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8716987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22363892.X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场覆岩观测仪,包括可弯曲进口橡胶管,可弯曲出口橡胶管,液压油,荧光剂,荧光剂颜色种类与所需观测岩层层数相等,进口橡胶管,出口橡胶管长度根据巷道顶板所需监测最深位置而定;根据所需测量岩层的厚度提前向出口橡胶管内加入与其厚度相等且颜色各不相同的荧光剂并将其编号处理,将进口橡胶管插入事先钻好孔的岩层中。当被监测岩层发生变化时,出口橡胶管内荧光剂颜色显现,通过观察出口出口橡胶管内荧光剂颜色的变化及其编号判断巷道顶板岩层的变化。这样直观的观测仪器大大提高了观测人员的观测效率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安全实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廉,省时省力又省钱。
-
公开(公告)号:CN215566030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1311361.X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煤矿软岩巷道的自钻式中空锚杆,通过在锚杆体内腔设置推进装置,推进装置中的螺旋杆从上端从锚杆体的中空腔体底部进入滑动段限位块之间的间隙,在带动滑动段向上推进的过程中,带动滑动段旋转,当滑动段上端棘轮上移至固定端下端内部与内齿轮咬合时,继而带动锚杆体旋转,使得锚杆体在该旋转力的作用下向上钻入,直至螺旋杆上端推进至锚杆体顶部,下拔螺旋杆,此时棘轮在螺旋杆作用下向下滑动,不再与内齿轮接触,同时,螺旋杆在下拔过程中还能够带动碎屑排出,重复以上步骤,直至锚杆钻入围岩为止,实现了钻锚合一,简化了锚杆安装步骤;适用于松软岩层,钻孔的同时实现了锚杆自动钻入,避免了钻孔坍塌现象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213985943U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22188126.X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装置采用一种用于单轴压缩岩石声发射监测试验的辅助装置,属于岩石试件声发射监测领域。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声发射传感器、紧固夹具和长方体的岩石试件,第一、第二、第三声发射传感器通过夹具固定在岩石表面,该夹具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声发射传感器槽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杆体以及橡胶垫片与弹簧体,在第一声、第二、第三声发射传感器槽的接触面均通过橡胶垫片压至声发射传感器背部,使声发射传感器接收端压缩在试件表面,第一、第二声发射传感器槽的顶面分别与第一、第二杆体通过弹簧连接,第三声发射传感器槽的顶面与第三、第四杆体连接,且第一、第二杆体之间连接弹簧体。本装置保证杆体受力均匀,探头与试件紧密接触,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05920006U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20946005.8
申请日:2016-08-25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杆试验用可拆卸式模拟锚固体振动拆分装置,包括主机架、上固定架、下固定架、防坠器和振动器。上固定架的顶部与主机架的顶梁通过螺栓相连接,其底部与模拟锚固体的上侧端通过螺钉相连接;下固定架的顶部与模拟锚固体的下侧端通过螺钉相连接,其底部与振动器通过螺栓相固连;安装在连接横梁上的防坠器的下端与振动器通过活动铰链相连接,可防止下固定架在振动分离后坠落。安装在下固定架底部的振动器为模拟锚固体的上下分离提供激振力。本实用新型可避免人工拆卸模拟锚固体时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和耗时长等缺陷,大大缩短了模拟锚固体拆卸和分离的时间,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重复试验的准备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203769820U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20194396.3
申请日:2014-04-2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液压支架,包括底座、前并联支撑机构、后并联支撑机构、后掩护装置、顶梁和伸缩梁。所述前并联支撑机构、后并联支撑机构的并联连接在底座与顶梁之间,其结构完全相同,均为3-RPC结构的并联机构;后掩护装置位于后并联支撑机构的后端,与底座、顶梁均通过铰链相连接,其下端设有位置和角度可调整的底护板;在顶梁的两侧设有顶侧护板,在顶梁的内部嵌有伸缩梁,在伸缩梁的头部设有护帮板。本实用新型能克服现有液压支架的技术缺陷,可承受包括侧向力在内的空间三个自由度方向的载荷,可避免倒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液压支架的支撑稳定性和对围岩的适应性,还具有质量稳定可靠、操作维护便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3214093U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20145362.0
申请日:2013-03-27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采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小煤柱联络巷的偏W通风工作面。本实用新型包括分别设置在采煤工作面中的、彼此平行的轨道巷和运输巷,采煤工作面在轨道巷和运输巷之间设置有回风巷,回风巷与轨道巷平行,且回风巷靠近轨道巷一侧设置;回风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小楳柱中设置有联通回风巷与轨道巷的多个联络巷,联络巷沿着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反向方向自轨道巷一侧向回风巷一侧倾斜延伸,联络巷与轨道巷之间的夹角为130°~150°,多个联络巷之间彼此平行。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解决联络巷和周边空间的稳定性问题,即解决了偏W通风工作面中小煤柱开采时易冒顶和片帮的问题,对保障采煤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