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0174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60000.X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结构。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发明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
-
公开(公告)号:CN108960479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05917.8
申请日:2018-04-3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 G06K9/622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集成能源系统随机优化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建立电‑气集成能源系统,其中通过P2G装置和燃气机组来实现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双向耦合和闭环运行;采用快速搜索密度聚类算法对历史风速数据进行场景聚类,以处理风电出力的随机特性;建立计及风电出力随机特性的电‑气集成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并以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为目标;考虑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和两系统耦合节点相关的运行要求,确定整个电‑气集成能源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本发明能够考虑风电出力的随机特性,并且通过引入P2G装置来提升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并为消纳风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679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419432.6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Inventor: 陈飞 , 郑伟民 , 王蕾 , 孙可 , 刘家齐 , 潘弘 , 戴攀 , 黄晶晶 , 张利军 , 胡哲晟 , 刘瞾煜 , 赵玉勇 , 张平 , 袁翔 , 张西竹 , 王坤 , 张曼颖 , 朱超 , 邹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供热网储热特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本发明利用源、网、荷三方协同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在源侧,通过电制热设备解耦以热定电;在荷侧,利用热负荷柔性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在网侧,电力网具有易传输、难储存的特点,热力网具有易储存、难传输的特点,从热源到用户供热的时延使得供热网具备天然储热特性,根据热力系统物理结构,建立了考虑供热延时、供热损耗等热网热动态特性的精细化热网模型,利用电力系统和热力系统的互补特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增强系统调节灵活性。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大规模集中并网带来的新能源消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9217541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1752900.1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结构。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实用新型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217439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1753814.2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IPC: H02B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户外隔离开关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相隔离开关的垂直投影呈“V”形,A、C相隔离开关较B相隔离开关靠后一个相间距,即B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中心到A、C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的连线的垂直距离为一个相间距,且A、C相隔离开关高于B相隔离开关,A相隔离开关与C相隔离开关相距二个相间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当变电站在改造期间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调整三相布置或出现三相不位于空间同一直线上的情况时,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过渡手段保持正常供电,其与传统“一”字形出线方式具有良好接口,又有效对三相线路进行了空间分散,使其后续需要变相或非直线分布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208848800U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21752883.1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隔离开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相隔离开关的垂直投影呈钝角,A相隔离开关较B、C相隔离开关靠后一个相间距,即A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中心到B、C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的连线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一个相间距,且A相隔离开关高于B、C相隔离开关,B相隔离开关与C相隔离开关相距一个相间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当变电站在改造期间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调整三相布置或出现三相不位于空间同一直线上的情况时,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过渡手段保持正常供电,其与传统“一”字形出线方式具有良好接口,又有效对三相线路进行了空间分散,使其后续需要变相或非直线分布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距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