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95674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62324.9
申请日:2015-09-07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风机出力相关性多场景分析方法,所述分布式风机出力相关性多场景分析方法依据区域气象条件,将分布式风机系统划分为大风场景、微风场景以及普风场景三种场景,分别描绘多场景下分布式风机出力相关性。本发明在大风和微风场景下,分布式风机出力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普风场景。本发明将对分布式风机出力预测、电力系特规划运行以及电网风险分析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反映三种场景条件下风功率相关性特征,对于分布式风机出力预测、电力系特规划运行以及电网风险分析有着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0138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544616.0
申请日:2013-11-06
IPC: H02P2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永磁直驱风电系统速度辨识策略的选择方法,该方法为:建立系统的小信号线性化模型,分析FIA、EPLL、VPLL、SKO控制算法下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和稳态特性;通过时域仿真和硬件实验,从实际应用的层面分析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揭示了FIA、EPLL、VPLL、SKO算法下系统的动态性能、算法复杂度、参数依赖性及对系统的影响;最终得出选择用于永磁直驱风电系统速度辨识策略的判别方法。本发明对选择采用无速度传感器辨识方法的风电系统建立了评判标准,提高了永磁直驱风电系统的高性能水平,较好的解决了现有的技术缺乏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转速与磁链位置的辨识方法的动稳态特性、参数依赖性等性能的综合对比判别方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9653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283155.X
申请日:2016-04-28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SD‑BPA的短路试验对电网冲击的计算分析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短路试验站的短路试验能力;步骤2、利用PSD‑BPA的FLT故障卡模型计算短路试验站变压器高压侧节点在短路试验站额定短路容量下的等效短路阻抗值;步骤3、修改短路试验站专用线路阻抗参数数据;步骤4、编写短路试验站专线试验站侧节点的三相短路FLT故障卡,并进行暂态稳定计算;步骤5、查看PSD稳定文件swi的计算结果文件中系统公共连接点及相关母线的电压暂降深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分析结论。本发明能够解决短路试验对电网冲击的计算分析问题,实现短路冲击试验的准确模拟及对电网冲击的准确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05135623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591144.3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国网天津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F24F1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足电网调峰和用户舒适度的中央空调减载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热力平衡原理,建立空调减载运行时的室温时变模型,模拟出空调在不同运行负载下的房间室温变化过程。建立基于用户舒适度的优化控制模型,根据上一空调减载控制期结束时的室温的高低,确定用户舒适度级别和下一减载控制期的受控优先级。建立空调负荷超短时可信容量预测模型,预测下一减载控制期的调峰可信容量上限和下限。根据以上三个模型,建立减载容量与目标调峰容量相差最小的中央空调减载调峰控制模型,得出各控制期的受控用户及对应空调负载这两类优化结果,实现中央空调减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40325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341939.3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电网关键设备的风险测定的方法以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健康指数、跟踪数据;确定故障概率;获取负荷、故障类型持续时间、负荷损失概率、产电比、不同电压等级下的不同故障类型后果、不同伤亡等级的损失值、不同故障等级的伤亡概率、不同环境类别的损失值以及不同故障等级的概率值;确定负荷损失风险、设备损失风险、人员损失风险、环境损失风险;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负荷权重、设备权重、人员伤亡权重以及环境权重;确定微电网关键设备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巡检、定期检查带来的缺乏及时性的技术缺陷,且测定结果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0413314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10392582.2
申请日:2014-08-11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理逻辑现场测试方法,其技术特点是:将测试仪、现场配电自动化终端连接在一起,同时确认接线站点的位置;将仿真软件客户端接入配电网中,将已经接有测试仪的配电自动化终端进行仿真退出操作,同时调出初始化断面等待执行;使测试仪中的初始化案例与仿真模拟软件的初始化案例执行时间相同;到达测试时间后统一对测试仪及仿真模拟软件进行执行操作;在初始化断面执行完成以后,测试仪与仿真模拟软件自动调出下一故障断面进行执行,直至本案例执行结束。本发明设计合理,将整个网络分为多个部分进行分段测试,在不影响测试效果的同时,大大简化了测试的工作量,实现了对复杂的配电网络进行完整高效的测试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15167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11256672.4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南京五采智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检波技术的开关电源纹波电压检测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硬件电路对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进行电压波形整定;步骤2、根据RLC高Q值电路的谐振原理,设计三条检波电路,测出该三条检波电路的电压幅值后计算出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中纹波交流电压的震荡频率和幅值,进而对开关电源的电解电容和振荡器出现的故障进行报警。本发明的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通过硬件电路整定,将开关电源的直流电压中的纹波交流电压过滤放大,然后用检波电路对纹波交流电压频率和幅值进行监控。纹波交流电压反应了开关电源的工作状态,通过对纹波交流电压检测可以对开关电源故障进行提前告警。
-
公开(公告)号:CN10699149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172590.X
申请日:2017-03-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Q10/0637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预测误差经济代价的回归式负荷预测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量化负荷预测误差的方向性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建立以预测误差经济代价最小为目标的目标函数;步骤2、建立基于负荷预测误差经济代价的预测模型;步骤3、将基于负荷预测误差经济代价的预测模型转换成适合于分位数回归算法的形式;步骤4、运用分位数回归算法求解该基于负荷预测误差经济代价的预测模型,得到预测模型的参数组合。本发明将预测误差的经济代价纳入预测过程,提供了一种寻找预测方法最佳参数组合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负荷预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158246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391979.X
申请日:2014-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电储能运行控制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包括以下步骤:1、将风电储能运行控制器连接到风力发电系统中;2、CPU单元通过分压电压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对蓄电池外接电压及蓄电池温度进行采样并输出PWM信号通过充电功率开关电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3、CPU单元通过分压电压采集模块和温度采集模块对蓄电池外接电压及蓄电池温度进行采样并输出PWM信号通过放电功率开关电路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控制。本发明实时对蓄电池温度、外接电压模拟量采样,并输出PWM信号来控制功率开关对蓄电池充放电;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做到故障切除、异常信息报警等功能,保证蓄电池不过放不过充,同时能够快速充放电,提高蓄电池充放电效率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81146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311116.6
申请日:2016-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14 , Y02E10/563 , Y02E10/566 , Y02E70/30 , H02J3/383 , H02J3/12 ,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冲击负荷补偿装置的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其技术特点是:包括光伏电池板、并网单元、冲击负荷补偿装置、冲击负荷和其他负荷;所述光伏电池板连接到并网单元的输入端上,该并网单元与其他负荷、冲击负荷补偿装置相互连接,所述冲击负荷补偿装置输出端与冲击负荷相连接。本发明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接入冲击负荷补偿装置,通过在交流输入侧串联高频变压器及配套电力电子变换器和超级电容储能单元,实现对冲击负荷启动冲击电流的补偿以及冲击负荷异常状态的保护,同时补偿因冲击负荷造成的交流母线电压跌落或畸变,提高户用光伏系统带冲击负荷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个光伏或光伏?储能发电系统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