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丝素蛋白分子对疏水性纳米粒子相转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02845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60646.9

    申请日:2017-11-0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在非极性溶剂体系下合成的疏水性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能。但是,表面疏水性配体的存在限制了它们在生理条件下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方法,使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羧基化处理的丝素蛋白分子作为相转换试剂,实现疏水性纳米粒子向亲水性的相转换。该丝素蛋白分子为两亲性聚合物,具有高含量羧基官能团,赋予其快速地将疏水性纳米粒子由有机相转移到水相体系,并呈现完美的单分散性和稳定性。使用羧基化处理的丝素蛋白分子作为相转换试剂,不仅无毒,而且只需进行简单的分离,便可制得稳定性高和分散性好的亲水性纳米粒子,并以此为模板构建多功能化的诊断治疗纳米体系。

    一种硒化钴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591105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036165.9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硒化钴纳米材料及其应用,是将含硒化合物和钴盐加入到溶剂中,室温剧烈搅拌至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液倒入反应釜,于180℃下加热反应10~20小时,得到的沉淀离心、洗涤后加入到含稳定剂的水溶液中,经过超声、搅拌得到稳定剂修饰的水溶性硒化钴纳米材料。本发明硒化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能耗低且易于规模化生产;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度均匀、分散性好,可作为光声成像和核磁共振成像的造影剂,在肿瘤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一种亲水磁性介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268797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163661.1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亲水磁性介孔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亲水磁性介孔微球制备过程如下:(1)通过溶胶-凝胶反应,以表面活性剂作为结构导向剂,在磁性无机纳米粒表面包覆上一层具有有序介观结构的功能化二氧化硅/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2)再通过溶剂萃取除去表面活性剂,得到表面功能化的磁性介孔微球;(3)与叠氮化钠反应,得到叠氮化磁性介孔微球;(4)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将炔基化的糖类与叠氮化磁性介孔微球反应,得到亲水磁性介孔微球。本发明制得的亲水磁性介孔微球具有磁场感应性好、特异性强等优点,在蛋白质组学等领域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05387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310031829.3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检测方法,该检测的步骤为:合成分子印迹材料;实际样品制备;用乙酸乙酯将磺胺二甲基嘧啶从水产品中提取;对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重新溶解于甲醇水溶液;经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结合壳层隔绝纳米粒子拉曼增强光谱检测磺胺二甲基嘧啶。本方法的积极效果:所合成分子印迹材料特异性强,用于固相萃取柱填料,可以从实际样品中分离富集待测目标分子;结合壳层隔绝纳米粒子进行拉曼增强检测磺胺二甲基嘧啶,检测灵敏度高、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操作方便,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快速检测,检测灵敏度可达50ppb。

    一种X射线近红外二区发光生物成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0508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011504795.1

    申请日:2020-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射线近红外二区发光生物成像装置,包括:光源模块和发光成像模块;发光成像模块包括:物镜、第一二向色镜、CCD相机和InGaAs相机;光源模块用于为待成像样品提供激发光,物镜用于收集待成像样品受激发后发出的荧光,第一二向色镜用于将物镜收集到的荧光反射至CCD相机或InGaAs相机的光入口。在本方案中,通过X射线激发光路和成像相机的协同切换,以便于实现X射线可见‑近红外二区发光成像,进而可为闪烁体材料与X射线发光分析研究提供仪器支撑,有助于实现复杂样品体外诊断和深层活体精准成像分析,推动闪烁体纳米材料研发及其在X射线发光免疫分析、X射线发光成像、X射线治疗和X射线光遗传学研究等领域中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

    一种具有高稳定保护DNA的仿生矿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408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267009.2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稳定保护DNA的仿生矿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DNA分子与二价金属离子自组装,得到DNA/金属纳米颗粒;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在DNA/金属纳米颗粒表面包裹聚电解质层,得到DNA/金属@LBL纳米颗粒;在DNA/金属@LBL纳米颗粒表面沉积聚多巴胺层,得到DNA/Fe@LBL@PDA颗粒,即为具有高稳定保护DNA的仿生矿化材料。该仿生矿化材料具有构建简单、密度高和长效稳定性等优势,能够在外界恶劣存储环境中(如ROS、高温、高盐、碱性、潮湿、生物溶剂和核酸酶等环境中)有效保护DNA分子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本发明可为DNA高密度存储和长效稳定性存储提供技术支持,在生物医药领域、基因工程、疾病治疗和DNA存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种荧光信号介导的DNA颗粒及其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6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65492.0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荧光信号介导的DNA颗粒及其获取方法。其是将DNA、二价金属离子和荧光索引分子进行自组装,得到具有多色荧光信号差异的DNA颗粒;基于荧光信号差异,可利用流式细胞分选仪的荧光通道对目标DNA进行索引并进行获取。本发明提供的荧光信号介导的DNA颗粒为DNA库基元的构建、索引和删除提供了新方法,在生物医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解决了传统DNA存储平台所遇到的存储基元密度低、合成复杂、索引和分选困难等问题。

    一种基于X射线激发的紫外发光长余辉材料及其在高机密性X射线成像加密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51154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66202.0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中的X射线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X射线激发的紫外发光长余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高机密性X射线成像加密上的应用。首先将镧系掺杂的稀土氟化物纳米闪烁体NaLuF4 Gd3+/Ce3+与硅胶混合制备薄膜,信息通过X射线辐照后存储在膜中,解密通过涂覆一层钙钛矿并且80℃加热实现。本发明研究的镧系稀土长余辉纳米粒子具有肉眼无法察觉的纯紫外发光,可以实现高保密性X射线成像加密;由闪烁体纳米粒子制备的柔性记忆膜能够实现弯曲物体的三维加密,具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回收性;同时通过本发明技术存储的加密信息可以安全的存储在膜中7天,并通过钙钛矿进行光学解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