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46187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1078226.X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含氦天然气的三塔低温提氦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一级提氦单元、二级提氦单元和三级提氦单元,以及混合制冷系统、氮气制冷系统;一级提氦单元包括换热器Ⅰ、精馏塔Ⅰ以及分别设置于精馏塔Ⅰ塔顶和塔底的冷凝器Ⅰ和重沸器Ⅰ;二级提氦单元包括换热器Ⅱ、精馏塔Ⅱ以及分别设置于精馏塔Ⅱ塔顶和塔底的冷凝器Ⅱ和重沸器Ⅱ;三级提氦单元包括换热器Ⅲ、精馏塔Ⅲ以及分别设置于精馏塔Ⅲ塔顶和塔底的冷凝器Ⅲ和重沸器Ⅲ。该系统采用混合冷剂循环制冷+三级精馏提氦的技术方案,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装置能耗,弥补了传统提氦工艺经济性较差的缺陷,尤其适用于低含氦天然气的氦气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138652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078437.3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IPC: F25J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然气提取粗氦并联产液化天然气的生产系统,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一级提氦单元、二级提氦单元和三级提氦单元,以及混合制冷系统、氮气制冷系统;一级提氦单元包括换热器Ⅰ、LNG储罐、精馏塔Ⅰ及分别设置于精馏塔Ⅰ塔顶和塔底的冷凝器Ⅰ和重沸器Ⅰ;二级提氦单元包括换热器Ⅱ、精馏塔Ⅱ及分别设置于精馏塔Ⅱ塔顶和塔底的冷凝器Ⅱ和重沸器Ⅱ;三级提氦单元包括换热器Ⅲ、精馏塔Ⅲ及分别设置于精馏塔Ⅲ塔顶和塔底的冷凝器Ⅲ和重沸器Ⅲ。该生产系统采用混合冷剂循环制冷+三级精馏提氦的技术方案,以生产氦气为主产品,副产少部分液化天然气和液氮产品,可有效解决现有氦气提取并联产液化天然气工艺存在的投资高及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20B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255340.X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IPC: F25J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提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含氦的原料天然气送入主换热器冷却;B.将步骤A冷却所得的混合物送入分离塔,混合物经加热后,至少一部分蒸气在塔顶被冷凝蒸发器冷却获得一次粗氦,一次粗氦经提纯后获得粗氦产品;C.分离塔塔底的液体一部分经减压节流后通过管道进入塔顶冷凝蒸发器,作为冷凝蒸发器的冷源,与步骤B的蒸气进行热交换;D.根据冷量平衡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从冷凝蒸发器的蒸发侧获取由步骤C的冷源在与步骤B的蒸气进行热交换后获得的LNG产品。本发明构思巧妙、流程简单,工艺运行稳定,冷量易于平衡,能耗、成本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7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110775841.X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混合气体吸附量的装置及转移称量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供气单元、吸附单元,还包括分别通过管道与吸附单元连接的纯气单元、解吸单元以及检测单元,供气单元包括原料气瓶和阀门组件Ⅰ、阀门组件Ⅱ以及阀门组件Ⅲ,吸附单元包括吸附剂柱管以及阀门组件Ⅳ,纯气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Ⅴ和高纯气瓶,解吸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Ⅵ和若干缓冲气瓶,检测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Ⅶ和色谱仪。转移称量法利用前述装置,通过供气单元提供混合气体,并在动态吸附平衡后将吸附气体完全解吸并转移至缓冲气瓶中再进行称重测量。该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避开了现有重量法中气体浮力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吸附量测量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7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775841.X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材料混合气体吸附量的装置及转移称量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供气单元、吸附单元,还包括分别通过管道与吸附单元连接的纯气单元、解吸单元以及检测单元,供气单元包括原料气瓶和阀门组件Ⅰ、阀门组件Ⅱ以及阀门组件Ⅲ,吸附单元包括吸附剂柱管以及阀门组件Ⅳ,纯气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Ⅴ和高纯气瓶,解吸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Ⅵ和若干缓冲气瓶,检测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Ⅶ和色谱仪。转移称量法利用前述装置,通过供气单元提供混合气体,并在动态吸附平衡后将吸附气体完全解吸并转移至缓冲气瓶中再进行称重测量。该测量装置及方法,有效避开了现有重量法中气体浮力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吸附量测量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236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11465.3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粗氦精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粗氦精制系统,包括催化脱氢系统、氦干燥系统、中压低温冷凝系统、常温变压吸附系统、纯氦压缩系统;其中催化脱氢系统、氦干燥系统、中压低温冷凝系统、常温变压吸附系统、纯氦压缩系统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精制方法为:催化脱氢、干燥、中压低温冷凝、常温变压吸附、纯氦压缩储存;本发明在以粗氦为原料气生产纯氦时,在保证产品质量与现有工艺相同的情况下,提供产品总收率,降低装置的操作压力,减少整个装置的液氮消耗,避免低温切换,增加装置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735020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255340.X
申请日:2012-07-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IPC: F25J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提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取含氦的原料天然气送入主换热器冷却;B、将步骤A冷却所得的混合物送入分离塔,混合物经加热后,至少一部分蒸气在塔顶被冷凝蒸发器冷却获得一次粗氦,一次粗氦经提纯后获得粗氦产品;C、分离塔塔底的液体一部分经减压节流后通过管道进入塔顶冷凝蒸发器,作为冷凝蒸发器的冷源,与步骤B的蒸气进行热交换。D、根据冷量平衡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从冷凝蒸发器的蒸发侧获取由步骤C的冷源在与步骤B的蒸气进行热交换后获得的LNG产品。本发明构思巧妙、流程简单,工艺运行稳定,冷量易于平衡,能耗、成本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7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110775714.X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材料气体吸附量测定的低温高压吸附测量装置及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供气单元、吸附单元,以及分别通过管道与吸附单元连接的纯气单元、第一解吸气缓存单元、第一检测单元以及第二解吸气缓存单元,还包括通过管道与第二解吸气缓存单元连接的第二检测单元。该测量方法可利用前述测量装置对气体进行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进行纯气吸附量测量和混合气体吸附量测量,对吸附气体转移后再进行定量检测,有效避开了现有技术中原位测量由于PVT传感器精度、安装精度、气体压缩系数影响等因素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吸附量测量精确度,减小了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110775826.5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测量材料单一气体吸附量的装置及转移体积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供气单元、吸附单元,和通过管道分别与吸附单元连接的排气单元、解吸气缓存单元,以及通过管道与解吸气缓存单元连接的测量单元;供气单元包括原料气瓶以及阀门组件Ⅰ,吸附单元包括吸附剂柱管以及阀门组件Ⅱ,排气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吸附单元出口端连接的阀门组件Ⅲ,解吸气缓存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吸附剂柱管依次连接的阀门组件Ⅳ、缓冲气瓶,测量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Ⅴ和气体体积测量装置。转移体积法利用前述装置,将吸附气体完全解吸并转移至缓冲瓶中再进行测量,整个测量体系始末同态,测量的仅是气体增量,有效的提高了吸附量测量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775826.5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成都天然气化工总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测量材料单一气体吸附量的装置及转移体积法,该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接的供气单元、吸附单元,和通过管道分别与吸附单元连接的排气单元、解吸气缓存单元,以及通过管道与解吸气缓存单元连接的测量单元;供气单元包括原料气瓶以及阀门组件Ⅰ,吸附单元包括吸附剂柱管以及阀门组件Ⅱ,排气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吸附单元出口端连接的阀门组件Ⅲ,解吸气缓存单元包括通过管道与吸附剂柱管依次连接的阀门组件Ⅳ、缓冲气瓶,测量单元包括阀门组件Ⅴ和气体体积测量装置。转移体积法利用前述装置,将吸附气体完全解吸并转移至缓冲瓶中再进行测量,整个测量体系始末同态,测量的仅是气体增量,有效的提高了吸附量测量精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