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组网通信的在线监测数据融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059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90325.4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组网通信的在线监测数据融合系统,包括站点、监测主站和监测无人机;站点设置有若干个,站点与站点间按需部署有通信铁塔;若干个站点均与监测主站网络连接;该系统还包括间隔部署于通信铁塔上的混合组网通信模块,混合组网通信模块用于在站点与站点间建立无线通道,其可与监测无人机自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用于将监测无人机上的在线监测数据回传到邻近的站点上。上述系统通过混合组网通信模块建立的无线通道,使监测无人机可自动连接到无线通道上,将其监测到的事物数据实时回传到邻近站点上,由站点自带的通信网络将数据回传至监测主站上,提高数据监测回传的效率,保证了数据的即时性,有效提高设备状态监测的效率。

    一种基于半径参数优化的雷电时空聚类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12845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12679.3

    申请日:2022-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半径参数优化的雷电时空聚类方法,包括:获取雷电定位数据集,计算任一雷电定位数据与其他雷电定位数据的距离,得到所有雷电定位数据的距离数据集;根据所有雷电定位数据的距离数据集获取每个雷电定位数据的最邻近距离并对最邻近距离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序号;以最邻近距离、排序序号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获取最邻近距离的距离变化曲线;根据最邻近距离的距离变化曲线确定半径参数;根据半径参数,采用DBSCAN算法对雷电定位数据集进行聚类,获取雷电时空聚类结果以得到雷云运动轨迹。该方法实现了对半径参数的优化,能避免半径参数选取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雷电时空聚类方法的效率及精度,优化雷电监测最终获得的雷云运动轨迹。

    一种海底电缆蠕变试验装置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83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32476.3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海底电缆蠕变试验装置,其包括:测试线缆、安装板、滑轮组、电缆网套、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滑轮组上的砝码、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连接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定滑轮;所述测试线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测试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缆网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缆网套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钢索与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第一钢索绕设于所述定滑轮上。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海底电缆内部金属构件的蠕变特性进行测试,通过解剖测试海缆,开展微观分析以及损伤研究,从而探究不同构件长期在位工况下的蠕变失效机理,还可在此基础上研究蠕变对海底电缆疲劳寿命以及内部不同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一种提升电缆载流量的对流换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4139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74058.9

    申请日:2022-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电缆载流量的对流换热系统,包括换流平台和连接于所述换流平台的底部的J型管;敷设于所述J型管中的电缆穿过所述J型管与所述换流平台之间的连接部后延伸至所述换流平台上的送电房间内;在所述J型管的空气区段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开孔层,每一所述开孔层包括至少两个通风孔,且同一开孔层的不同通风孔所朝向的方向不同;其中,所述J型管的空气区段为所述换流平台的底部与预设海平面之间的区段。本发明通过在位于海平面以上部分的J型管外壁上开设多个通气孔,从而增强管道内外的空气对流以改善电缆表面的散热条件,进而能够有效提升J型管区段内电缆的载流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