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蚀剂浓度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707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661382.5

    申请日:2019-07-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缓蚀剂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甲醇、乙腈以及水的混合溶液,将含有缓蚀剂的待检测样品加入混合溶液中,通过离心分离沉淀,将离心所得上清液吹干,得到含有缓蚀剂的待分析样品;2)确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质谱分离条件;3)对含有缓蚀剂的待分析样品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然后采用外标法计算样品中缓蚀剂的浓度。本发明操作简单、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批量成本低、可实现自动化的检测,特别适用于现场缓蚀剂检测/监测的需要,提供了一种缓蚀剂浓度检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种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基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677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81501.X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基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氧化石墨烯、碳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水热反应,经洗涤和干燥得到三维石墨烯材料;二、将三维石墨烯材料与氮源、氢氧化钾混匀然后进行高温碳化,冷却后经洗涤和干燥得到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基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本发明将碳源与氧化石墨烯进行复合,碳源产生的无定形碳均匀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阻止了石墨烯片层间的堆叠团聚,得到具有大量的多层次孔道的三维石墨烯材料,有利于氮原子进入三维石墨烯材料的骨架中进行掺杂形成催化活性中心,增加了催化活性中心的数量,提高了氮掺杂三维石墨烯基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光催化耦合反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4496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1011952.8

    申请日:2018-08-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6 B01D53/62 B01D2255/802 B01D2257/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捕集‑光催化耦合反应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两个反应器,为两个反应器提供废气的气体储罐,与两个反应器均连接的气体分离器,两个反应器内均排布有多个光催化剂板,相邻的光催化剂板间布设有光导纤维,光导纤维从反应器中伸出与光源导入器连接,光催化剂板均为表面包覆光催化剂的活性炭板,反应器均与气体储罐之间设有气体流量计,反应器均与水蒸气发生器、真空泵、冷却器相连,冷却器与气体分离器间设有第一压缩机和第一储罐,气体分离器的出口处设有第二压缩机和第二储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装置中的光催化剂板吸附CO2后原位进行光催化,提高了光催化的速率;本发明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易控。

    煤热解和活性炭生产的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36127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478528.4

    申请日:2015-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热解和活性炭生产的一体化装置,包括隔热夹套、预热炉体、用于对预热后的煤进行热解的热解炉体、用于对热解产生的半焦进行活化的活化炉体和用于向活化炉体内输入气体活化剂的活化剂输送管,预热炉体、热解炉体和活化炉体由上向下依次连通,活化炉体与隔热夹套之间构成活化炉体加热腔,隔热夹套与热解炉体之间构成气体输送通道,活化炉体上开设用于使半焦活化产生的伴生气进入气体输送通道的伴生气出口,热解炉体侧壁开设供伴生气从气体输送通道进入热解炉体的气体热载体进口。该一体化装置能有效提高热解和活化效率,并有效提高了焦油产率,可同时生产出高品质煤气、焦油和活性炭,提高了煤炭分质加工利用的附加值。

    一种可调红外发射率柔性隐身器件及其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13439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310698211.2

    申请日:201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红外发射率柔性隐身器件,属于电致变色器件制备技术领域。该器件包括八层三明治结构,从上至下分别是红外透明聚合物封装层、活性变色层、金属电极及反射层、多孔膜载体、吸附有聚电解质的分隔层、离子储存层、金属电极、衬底材料及红外透明聚合物封装层,其中吸附有聚电解质的分隔层将器件的上下两个部分粘结在一起,器件组装采用从下至上的层层组装的方式。本发明提供的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可弯曲、薄层状结构的特征。器件的厚度大小小于1毫米,各功能层的总厚度小于0.2毫米。该器件对红外光反射率及发射率的调制能力可达50%左右,其柔韧的机械性能可进一步拓展其实用领域。

    一种烟煤及其煤岩组分的石墨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1633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09453.5

    申请日:2014-05-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煤及其煤岩组分的石墨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将烟煤粉碎成煤粉;或者先采用手选剥离的方法从烟煤中获得煤岩组分,然后将煤岩组分粉碎,得到煤粉;二、进行脱灰处理;三、将煤粉与催化剂研磨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粉末;四、进行石墨化处理,得到石墨化度不小于75%的石墨化产物。本发明选用烟煤或者从烟煤中剥离出的煤岩组分为原料,探讨催化剂氯化铁或硼酸对烟煤及其煤岩组分高温石墨化的影响,实现烟煤及其煤岩组分的石墨化,开发采用烟煤制备超细石墨粉的新技术,为烟煤高附加值利用开辟新途径,也为石墨材料开拓新的碳质原料来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