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苯并噁唑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1615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610030825.3

    申请日:2006-09-05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8J5/18 C08G73/22 C08G73/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苯并噁唑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摩尔比为1∶1的芳香族二邻氨基苯酚化合物与芳香族二元酐,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氮气保护下,于0℃~30℃下反应3~10小时后,得到聚邻羟基酰胺酸溶液;(2)将聚邻羟基酰胺酸溶液流延成均匀薄膜,氮气保护下,加热升温至100℃~30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4~8小时,继续升温至350℃~45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2.5~4小时,得到聚苯并噁唑薄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利于在流延机上实现工业生产、操作步骤简单、节约了固定资产投入、不产生废水,环境友好,也节省了废水治理费用、大大降低了能耗、反应介质为有机溶剂,易于回收循环利用。

    一种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07214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72247.1

    申请日:2007-12-13

    申请人: 东华大学

    CPC分类号: Y02P70/5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配制10%~20%的聚砜酰胺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加入磷钨酸粉末,搅拌均匀后,加入硅溶胶,超声,其磷钨酸和SiO2的总量与聚砜酰胺的重量比为20∶80~50∶50;(2)调整匀胶机的匀胶速度,将混合均匀的聚砜酰胺、磷钨酸和SiO2的混合液滴加于玻璃片上,制膜,所得的膜真空干燥后放入水浴中脱膜即可。本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可以大规模生产,制备的交换膜含水率、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均达到或超过了全氟磺酸型Nafion膜。

    2,6-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腈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7324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10044319.4

    申请日:2007-07-27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7C255/54 C07C253/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2,6-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腈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摩尔比为1.0∶0.1~2.5的4-氨基苯酚和成盐剂,惰性气氛条件下,于有机溶剂体系中回流反应0.5~5小时后,加入2,6-二卤代苯甲腈,与170℃~200℃反应3~12小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褐色的2,6-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腈固体产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能耗工时少,产率和纯度高,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双酞酰亚胺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07783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36887.X

    申请日:2007-01-26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7D209/4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酞酰亚胺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摩尔比为1.0∶2.0~2.5的二元伯胺和邻苯二甲酸酐,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于0℃~10℃下反应1~5小时后,得到清澈、透明、均相溶液;(2)加入共沸脱水剂,升温于110℃~150℃,回流共沸脱水亚胺化反应1~10小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淋洗干燥,得到双酞酰亚胺晶体,其中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与共沸脱水剂的体积比为1.0∶0.1~10。本发明所得产品收率高,纯度达99%以上,溶剂可反复回收套用,操作简单,环保,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含酚羟基聚酰亚胺粉末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27908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030827.2

    申请日:2006-09-05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8G73/10 C08J3/1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酚羟基聚酰亚胺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摩尔比为1∶1的含酚羟基芳香族二元胺化合物或其与其它二元胺的混合物和芳香族二元酐在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氮气保护下,于0℃~30℃下反应3~12小时后,得到透明粘稠的聚羟基酰胺酸溶液;(2)氮气气氛中,加入共沸脱水剂,加热,120℃~160℃回流共沸脱水亚胺化反应5~18小时,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含酚羟基聚酰亚胺粉末。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是工业方法、三废少、环境友好、操作简单、投资少、溶剂回收容易、成本降低。

    一种聚乳酸类纤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70273A

    公开(公告)日:2005-09-21

    申请号:CN200510024769.8

    申请日:2005-03-30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D01F6/62 D01D5/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湿法制备聚乳酸类纤维的方法,包括①将聚乳酸类的切片溶解于三氯甲烷溶剂中,搅拌溶解,形成浓度为2.5-6%的聚乳酸类溶液,经过脱泡,过滤后,通过长径比为3-7∶1的喷丝孔挤压出来形成带有孔洞的纤维;②将聚乳酸类纤维在空气中流动1-5cm后,进入凝固浴中固化成形,得到含有孔洞的纤维;③在热水中进行水洗;④在热空气或热硅油中对所述的丝进行拉伸;⑤将拉伸后的纤维以长丝的形式卷绕在筒子上;⑥将拉伸后的纤维进行热定型处理。所生产的纤维可具有湿法和干法生产纤维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制备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和组织工程材料。

    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66C

    公开(公告)日:2004-07-28

    申请号:CN01134029.0

    申请日:2001-10-08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8J3/075 C08L33/02

    摘要: 一种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水溶液、碱的水溶液混合,再将苯胺加入,再把氧化剂的水溶液加入,反应后可得到块状的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它是采用非化学键接的方法,制备简便,且其产物为块状,在水中浸泡就可以去除其所含的杂质,因而该水凝胶的纯化非常容易,具有较高的电导率。由本方法制备的聚苯胺水凝胶中的聚苯胺已由丙烯酸类水凝胶进行了掺杂,因此具有自掺杂的特点。

    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10474A

    公开(公告)日:2003-04-16

    申请号:CN01134029.0

    申请日:2001-10-08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8J3/075 C08L33/02

    摘要: 一种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水溶液、碱的水溶液混合,再将苯胺加入,再把氧化剂的水溶液加入,反应后可得到块状的聚苯胺-聚丙烯酸水凝胶。它是采用非化学键接的方法,制备简便,且其产物为块状,在水中浸泡就可以去除其所含的杂质,因而该水凝胶的纯化非常容易,具有较高的电导率。由本方法制备的聚苯胺水凝胶中的聚苯胺已由丙烯酸类水凝胶进行了掺杂,因此具有自掺杂的特点。

    转动式手提数字张力测量仪

    公开(公告)号:CN1348093A

    公开(公告)日:2002-05-08

    申请号:CN01132271.3

    申请日:2001-11-22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G01L5/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式手提数字张力测量仪,它对现有的手提式张力测量仪的转动结构作了有效合理的改进,尤其是制作了独立的可以自身左、右方向转动90°的张力测量头,且不论被测丝束处于何种运行方向均能使显示屏自始自终都处在水平位置正确地读取张力测量值,提高了动态张力测量的可靠性、重复性和准确性。本仪器涉及纺织领域测量技术,适用于化纤工业和丝绸工业,并可推广应用到一切柔束材料的动态张力的测量。

    一种丝胶蛋白的扩链改性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700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23654.2

    申请日:2023-12-15

    申请人: 东华大学

    IPC分类号: C07K14/435 C07K1/107 C08H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丝胶蛋白的扩链改性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采用扩链剂对丝胶蛋白进行扩链反应制得分子量增加且分子量分布窄的丝胶蛋白;扩链剂为2,2‑二羟甲基丙酸、2,2‑二羟甲基丁酸、二羟甲基二羟乙基乙烯脲、三(3‑羟丙基)膦或四羟甲基氯化磷;制得的丝胶蛋白的结晶度为20%~50%,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1~1g/100g水;制得的丝胶蛋白用于制备功能性再生丝胶蛋白材料,或者用于与高分子单体共聚制备再生蛋白纤维。本发明丝胶蛋白的扩链改性方法,扩链后的丝胶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且分布更加均一;本发明的产品水溶性低,结晶度高,可应用于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服装、家纺等多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