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4166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13261.3
申请日:2020-1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田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心中预交联聚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方法通过对岩心样品在水溶液中进行超声洗脱,然后再利用硝酸铝只络合线性聚丙烯酰胺的特性,使溶液中的线性聚丙烯酰胺完全形成络合物,最后再采用聚丙烯酰胺液相色谱检测法对溶液中残留的网络结构聚丙烯酰胺交联点进行检测,进而对应得到岩心中B‑PPG或PPG的含量。本发明检测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当岩心中B‑PPG的含量在0.01 mg/g—0.60 mg/g之间时,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
公开(公告)号:CN113717332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453287.9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C08F289/00 , C08F220/56 , C08F222/38 , C09K8/588 , C09K8/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聚丙烯酰胺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驱油剂采用改性的植物纤维与聚丙烯酰胺形成大量交联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能和形变承受能力。本发明采用改性植物纤维,一方面减少了丙烯酰胺、交联剂等化学剂的用量,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提供了植物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新用途,减少了环保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99283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165770.4
申请日:2019-03-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6F30/25 , C09K8/5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不同油藏需求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高效选择方法,包括: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和微观力学模拟方法,建立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粒径与孔喉直径比值‑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变形通过孔喉临界压力‑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弹性模量三者之间相关关系图版、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粒径与孔喉直径比值‑渗透率级差‑剖面改善率相关关系图版;根据油藏平均驱替压力梯度、平均孔喉直径,初选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弹性模量和粒径;依据渗透率级差、剖面改善率,最终确定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弹性模量和粒径。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能够有效、快速选择出与不同油藏相匹配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857913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0330588.5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体脱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聚合物溶液的除氧装置及除氧方法,该装置包括气源钢瓶、缓冲瓶、球形阀、气体流量计、玻璃导管、试剂瓶、气体分配器、穿刺针头、细口玻璃瓶;采用该装置进行除氧,方法为初阶段除氧和深度除氧,该方法解决了一般除氧方式除氧不彻底、对高粘度水溶液不适用的问题,本发明应用于具有高粘度的聚合物溶液除氧,低成本,操作便捷,可将氧含量降低至20ppb以下,最低可降低至5ppb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08300445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0020454.3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C09K8/58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稠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效的耐盐型低张力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稠油降粘剂由以下原料制得:聚醚类表面活性剂0.1~1%、碱性化合物0.1~2%、余量为水。该稠油降粘剂成分简单,易溶解,与稠油间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又可以有效降低稠油的粘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盐能力,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稠油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479470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510547631.X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孙焕泉 , 李雪松 , 曹绪龙 , 王其伟 , 王端平 , 宋新旺 , 李振泉 , 仉莉 , 郭兰磊 , 程玉桥 , 李向良 , 祝仰文 , 刘坤 , 元福卿 , 郭平 , 王曦 , 张营华 , 孙梅 , 杨军 , 盛强 , 施晓乐 , 王艺豪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非均质油藏原油采收率的低张力泡沫剂及驱油方法,该提高非均质油藏原油采收率的低张力泡沫由如下重量百分配比的原料组成:主剂40~60、泡沫稳定剂3~15、烷基甜菜碱8~15、缩甲基纤维素0.1~3、余为城市自来水。该驱油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先取低张力泡沫剂加水配制成水溶液,然后注入实施低张力泡沫驱的注水井,作为前置段塞;b.取低张力泡沫剂加水配制成水溶液,将该水溶液与氮气、空气或天然气混合注入a步骤所述的低张力泡沫驱的注水井,注入量为地层孔隙体0.2~0.4倍量,形成泡沫驱油流体,进行低张力泡沫驱油。
-
公开(公告)号:CN10736540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302688.2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C08F220/56 , C08F220/34 , C08F2/38 , C08F8/12 , C09K8/5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支化微交联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向水中加入丙烯酰胺单体,质量分数为20%~30%,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过硫酸盐、链转移剂、EDTA和乙酰丙酮锰,调节pH值至5~8,在20~40℃下引发聚合反应,反应5~10h后取出胶体进行造粒,然后加入占胶体质量1.5%~3%的NaOH,于80~100℃下水解1~3h,即得。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微支化微交联聚丙烯酰胺,具有较高的粘度,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及抗机械剪切能力,实验表明,本发明的微支化微交联聚丙烯酰胺机械剪切后粘度保留率大于81%,老化90d后粘度保留率在79%以上。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97087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610230890.4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氨酸修饰的有机‑硅胶杂化整体柱,可在富水色谱模式下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制备方法为:将合适比例的四甲氧基硅烷和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混合溶液引入到预处理好的毛细管中,加热反应以制备氯丙基‑硅胶杂化整体柱床,然后将过量的组氨酸水溶液冲入氯丙基‑硅胶杂化整体柱床中,通过加热处理制得。本发明通过键合水溶性有机功能单体以制备极性的整体柱固定相,该整体柱能够在富水色谱模式下实现对一些常见的极性和亲水性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核苷和核苷碱基、氨基酸、苯甲酸衍生物)的分离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7365575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0454885.6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nventor: 张宗檩 , 曹绪龙 , 杨勇 , 秦冰 , 吴伟 , 祝仰文 , 罗咏涛 , 王红艳 , 侯研博 , 石静 , 元福卿 , 李财富 , 黄志宏 , 于群 , 王丽娟 , 潘斌林 , 郭淑凤 , 曾胜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稠油油藏的降粘驱油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的:乳化剂20%~60%,酯类化合物1%~5%,润湿剂0.2%~2%,余量为水。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稠油油藏的降粘驱油剂‑聚合物体系,由前述降粘驱油剂、聚合物和水组成,其中,驱油剂占0.1%~1%,聚合物占0.05%~0.3%,余量为水;所述聚合物为分子量在800万~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本发明的降粘驱油剂、降粘驱油剂‑聚合物体系,对稠油具有较好的降粘及乳化作用,可大幅降低稠油在岩石孔隙中的粘滞力,并起到较好的调剖堵水效果,可有效提高驱油效率,提高稠油的采收率;适用于地层粘度达到200mPa·s以上的稠油油藏。
-
公开(公告)号:CN10640460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510466665.6
申请日:2015-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判别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行为的方法,包括:配制一定浓度的不同粒径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水溶液,采集试验中各测压点平衡压力;将采集的各测压点平衡压力无因次化;根据渗透率与孔喉半径r的关系式计算孔喉直径d;计算试验中不同粒径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溶胀后粒径中值D50与孔喉直径d之比D50/d;确定D50/d与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渗流行为的关系;根据D50/d与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渗流行为的关系,确定该粘弹性颗粒驱油剂样品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能够有效判别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地层行为,指导粘弹性颗粒驱油剂优选及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优化设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