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3591364U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022207976.X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泥浆收集筒及收集装置,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用于套设在金刚绳外,且筒体位于穿过混凝土结构后的金刚绳绳段处;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喷射端口朝向金刚绳;所述筒体的下方侧壁上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设有集液器;所述集液器用于收集喷嘴喷射的液体、以及喷嘴喷射出来后携带有金刚绳上的废物的液体。本实用新型用于对金刚石绳锯系统切割解体放射性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泥浆收集,同时对金刚绳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以及一定的导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984293U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21043827.1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9/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一回路快速卸压管线组件,包括卸压母管、第一卸压支管和第二卸压支管,所述卸压母管一端连接稳压器上封头的快速卸压接管嘴,另一端连接第一卸压支管和第二卸压支管的入口,所述第一卸压支管和第二卸压支管的出口连接排放环管,所述第一卸压支管和第二卸压支管上均设置有闸阀和截止阀。本实用新型在严重事故情况下能够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进行快速卸压,防止发生高压熔堆事故;第一卸压支管和第二卸压支管互为备用,任何一个出现故障,另一个仍能实现快速卸压功能,系统的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排放阻力小、对稳压器施加的载荷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5025146U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20720586.9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E04H5/02 , E02D29/045 , G21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呈L形布置的山体深埋式核岛厂房,包括涉核厂房和非涉核厂房,反应堆厂房与燃料厂房、安全厂房、核辅助厂房、卸压洞室以及电气厂房连接,反应堆厂房设置在燃料厂房、安全厂房、核辅助厂房、卸压洞室以及电气厂房围绕形成的区域中心处,核辅助厂房同时与电气厂房和安全厂房连通,除卸压洞室外,其余涉核厂房均与非涉核厂房连通;反应堆厂房布置在山体中单独的反应堆洞室中,燃料厂房、安全厂房、核辅助厂房、卸压洞室以及电气厂房布置在山体中的隧道式洞室中,卸压洞室布置在反应堆厂房附近。该核岛中涉核厂房确保深埋山体后,满足各厂房洞室稳定性、抗震性的要求,有利于山体深埋式核电站的可建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04920322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719827.8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E04H5/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山体深埋式核电站地面厂房的布置结构,山体设置有第一水平阶面和第二水平阶面;第一水平阶面上设置有主控厂房、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应急空压机厂房、运行服务厂房、汽轮机厂房以及冷却塔,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与主控厂房接触,应急空压机厂房与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共用一个底板;第二水平阶面上设置有冷却水池和核岛消防泵房。减少了地下建筑物的规模,节约建设成本;将冷却水池置于地面满足非能动系统长期运行的要求,水池与安全壳的高差为非能动系统的自然循环提供了充足的驱动力;当安全壳发生破损时,采取地下岩体密闭措施后,放射性气体仍可以被收集到放射性废气处理系统,对事故情况下人员疏散、应急操作提供安全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203966575U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20316523.2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安全壳热管非能动冷却系统,包括充入工作溶剂的热管,热管由蒸发支管和冷凝支管通过主管连接组成,蒸发支管环绕紧贴地下洞室中安全壳的外壁,所凝支管置于通风竖井中,冷凝支管的水平位置高于蒸发支管,主管呈倾斜布置,通风竖井底部与地下廊道连通、顶部与地面上的地面烟囱连通。本实用新型在核电站严重事故情况下能利用工作溶剂循环吸热放热的自然物理过程导出安全壳热能并排出到大气中,不需要电力驱动,避免事故情况下电力系统供应中断,所引发的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失效。而且,通过地下岩体和热管本身的隔离作用,避免了地下核电站安全壳冷却过程中放射性的泄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