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5787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648390.7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T17/00 ,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裂纹前缘法面外扩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三维断裂力学中的复合型裂纹扩展理论,以及断裂参量对裂纹扩展方向的偏转效应,构建裂纹前缘法面外扩展模型;根据裂纹前缘法面外扩展模型,确定裂纹前缘节点的裂纹扩展方向为应变最大值方向时的裂纹前缘法面内扩展角度和裂纹前缘法面外扩展角度;根据裂纹前缘节点的等效应力强度因子以及预设扩展条件,确定裂纹前缘节点的扩展距离;根据法面内扩展角度、法面外扩展角度以及扩展距离,确定裂纹前缘节点的法面外扩展坐标。该方法可以在法平面内扩展的基础上,进行法平面外的扩展,使三维裂纹扩展更不失一般性,提供更全面、更通用的三维扩展模拟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433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311787143.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目标系统中发射机的发射频谱、发射端与天线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天线与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天线输出端与接收机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根据发射频谱、发射端与天线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天线与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天线输出端与接收机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确定目标系统的电磁兼容安全裕度;根据电磁兼容安全裕度,确定所述目标系统对应的电磁兼容性分析结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判断出武器装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系统内部的电磁兼容性潜在问题,帮助对问题改进,提高了系统运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8988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04275.0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无接触式微观应变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灰度差异,采用自适应算法生成圆框组,所述圆框组中的每个圆框包含一个所述颗粒;计算所述圆框组中的每个圆框中的颗粒的刚体运动,得到颗粒位移数据组;根据所述颗粒位移数据组,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每个所述颗粒间的基体的应变。该方法无需人工制备斑纹,仅借助增强相和基体之间的灰度差异来实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表面变形精确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314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231802.7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30/10 , G06T17/20 , G06F113/26 , G06F113/2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试验的复合材料多尺度力学性能表征方法,包括:基于ASTM标准的物理试验数据进行复合材料纤维、基体性能的逆向工程推演并进行校准验证;基于复合材料纤维、基体性能,分别获得复合材料单层板以及具有铺层信息的层压板的性能;基于工艺制造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概率统计理论,通过引入不确定性生成仿真虚拟样本;基于仿真虚拟样本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多尺度渐进失效分析,获得失效破坏的极限载荷和强度;结合物理试验数据和仿真虚拟样本预测复合材料结构的A基准和B基准强度许用值。本方案能够基于小样本物理实验数据获得复合材料结构从微观到宏观的各项性能数据,实现全周期降本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87143.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目标系统中发射机的发射频谱、发射端与天线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天线与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天线输出端与接收机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根据发射频谱、发射端与天线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天线与天线之间的耦合系数、天线输出端与接收机输入端之间的传输系数以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确定目标系统的电磁兼容安全裕度;根据电磁兼容安全裕度,确定所述目标系统对应的电磁兼容性分析结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判断出武器装备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系统内部的电磁兼容性潜在问题,帮助对问题改进,提高了系统运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020340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00434.9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邱贵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web的3D家居设计系统,包括图片渲染系统、以及3D设计系统,其中,所述图片渲染系统用于生成产品在3D设计系统中需要加载的各角度产品图片,所述3D设计系统用于按照场景从所述图片渲染系统获取并实时加载与产品的放置角度所对应的产品图片。本发明在3ds Max中生成家居产品的三维模型,通过MAXScript脚本语言编程,渲染出当前产品的所需角度的图片,然后在Flash中实时动态加载产品不同角度的图片,实现三维显示的效果。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Web应用程序将可交互的Flash场景嵌入网页,用户无需下载任何插件,即可实现在线3D家居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4277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63210.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9C64/393 , B29C64/386 , B33Y50/02 , B33Y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模具中透气孔的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模具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和打印工艺参数生成目标模具的打印路径信息;确定目标模具的材料参数和3D打印设备的设备工艺参数,基于打印路径信息、材料参数和设备工艺参数确定目标模具的模拟打印结果;模拟打印结果为描述模拟目标模具实际打印过程中在目标模具不同位置上的温度分布情况;基于打印路径信息和模拟打印结果,生成目标模具的孔隙分布云图;孔隙分布云图用于描述模拟实际打印过程中目标模具的不同位置的透气孔分布状态。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打印成本大的问题,实现对于模具内部透气孔透气性的精确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29575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4710.4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10/26 , G06V10/40 , G06V10/77 , G06V10/74 , G06V10/76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Laue微区衍射栅格扫描分割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采用特征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提取每个扫描格点的Laue衍射图案的特征矢量;采用聚类算法,根据Laue衍射图案的特征矢量对栅格扫描区域进行分割。该方法无需对每个扫描格点的Laue衍射图案进行解析,即可对栅格扫描区域进行分割,分割后的每一子区域对应同一晶粒,满足对扫描区域进行晶粒形貌快速分析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4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25999.7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取向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材料的待测试数据;基于所述目标材料的待测试数据计算所述目标材料的折减系数K;根据所述折减系数K获取与所述目标材料匹配的材料性能影响结果。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纤维取向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检测,提高了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检测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检测工作的资源消耗,节约了人力与物力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051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25538.X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上海量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的界面脱粘性能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获取目标复合材料对应的材料联合描述参数;其中,材料联合描述参数包括:单向层纤维截面描述参数、方形基体描述参数和基体层间断裂描述参数;根据单向层纤维截面描述参数、方形基体描述参数和基体层间断裂描述参数,通过预先设置的复材层间抗拉强度计算模型,来计算得到与目标复合材料对应的当前复材层间抗拉强度;通过当前复材层间抗拉强度,来确定目标复合材料对应的界面脱粘分析性能结果,并将界面脱粘分析性能结果反馈给用户。解决了对复合材料考虑界面脱粘来进行性能分析不准确和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界面脱粘性能分析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