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081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44364.9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LNG电液双模冗余直驱活塞式低温增压泵,涉及低温增压泵技术领域。低温增压泵包括直线电机执行机构、液压执行机构和换热器。正常状态下,LNG电液双模冗余直驱活塞式低温增压泵工作在独立驱动的状态下,即直线电机执行机构单独工作模式,此时,液压执行机构的三位四通电磁阀处于中位;或者液压执行机构单独工作模式,即直线电机执行机构的线圈不通电,当汽车需要更大功率时,可以采用两者配合驱动,即直线电机执行机构和液压执行机构同时工作的工作模式,即电动和液动同时驱动活塞做往复直线运动。本申请能够实现电动和液动的分别独立驱动或者相互配合驱动,从而实现快速响应、配合驱动增加功率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8974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649812.8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聚氨酯膜的制备和氟化方法及其氟化多孔聚氨酯膜,涉及聚氨酯膜制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制备多孔聚氨酯膜时造成聚氨酯膜微孔道的收缩和破坏,影响聚氨酯膜的实际的成孔率和孔隙分布的均匀性的技术问题。所述多孔聚氨酯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热塑性聚氨酯颗粒均匀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聚氨酯溶液;将聚氨酯溶液均匀涂覆于载玻片上,形成聚氨酯膜;将形成有聚氨酯膜的载玻片依次在第一凝固浴中浸泡0.5~12h,在第二凝固浴中浸泡0.5~12h后,取出干燥,得到多孔聚氨酯膜。将上述得到的多孔聚氨酯膜在氟化溶液中浸泡0.5~12h,取出干燥后得到氟化多孔聚氨酯膜。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70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55127.X
申请日:2024-11-04
IPC: G06F30/28 , G06F30/27 , G06F30/17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N5/01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佳元模型的诱导轮抗空蚀性能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泵用诱导轮优化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分别基于诱导轮水力性能模拟结果,通过调整空化模型的系数确定诱导轮水力性能模拟模型以及基于水翼非定常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对比已有空蚀计算模型的空蚀预测误差,确定空蚀计算模型;基于小样本试验设计方法,确定对空蚀面积以及泵性能的影响权重大于预设影响权重阈值的几何参数,并利用水力性能模拟模型和空蚀计算模型进行预测,建立样本数据库;基于样本数据库,进行不同元模型的训练,确定预测精度最佳的元模型,并利用全局优化算法求解。本发明能够有效针对诱导轮的空蚀现象,提高诱导轮的抗空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5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728865.X
申请日:2024-11-28
IPC: C22C47/10 , C04B35/83 , C04B35/52 , C04B35/622 , C22C49/10 , C22C49/14 , C22C47/04 , C22C47/02 , C22C47/06 , C23C16/26 , C22C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D机织碳纤维预制体增强Zr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如下: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法在2.5D机织碳纤维预制体内部沉积热解碳界面相,制得低密度C/PyC复合材料;将低密度C/PyC复合材料置于树脂/陶瓷溶液中进行一次浸渍和超声制得C/(PyC‑R)复合材料;将C/(PyC‑R)复合材料和树脂/陶瓷溶液倒入模具中,进行烘干后脱模,再进行碳化,得到C/(PyC‑RC)复合材料后并清洗烘干;采用反应熔渗法,在经清洗烘干后的C/(PyC‑RC)复合材料周围包埋Zr‑Si合金粉,并在真空下进行高温热处理,制得2.5D机织碳纤维预制体增强Zr基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工艺制备具有大尺寸孔隙的三维复合材料过程中,致密化程度低和制备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1857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0709268.6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储罐用柔性活塞伺服电直驱式全接液内浮盘装置,包括储罐装置、伺服电直驱装置和柔性活塞式浮盘装置三个部分,其中储罐装置内部安装有与其配合在一起的伺服电直驱装置和柔性活塞式浮盘装置,伺服电直驱装置下方是柔性活塞式浮盘装置。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伺服电直驱装置Ⅱ带动柔性活塞式浮盘装置Ⅲ上下移动,同时利用进气阀给伺服电直驱装置和柔性活塞式浮盘装置组成的封闭腔体中充入压力为5Mpa的氮气,则氮气通过进气口充满皮囊上侧,使皮囊能够紧密贴合在所储存液体的液面上,从而保持液体与大气的隔绝,减少储罐内液体的蒸发。
-
公开(公告)号:CN114962008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470318.0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点火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宽范围组合发动机点火及火焰稳定方法,用于解决电点火、氢气或乙烯引导点火无法兼顾宽范围组合发动机的多次点火、助燃、强化燃烧、系统简单、工作可靠等需求的不足之处。该宽范围组合发动机点火及火焰稳定方法通过点火及稳焰装置在冲压燃烧室的凹腔处产生高温富氢燃气射流,实现对宽范围组合发动机燃烧室点火、助燃、强化燃烧的作用;本发明无需额外的电点火装置,无需携带额外的氢气供应装置(贮箱、阀门等),系统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797560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711184698.7
申请日:2017-11-23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强制冷却耐高温机械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的动环、静环座以及隔热环均套装在转轴上;动环上设置导流槽;环形壳体套装在隔热环和静环座上,并且环形壳体一侧与隔热环固定密封,环形壳体的另一侧内壁与静环座的外圆表面形成一个液体介质环形入口,环形膜片组套装在隔热环上且与隔热环的外环壁具有间隙,环形膜片组的两侧外边缘分别与静环座、隔热环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满焊;从而环形壳体、环形膜片组之间形成一个腔体;环形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小孔;液体介质环形入口、腔体以及小孔形成一个冷却通道。通过导流槽和冷却通道的设置了液体介质会出现汽化,导致机械密封出现不稳定工作、密封面泄漏甚至密封失效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5275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57203.9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西安航天远征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球幕型飞机飞行模拟训练舱,包括:球幕;投影仪安装座,设置在球幕的内顶面,投影仪安装座包括内框,内框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投影仪,投影仪用于向球幕的内侧面投射图像,内框的底部还设置有外延台,外延台的底部边缘设置有折叠梯。本申请通过在球幕内顶面安装投影仪安装座,并将投影仪以正装的方式安装在投影仪安装座的内底面上,并在投影仪安装座的外边缘设置了外延台和折叠梯,在安装和检修投影仪时,人员可以通过折叠梯进入投影仪安装座内部,并可以在投影仪安装座内部行走,整个安装和检修的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极大提高了投影仪安装和检修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01804.8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11/10 , G06F119/14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激励下声模态衰减率及其不确定度的识别方法,属于声模态识别技术领域,解决在脉冲激励作用下只能识别燃烧室声模态衰减率,不能获得其不确定度的技术问题,其识别方法包括建立压力数据的回归方程;对声模态参数向量中的每个参数确定先验概率分布;基于贝叶斯统计推断理论,写出后验概率分布;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方法,求解后验概率分布,识别声模态衰减率和不确定度的步骤。该识别方法用于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裕度试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04204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11948.1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全流量补燃推力室喷注器结构及发汗冷却方法,通过富氧燃气腔、燃料入口孔、富燃燃气腔、喷注器发汗面板、喷嘴组、燃烧室、发汗冷却通道的喷注器结构,于发动机流路中,直接从富燃涡轮后引入富燃燃气作为喷注器发汗冷却介质,以富燃燃气腔作为发汗腔体,采用3D打印方法制造多孔喷注器面板,根据不同位置热环境情况,对多孔基体局部渗透特性进行差异化设计,设计发汗冷却通道,通过富燃燃气的分路渗入及传输实现燃烧室壁面的发汗冷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