶 , 吕思卓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柔性直流在短路后工作于锁相环闭锁且未退出状态时,柔性直流故障后的输出电流d轴相位将被锁定为故障前方向;根据柔性直流输出电流和交流系统短路电流分量的相位关系,分别计算交流系统故障后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将所述交流输出分量和柔性直流输出分量进行叠加,获得交流系统故障后短路点电流,解决了目前需要提供一种换流站近区短路故障时柔性直流贡献短路点电流的确定方法的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3936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010635.6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联合稳定控制方法,并公开了具有该联合稳定控制方法的设备,其中电力系统联合稳定控制方法通过测量系统内节点的电阻、电压幅值和电压相位来分别确定最远距离节点对和关键支路节点对,依靠上述两种节点对特征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来识别电网所处的运行状态,并采取对应的控制措施。该方法利用相频轨迹凹凸特性本身的特点,增加了电力系统联合稳定控制的敏捷性与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76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573179.X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联电网失稳预判与紧急控制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和系统以广域量测的网络支路响应为信息源识别关键支路,在确定其垂足电压位置系数取值范围的基础上,依据支路垂足电压大小、支路功率随相位变化的趋势,以及相频响应轨迹凸特征构建预判判据,实施暂态功角稳定紧急控制。所述方法和系统充分利用广域测量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构建基于响应的电力系统广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实现“实时决策,实时控制”,能够精准预判暂态稳定与否,所述方法和系统不依赖于离线或在线仿真计算、无需预想运行方式和故障集合,不局限于就地信息,可有效避免安全稳定控制措施失效的风险,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防止大面积停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