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7733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79755.5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控型可调节负荷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微电网的电力数据,计算得出微电网功率分配目标;识别微电网中接入的直控型可调节负荷的类型,并计算各类型的可调节负荷所需功率;若功率分配目标大于各类型的可调节负荷所需功率之和,则根据功率分配目标与各类型的可调节负荷所需功率的总和的差值,控制调节可频繁调节负荷运行以吸纳对应的功率,直到差值为零;若功率分配目标不大于各类型的可调节负荷所需功率之和,则调节微电网中的常规电站的功率分配,直至微电网的功率分配目标与各类型的可调节负荷所需功率的总和相等,以提高直控型可调节负荷调节控制的科学性和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67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7069.0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获取电网运行数据,并根据电网运行数据构建负荷响应约束、储能约束、机组运行约束和电网运行约束,基于负荷响应约束、储能约束、机组运行约束和电网运行约束对市场清算模型进行计算,获得市场清算结果,从而根据市场清算结果生成市场调控措施。本发明通过将负载、储能、机组运行和电网运行作为市场清算模型的约束,进行市场清算结果的计算,通过考虑负荷和储能的市场清算模型,能够降低单位报价成本,降低市场出清电价的波动性,并将市场电价维持在小范围内,避免出现电价飙升的情况,保证市场稳定运行,解决了电价波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13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57283.6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6Q10/04 , H02J3/00 , G06Q50/06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热‑动静电网图混合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实时采集电网中个节点的冷热数据,通过拓扑分析工具获取电网的动静电网图数据;将得到的冷热数据和动静电网图数据进行关联,生成关联数据;分别对冷热数据、动静电网图数据和关联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基于分析结果选取决策支持工具,并对电网进行规划,生成电网优化策略。本发明通过关联冷热数据和动静电网图数据,实现了对电网进行全面分析,提高了预测电网的准确度,形成准确度更高的电网优化策略,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135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91758.5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电厂资源监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通过监视虚拟电厂中的聚合资源类型以及用户数据分析虚拟电厂中的电能供需关系以预测用户运行曲线,并根据分析预测结果,以预设的调节模型和优化求解算法,对供能方进行优化供能配置,该虚拟电厂资源监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提升了虚拟电厂的资源利用率,进而降低了虚拟电厂中微电网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虚拟电厂资源监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还通过对故障进行监视,从而提升了故障管理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5726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22201.6
申请日:2023-07-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F18/2321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元负荷聚类的园区能源分配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园区能源系统的多元负荷数据,将多元负荷数据进行清洗降维处理,获得负荷数据集;根据预设随机密度选取规则,在负荷数据集中选取初代萤火虫个体,将初代萤火虫个体作为当前聚类中心进行FCM聚类,获得初始聚类结果;根据初始聚类结果和适应度函数,计算各萤火虫亮度,迭代更新萤火虫位置,获得最优初始聚类中心,将最优初始聚类中心作为当前聚类中心进行FCM聚类,获得最优负荷聚类结果;根据最优负荷聚类结果,计算多元负荷耦合特性指标,对园区能源系统的能源进行分配。本实施例实现了对园区能源系统的冷热电负荷最优聚类,便于园区能源的合理分配,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52099.7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监督哈希的负荷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通过从获取的负荷V‑I轨迹图数据集中提取多个负荷V‑I轨迹图数据对,以负荷V‑I轨迹图作为模型输入,以负荷V‑I轨迹图对应的二进制代码和负荷V‑I轨迹图标签作为模型输出,对CNN模型进行训练;基于二进制代码,计算每个负荷V‑I轨迹图数据对对应的汉明距离和欧几里得距离,得到并基于CNN模型的松弛总体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最优CNN模型;将实时负荷V‑I轨迹图输入到最优CNN模型中,以使最优CNN模型输出实时负荷V‑I轨迹图的实时二进制代码,以及实时负荷V‑I轨迹图标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提高负荷状态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841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3562.X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仿真分析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分类规则,对电网用户数据进行聚类处理,生成第一处理结果;其中,预设分类规则包括:可靠性要求分类规则;根据第一处理结果进行信源编码处理,生成多个聚类标识;根据多个聚类标识,分别对第一处理结果进行存储后,生成存储结果;根据预设条件从存储结果中获取相应的电网用户数据进行电力系统仿真分析。采用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仿真分析结果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331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93877.7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无功电压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以实际配电网的历史工况数据为输入,以基于名义模型得到的无功电压优化数据为训练标签,训练预设深度学习优化器,得到第一策略模型,从而利用名义模型的优化结果为深度强化学习提供参考;利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根据第一策略模型,生成无功优化智能体;基于无功优化智能体与实际配电网进行实时交互,以对实际配电网进行无功电压优化,以及利用强化学习算法,更新无功优化智能体。从而随着强化学习智能体的无功优化能力的提高,逐渐降低名义模型的优化力度,摆脱对配电网模型的依赖,提高无功优化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99448.3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6F30/27 , G06N3/043 , G06N3/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的诊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通过使用结合模糊逻辑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待诊断配电网进行多维诊断,从而从可靠性、安全性、经济型以及绿色性对待诊断配电网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该诊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系统提升了配电网诊断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3888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368920.5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IPC: G06F21/31 , G06F21/32 , G06F21/62 , G06F21/60 , H04W12/30 , H04W12/63 , H04L61/5038 , H04L61/505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和方法。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盒主体;防护盒主体的上表面一端转动安装有盖板;盖板的内侧上端设置有上磁吸块;防护盒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下磁吸块;上磁吸块和下磁吸块的对应面磁吸相反;防护盒主体的上表面安装有虹膜识别探头;防护盒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定位器以及寄存器;定位器的输出端与虹膜识别探头的输入端电极连接,虹膜识别探头的输出端与寄存器的输入端电极连接。通过位置识别和虹膜验证相结合,从移动终端信息安全防护设备的位置以及提取信息的用户两个方面进行验证,提高了验证等级,有利于信息的防护,减少信息的泄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