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变形的康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721049B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810497338.0

    申请日:2018-05-22

    IPC分类号: A61H1/02 A61F5/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变形的康复装置及其应用,属于医疗康复用具领域,包括对应人体五指的拇指套板、食指套板、中指套板、无名指套板及小指套板,前述五个套板均连接于一对应人体手背部形状的固定板上;拇指套板、食指套板、中指套板、无名指套板及小指套板均为对应相应手指指骨的结构,并于对应指关节处设有扭簧;拇指套板、食指套板、中指套板、无名指套板及小指套板对应手部指骨处间隔式设有永磁块一和电磁块一,固定板上设有位于拇指套板后侧的一个永磁块二及分别对应位于其他四个套板后侧的四个电磁块二;各电磁块一的磁极均相同。本发明能够驱动手指完全握紧和伸直张开,可实现较为全面的手部锻炼。

    一种脑瘫康复治疗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22723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14006.3

    申请日:2019-06-13

    申请人: 刘云田

    IPC分类号: A63B22/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瘫康复治疗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安装有平衡板,且平衡板正面和背面的两侧皆焊接有上铰接轴,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前后两侧皆对称设置有下铰接轴,且下铰接轴与上铰接轴之间皆通过连接杆固定,所述下铰接轴的底端焊接在第一滑块顶端,所述底座内部的前后两侧皆开设有内腔,且内腔前后内壁的上部皆焊接有滑轨,所述滑轨与第一滑块相互配合。该脑瘫康复治疗设备可以在逐次增加平衡板倾斜程度,来训练患儿平衡的这一科学方法下,效果较好、效率较高,并且亦照顾到患儿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感受,设计人性化,并且结构丰富但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力,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因此便于推广。

    一种上肢康复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3832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411218.4

    申请日:2018-05-02

    IPC分类号: A61H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器,属于医疗康复训练设备领域,包括设于座椅左右两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的训练轨道,训练轨道通过连接支架连接于座椅的扶手上;训练轨道为竖直面内的弧形,训练轨道的前端位于坐垫中部的正前方,训练轨道的后端位于座椅相应侧扶手后端所在侧的上方,两个训练轨道的前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且位置相互交叉;训练轨道上设有沿轨道移动的手托滑块机构,手托滑块机构上设有绑定使用者手掌的固定件;训练轨道一侧设有供正反转电机及其支撑组件滑动的滑轨二;连接支架的下端转动连接于相应侧扶手上,且连接处朝向座椅内侧设有固定在扶手上的限位块。本发明能实现手臂整体较为全面的运动,各关节间的配合自然,驱动操控极为简单。

    一种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变形的康复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72104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497338.0

    申请日:2018-05-22

    IPC分类号: A61H1/02 A61F5/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变形的康复装置及其应用,属于医疗康复用具领域,包括对应人体五指的拇指套板、食指套板、中指套板、无名指套板及小指套板,前述五个套板均连接于一对应人体手背部形状的固定板上;拇指套板、食指套板、中指套板、无名指套板及小指套板均为对应相应手指指骨的结构,并于对应指关节处设有扭簧;拇指套板、食指套板、中指套板、无名指套板及小指套板对应手部指骨处间隔式设有永磁块一和电磁块一,固定板上设有位于拇指套板后侧的一个永磁块二及分别对应位于其他四个套板后侧的四个电磁块二;各电磁块一的磁极均相同。本发明能够驱动手指完全握紧和伸直张开,可实现较为全面的手部锻炼。

    一种骨伤康复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7160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743039.0

    申请日:2018-07-09

    IPC分类号: A61H1/02 A61H15/00 A61N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伤康复器,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包括铰接在一起的前理疗筒和后理疗筒,以及设于前理疗筒和后理疗筒一侧的超短波治疗仪和控制器;前理疗筒和后理疗筒均包括两个相适配的可拆装的半圆形筒壁,理疗筒前端与后理疗筒后端之间设有伸缩杆构件;前理疗筒和后理疗筒的外表面均设有两道螺旋式延伸的移动导轨,移动导轨上设有滚轮,两个滚轮之间连接设有转动轴,两道移动导轨之间设有移动孔,超短波治疗仪的超短波理疗头安装在一根位于移动孔内的主动转轴上,转动轴与主动转轴之间设有转动传动构件和移动联动构件。本发明对运动力度的控制较为精确且易于保持稳定,可实现对患部及其周边部位的较大区域的超声波治疗,应用较为方便。

    一种康复站立床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78496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43040.3

    申请日:2018-07-09

    IPC分类号: A61G7/005 A61G7/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站立床,属于医疗康复设备领域,包括床板及床架,床架包括支撑于床板两侧的两个弧形的支撑架,支撑架一端位于床板床尾端,支撑架另一端经过床板下方从床板床头端穿出并向上延伸;支撑架的内侧面设有沿其弧度延伸的滑轨,床板两端均设有与滑轨相适配的滑块,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设有上固定挡板和下固定挡板,支撑架上对应床板床头端的位置设有与支撑架活动连接的移动挡板;床板床头端所在侧连接有升降驱动装置。本发明设置同时供床板两端移动的弧形滑轨,便于驱动床板移动,能保证床板移动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其使用安全性;且滑轨同时提供对床板的支撑作用,结构设计简单而巧妙,需要的运作空间相对较少,适用性较强。

    一种膝关节康复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8847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379059.4

    申请日:2018-04-25

    IPC分类号: A61H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康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与床面呈30°夹角的斜面滑道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与斜面滑道上的小腿托板,小腿托板前端设有脚板锻炼机构;转轴位于小腿托板的中部,小腿托板可绕转轴转动,斜面滑道的相应位置设有供转轴沿斜面上下移动的滑槽;脚板锻炼机构包括两侧通过连杆固定连接的脚背压板和脚底推板,脚底推板的两侧均设有与小腿托板前端转动连接的转动杆;空腔内在转轴的后方设有可拆卸的液压缸,转动杆连接小腿托板一端的所在侧延长形成与转轴或液压缸连接的驱动部。本发明能实现腿部的屈伸运动和脚板的转动运动,促进膝关节的康复;驱动操控方便,对屈伸运动的控制较为稳定,应用价值较高。

    一种康复用仿生助步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3675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0743030.X

    申请日:2018-07-09

    IPC分类号: A61H3/00 A61H3/02 A61H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用仿生助步器,属于医疗康复设备领域,包括一对拐杖主体和位于两拐杖主体之间的两个行走机构,拐杖主体上设有驱动相应行走机构的驱动机构和拐杖复位机构,行走机构包括用于与人体小腿绑定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有设有U形孔的支板,U形孔内设有位置相对固定的辊轴;驱动机构包括一根进行圆周运动的转动杆,转动杆的自由端与支板连接;脚底托板对应人体足部脚后跟的一端通过固定杆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杆下端,脚底托板对应人体足部脚尖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支撑杆下端。本发明能使人体腿部连续完成上抬、前移及放下的行走过程,且可准确的实现对脚后跟和脚尖端的先后驱动,达到仿生效果,对脚部的康复锻炼效果较好。

    一种康复用仿生助步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367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43030.X

    申请日:2018-07-09

    IPC分类号: A61H3/00 A61H3/02 A61H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用仿生助步器,属于医疗康复设备领域,包括包括一对拐杖主体和位于两拐杖主体之间的两个行走机构,拐杖主体上设有驱动相应行走机构的驱动机构和拐杖复位机构,行走机构包括用于与人体小腿绑定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固定有设有U形孔的支板,U形孔内设有位置相对固定的辊轴;驱动机构包括一根进行圆周运动的转动杆,转动杆的自由端与支板连接;脚底托板对应人体足部脚后跟的一端通过固定杆杆固定连接于支撑杆下端,脚底托板对应人体足部脚尖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支撑杆下端。本发明能使人体腿部连续完成上抬、前移及放下的行走过程,且可准确的实现对脚后跟和脚尖端的先后驱动,达到仿生效果,对脚部的康复锻炼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