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52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1020073.6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和装置,针对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灵活性评价问题,深入分析了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内涵,从功率和能量调节两方面定义了考虑聚合效应的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灵活性评价指标,并提出了计及了功率平衡、网络安全等约束条件下,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整体灵活性评价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多点分布式储能系统响应系统不确定变化时的灵活调节能力,有助于提高储能电站调度运行的量化决策水平,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77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92201.5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东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应对次时间尺度风电不确定性的安全性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对于主时间尺度t时段延续时间内各个子时段,基于风电功率波动区间的上、下界以及一个时段内不同次时间尺度间风电功率牵制关系,分别从t时段首或末端点时刻开始按顺或逆序推导时段内各子时段风电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将各时段风电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取交集即为次时间尺度下风电场输出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而获取次时间尺度的风电功率不确定性集;将所述次时间尺度风电功率不确定性集补充多时间尺度下风电功率波动速率约束,即可构建考虑次时间尺度不确定性的风电功率区间模型,能够避免风电发生较大波动时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安全隐患。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57215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00875.X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光伏电源的配网系统运行负荷等效方法,属于电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计算光伏电源等效削峰容量修正系数,具体包括:计算所有运行光伏电源的等效综合发电功率和传统综合负荷功率等效值;确定最大负荷日及其白天的峰荷时段;计算运行光伏最大负荷日白天峰荷时段的平均发电功率和最大负荷日白天峰荷时段的平均削峰量计算得到光伏电源等效削峰容量修正系数和等效发电量修正系数;根据修正系数得到光伏电源的等效发电量。本发明能够确定光伏电源接入后预测配电网等效负荷,解决了含有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的配电网,对配电网的等效负荷特性造成影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3860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011642423.5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H02J3/46 , H02J3/24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N3/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群参与电力系统AGC的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调度中心的AGC指令,获得储能电站群出力,为各储能电站分配输出功率参考值;以输出功率偏移量以及荷电状态偏移量为惩罚成本,建立目标函数为储能电站群成本最小的储能电站群实时调频能力评估模型;优化各储能电站的输出功率偏移权重系数、荷电状态偏移权重系数;优化求解储能电站群成本最小目标函数;对储能电站群参与二次调频进行优化控制。本发明使得整个电站群满足电网二次调频需求基础上,成本函数较低的储能子站被优先调用,实现了储能电站群中各储能电站的合理、精确调度,并实现了各储能电站群的均衡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508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315545.3
申请日:2020-11-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VAE‑CGAN的储能出力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储能电站历史出力数据;通过VAE模型的训练获得历史出力数据的特征信息;将特征信息输入生成器与辨别器,设定噪声信息并将储能电站历史出力数据输入辨别器;生成器生成样本数据并输入辨别器中,辨别器根据条件信息与真实样本数据判断此生成样本数据的来源,能判断出其来源则修改参数并重复生成+判别过程,直到辨别器无法样本数据来源,得到较强生成器对储能装置的出力情况进行预测。此模型构建了一个连续的条件输入空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能根据历史场景下条件信息生成数据,还可以根据未知条件信息做出准确生成,有利于储能在不确定场景下的出力精确建模。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577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29501.9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长沙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风光电力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电力系统调频领域,包括:(1)建立含风光电力系统区域控制偏差随机性模型;(2)建立储能区域控制模型,在区域互联系统中,建立储能出力模型,对电力系统总有功功率差额进行控制;(3)制定储能参与电网AGC控制策略,根据ACE的均值将储能出力进行分区,进而确定储能控策略。本发明提供的考虑随机性ACE的含风光电力系统储能AGC方法可以解决ACE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17560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729499.5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长沙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储能辅助调峰服务市场的双层互动调度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从调度中心和储能运营方两个层面构建储能互动调峰调度模型。上层优化模型在考虑总发电成本最低的同时,引入了弃风惩罚成本,以实现风电的最大化消纳;下层优化模型以竞价成本最小期望值和调度表现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制定合理的充放电策略,确保储能可以灵活应对辅助服务市场的变化,同时对于调度方案的评估方法采用峰谷差调节率和峰谷价差收益指标,以实现储能进行削峰填谷效果和收益双赢。
-
公开(公告)号:CN107832542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711171600.4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长沙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时空尺度消纳风光的机组组合优化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义含风光接入电网的一种时空尺度机组组合动态优化模型;步骤2: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动态优化模型;步骤3:根据动态规划算法的预测数据确定未来24小时的机组组合启停机计划;本发明以电力网络总的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到系统功率平衡、旋转备用、机组出力、最小启停时间、爬坡约束等条件,建立含风光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时空尺度机组组合动态优化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动态优化模型,随着尺度的缩小,风光等新能源出力和负荷不断更新,根据更新信息调整机组调度计划,提高了风光等新能源与常规电源协调运行的经济性和实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24428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424991.9
申请日:2019-05-21
Applicant: 郑州轻工业学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索凌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H02M7/5387
Abstract: 本申请针对三相四开关容错变换器,提出一种基于电流重构的模型预测功率控制策略。建立容错三相并网变换器在两相静止坐标下电压状态方程,得到了功率预测表达式。当变换器发生桥臂故障且交流传感器失效时,利用电压矢量与电流关系,重构三相电流,参与容错变换器的模型预测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电流重构模型预测功率控制下,并网变换器能够实现开关桥臂与电流传感器双重故障下的容错连续运行,并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80014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173260.9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峰效果的负荷侧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先根据计划配置储能的负荷点的典型日负荷数据,依据负荷数据的标准差和平均单向持续时长生成候选配置集合,然后将配置集合中每一个配置元素作为边界条件,修改计算储能调峰效果的不等式约束,以混合整数规划求新负荷曲线的方差最优值,对应的标准差与原始曲线标准差相比的降低比率作为配置的效益得分,最后将每一个候选配置点的成本按照功率和容量进行计算,综合效益得分与成本如标准差降低率与成本之比,进行候选集合中最优配置的选择;本发明不仅能够降低电网储能配置的设备成本,而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负荷侧储能配置的最优配置,且负荷侧储能配置的准确度高,可靠程度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