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场地含水层生物降解速率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89197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110131863.2

    申请日:2021-01-30

    IPC分类号: G16C20/30 G06F17/10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场地含水层生物降解能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污染范围,在污染场地内设置取样点,在取样点取地下水水样,测定电子受体浓度和降解产物浓度;步骤2,根据测得的不同时期的各指标浓度,计算不同指标各时期的累积百分比,以电子受体浓度或降解产物浓度为横坐标,对应累积概率为纵坐标,绘制各监测指标累积概率分布曲线;步骤3,阈值范围获取:依据步骤2得到的不同电子受体或降解产物的累积概率分布曲线,获取不同电子受体或降解产物稳定段的阈值范围;步骤4,计算降解能力;步骤4,计算含水层生物降解速率。此方法具体为利用电子受体与污染物之间转化关系,可定量评估污染物降解能力以及降解速率。

    一种水文地质用的地下水采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586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05786.6

    申请日:2024-07-25

    发明人: 刘春雷 董岩

    IPC分类号: G01N1/16 G01N1/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文地质用的地下水采样装置,属于地下水采集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本体内沿竖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储水组件,储水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本体内的储水腔,储水腔靠近本体的侧壁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内设有过滤部,本体的外侧沿竖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封堵机构,本体的顶面设有气管,气管伸入本体内并与储水腔连通。将本体放入待采样的地下水中,为了便于采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品,在本体中设置了多个储水腔,分别将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进行采集,在采集地下水时,滑动封堵机构,将对应储水腔的进水口打开,采样完成后,再将封堵机构复位,防止采样后的地下水渗漏,通过气管与储水腔连通,便于将地下水采入储水腔中。

    一种井内含水层串层污染水量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64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19187.7

    申请日:2024-05-18

    IPC分类号: E21B47/047 G01F1/00

    摘要: 一种井内含水层串层污染水量测量装置,具有机架、转轴、输气管、气泵、信号传输电缆、主卷筒、副卷筒、施力体、直流电源、筒体、上支座、下支座、排水管、上气囊、下气囊、流量计主体以及显示屏。上支座、筒体、下支座连接为一体,输气管的前部与上支座相连接,输气管与上、下气囊的气嘴相连接,流量计主体安装于排水管上,流量计主体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与显示屏电连接。测量时,输气管吊着上支座往井内向下运行,信号传输电缆也随之往井内运行,到达测量位置后,为上、下气囊充气使之膨胀而抵住井壁,井内上部含水层的渗水全部被截留,渗水只能通过排水管流入井底。本发明操作简便,便于稳定含水层的渗水水流,能精确测量井内上部含水层的渗水量。

    一种基于浅层地下水的原位采集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085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0464604.4

    申请日:2019-05-30

    IPC分类号: G01N1/14 G01N1/40

    摘要: 一种基于浅层地下水的原位采集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水文地质技术领域。包括采集过滤头、连接管和取样瓶,所述的连接管和取样瓶分别设置在采集过滤头上下两端,所述的采集过滤头上半部设有过滤孔,采集过滤头下半部设有陶土头,所述的陶土头上设有连通取样瓶和连接管的抽气管,所述的抽气管顶部连接有抽气模块。结构简单、便于拆装运输,可在有限的环境内取样地下水,并能在取样时对水质进行同步过滤,有效减少了后期流程;此外运用黏土制成的陶土头作为过滤体,可以透过更多溶质,保护原有地下水质的化学成分,进而提高水质监测效率和监测准确度。

    一种非饱和土壤导热系数的确定方法及确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090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99787.4

    申请日:2024-04-24

    IPC分类号: G01N33/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饱和土壤导热系数的确定方法及确定装置,涉及地质领域,包括:获取非饱和土壤结构单元内最小孔隙直径及最大孔隙直径;获取固液气三相的导热系数;由固相导热系数、非饱和土壤结构剖面厚度及横截面面积求得非饱和土壤固体基质热阻;根据孔隙相导热系数与土壤结构剖面厚度求得孔隙相热阻;根据固体相和孔隙相的串并联关系,将非饱和土壤固体基质热阻与孔隙相热阻代入不同非饱和土壤总热阻公式中求得多种非饱和土壤总热阻;根据每种非饱和土壤总热阻、横截面面积和非饱和土壤结构剖面厚度求得非饱和土壤总导热系数;通过加权几何平均公式求得非饱和土壤导热系数。本发明能够考虑到非饱和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具体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