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5362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02095.3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 F28D20/00 , F28D2020/006 , F28F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级储热系统充热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储热装置的充热状态;判断第一储热装置是否完成充热;若第一储热装置完成充热,则控制第一储热装置对应的旁路通道打开将第一储热装置旁路;获取第二储热装置的充热状态;判断第二储热装置是否完成充热;若第二储热装置未完成充热,则将加热器的出口温度调节至与第二储热装置对应的第一预设温度阈值。该方案通过实时获取不同储热装置的充热状态,将最先完成充热的储热装置旁路,并对未完成充热的储热装置的上一级的出口温度进行调节,以使未完成充热的储热装置进口温度在对应的预设温度阈值内,不仅提高了梯级储热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而且延长了储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44722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04303.5
申请日:2016-10-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50/06 , G06F16/22 , G06F16/245 , G06Q10/06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路序位编制方法,基于规范的拉路序位编制管理标准,包括:步骤S1,流程化设计、编制省、地、县三级拉路序位;步骤S2,固化编制和逐级审核流程;步骤S3,拉路负荷数量固化;步骤S4,规范线路信息;步骤S5,固化编制原则;步骤S6,自动提取线路最高负荷;步骤S7,县、地、省三级序位编制;步骤S8,自动按厂站或区域提取拉路序位。本发明信息量足,数据规范,执行灵活,允许多用户并行操作,充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性,可轻松实现存贮数据的规范化,实现省、地、县拉路序位编制过程的集约化、可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拉路序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42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1034365.1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微电网变流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滤波单元、变流单元、直流平波电感和机械开关,另外还设有串联在变流单元与所述平波电感之间的短路保护模块,短路保护模块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管。本发明能够对直流侧短路故障进行快速隔离,并且在故障过程中抑制冲击电流,确保系统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338213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39580.2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 F28D20/0056 , F24D7/00
Abstract: 一种蓄热电站及其供热与发电方法,包括:电源、电加热器、供热装置、发电装置、相变储热装置以及熔融盐储热装置,相变储热装置分别与供热装置、发电装置以及熔融盐储热装置连接,通过电加热器加热相变材料,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在相变材料中;熔融盐储热装置与供热装置、发电装置以及相变储热装置连接,包括储存高温熔盐的热盐罐和储存低温熔盐的冷盐罐,电源通过电加热器加热热盐罐,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储存在热盐罐中的高温熔融盐中,通过相变储热装置以及熔融盐储热装置的配合发电或供热,延长了蓄热电站发电或供暖的持续性时间,同时利用熔融盐与储热装置不同的充放热特性,根据不同的用户与价格结构,为灵活供热与供电提供了一种实施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3986154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183407.2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交流电缆线路输送容量的方波输电系统,包括送端电压源换流器、送端极间功率协调控制装置、受端极间功率协调控制装置和受端电压源换流器;送端电压源换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送端极间功率协调控制装置,送端极间功率协调控制装置通过交流电缆线路连接受端极间功率协调控制装置,受端极间功率协调控制装置通过受端电压源换流器接入受端交流系统。本发明利用了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良好的控制性能,配合极间电压转换开关和极间电流转移开关,解决了交流电缆线路的增容改造问题,减小空间电荷积累对电缆线路绝缘的影响,并具备动态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等功能,为解决负荷日益增长与新建线路日趋困难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15057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430582.6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5 , F01K7/02 , F04B25/00 , F04B35/04 , F04B39/06 , F04B41/02 , F25J1/0228 , F25J1/0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级间冷却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常规液化流程中,空气经压缩机各级进行级间冷却,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压缩机耗能,但当储热温度较低时,膨胀机组7单位质量出功较少;当储热温度较高时,空气压缩机组1的强度受限,因此,在进行液化空气储能系统设计过程中,要空气压缩机组1、膨胀机组7综合考虑,从而进行优化设计。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某一级压缩机设置为只冷却不压缩的冷却压缩机,从而使得能够可靠地控制液态空气的温度和压力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存储内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95250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23622.4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5 , F01K7/02 , F04B25/00 , F04B35/04 , F04B39/06 , F04B41/02 , F25J1/0228 , F25J1/023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余热增压型的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其利用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再热后导热油中的低品位热(一般约为122℃,53.082kg/s,导热油)和膨胀机组7在膨胀发电做功过程中排气携带的低品位热(一般约为120℃,23.888kg/s,干空气)带动次级朗肯循环发电系统进行循环发电,从而使得深冷液态空气储能系统中的余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浪费,提高了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927303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23444.5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罐增压型的深冷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其中,液态空气储罐与增压装置相连接,所述增压装置用于提高所述液态空气储罐中的压强,并使得所述液态空气储罐内的压强大于所述空气压缩机组回收的气体压力,这样储液罐压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空气液化的饱和温度,因此需要的制冷量减少,制冷膨胀机流量降低,系统中空气循环量降低,循环压缩机功耗减少,系统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809265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410848684.0
申请日:2014-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配电网中柔性互联装置的容量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所研究的配电网区域和运行方式;构建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容量配置的优化目标函数;建立配电网中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出力概率模型和波动性负荷概率模型;确定柔性互联装置的配置位置;确定柔性互联装置容量的计算方法;确定配电网柔性互联装置目标函数期望值;确定柔性互联装置的最优配置容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优化目标单一配置方法难以按用户需求优化配电网运行状态的不足,综合全面反映了适当容量配置条件下柔性互联装置对系统电压、网络损耗和设备运行状态的改善效果,有助于促进柔性互联装置在主动配电网中的优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610202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78467.7
申请日:2016-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代理系统的自治交直流微电网有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代理模型,构建自治交直流微电网多代理系统,各实体代理相互通信,获取各代理下一时段功率值;(2)判断下一时段,微电网中可再生电源发电是否充足;(3)若所述可再生电源发电不充足,则进行经济调度常规电源平滑短时功率差额;(4)若所述可再生电源发电充足,则利用次梯度优化算法计算各可再生电源发电利用率。本发明解决了自治微电网协调控制中的凸优化问题和自治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的协调运行问题,提高微电网自治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