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路网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76656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0055843.1

    申请日:2021-01-15

    IPC分类号: G06Q10/047 G06Q50/2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城市路网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解决了城市路网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系统仅针对通过功能可靠性进行评估的缺陷,其包括:基于所预测的不同类型路段单位时间交通事故次数以及不同类型路段的通过功能可靠度,通过预先构建的权重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路段的权重值;将路网上所有路段的权重值之和作为路网的评价值,并着重标注本次导入的路网规划图标记以及评价值。本申请能够对路网规划图从单位时间交通事故次数和通过功能可靠度两个角度作综合定量分析,更加合理的评估出不同道路网络布局形态的适用性,为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决策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

    一种沥青基发泡灌缝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500029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328193.5

    申请日:2020-11-24

    IPC分类号: C04B26/26 E01C7/18 E01C7/2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沥青基发泡灌缝胶,包括A、B两个组分,A组分包括:沥青、环氧树脂、改性剂、增容剂、聚醚多元醇、填料、水,B组分包括聚氨酯预聚体。本发明的新型沥青基发泡灌缝胶将环氧树脂与改性剂、沥青、聚醚多元醇等混合加热,反应后得到A组分,再与B组分,即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共混,得到沥青基发泡灌缝胶。A、B组分混合后,聚氨酯预聚体的异氰酸基与羟基和水发生反应,形成交联体系,并同时发泡;另一方面,环氧树脂固化形成网络结构,为体系提供强度和粘接性,得到性能优异的发泡灌缝胶。本发明的新型沥青基发泡灌缝胶与传统灌缝胶相比,无需加热设备,能耗低,经济环保,性能优异,灌缝胶与裂缝壁面粘接牢固,不易脱粘开裂。

    一种城市路网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766567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055843.1

    申请日:2021-01-15

    IPC分类号: G06Q10/04 G06Q50/2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城市路网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系统以及存储介质,解决了城市路网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系统仅针对通过功能可靠性进行评估的缺陷,其包括:基于所预测的不同类型路段单位时间交通事故次数以及不同类型路段的通过功能可靠度,通过预先构建的权重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路段的权重值;将路网上所有路段的权重值之和作为路网的评价值,并着重标注本次导入的路网规划图标记以及评价值。本申请能够对路网规划图从单位时间交通事故次数和通过功能可靠度两个角度作综合定量分析,更加合理的评估出不同道路网络布局形态的适用性,为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决策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

    一种去支撑柱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和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186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40469.4

    申请日:2019-07-16

    发明人: 姚富民 张玉兰

    IPC分类号: E04G2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支撑柱体外预应力加固结构和施工方法,涉及房屋改造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房屋中间往往会设置支撑楼板的支撑柱,有些场所需要大空间的无障碍场地,因而房屋中间设置的支撑柱会产生妨碍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楼板、支撑柱和剪力墙,楼板底壁上设置有加强肋;支撑柱沿楼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加固肋板,加固肋板中间穿设有加固拉索,加固拉索两端分别固定在沿楼板宽度方向两侧的剪力墙中,加固拉索远离支撑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加固锚具,加固拉索两端浇筑在剪力墙中。达到了将房屋中间位置的支撑柱抽去冰通过加固结构对房屋整体结构进行加固以保证梁体和楼板的受力平衡的效果。

    一种管道基槽浅层降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04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087657.6

    申请日:2021-01-22

    发明人: 鞠昌兵

    IPC分类号: E02D19/06 B01D36/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道基槽浅层降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降水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基槽,所述基槽底部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设有滤管,所述滤管顶部铺设有真空吸气膜,所述真空吸气膜背向滤管的一侧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滤管相连通,所述抽水管远离滤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真空泵。打开真空泵抽气,将滤管底部的积水抽出,以实现降水。此过程中,泥沙可在真空吸气膜的作用下进行过滤,从而可使得最终排出的积水含泥量较少,可有效减少泥沙流失,有效保障基槽周边土质的结构稳固性,使得周边土质不易松动下沉。

    一种管道基槽浅层降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046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87657.6

    申请日:2021-01-22

    发明人: 鞠昌兵

    IPC分类号: E02D19/06 B01D36/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管道基槽浅层降水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降水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基槽,所述基槽底部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插设有滤管,所述滤管顶部铺设有真空吸气膜,所述真空吸气膜背向滤管的一侧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与滤管相连通,所述抽水管远离滤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真空泵。打开真空泵抽气,将滤管底部的积水抽出,以实现降水。此过程中,泥沙可在真空吸气膜的作用下进行过滤,从而可使得最终排出的积水含泥量较少,可有效减少泥沙流失,有效保障基槽周边土质的结构稳固性,使得周边土质不易松动下沉。

    一种高应变检测用降噪吸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5206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011281016.6

    申请日:2020-11-16

    发明人: 陈建平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应变检测用降噪吸尘装置,涉及高应变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防尘桶,防尘桶外侧设有吸尘罩,防尘桶侧壁贯穿设有若干吸尘孔,若干吸尘孔内均设有滤尘组件,若干吸尘孔均与吸尘罩相通,吸尘罩贯穿设有排气孔,排气孔内设有用于将吸尘罩内空气向外排出的风机。实际使用过程中,将防尘桶放置在单桩外侧,单桩、重锤及防尘桶同轴心,重锤可自防尘孔处自由下落,以完成对单桩的撞击。撞击过程中,风机将吸尘罩内的空气排出,从而使得吸尘罩内形成负压,进而防尘桶内的扬尘随空气自吸尘孔经滤尘组件过滤,最终较为洁净的空气进入吸尘罩内,扬尘被滤尘组件过滤,实现了及时吸尘,从而减缓了检测过程中的扬尘现象。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微循环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70010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66858.6

    申请日:2020-12-25

    发明人: 邱旸民 范毓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微循环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系统、方法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领域,解决了城市管网排水管理不足,容易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内涝,其包括:获取城市不同区域的降雨预测信息;基于城市不同区域的降雨预测信息以及不同区域排水管道的运行情况,构建不同区域的排放规划;按照所构建的区域排放规划将雨水通过微循环系统作循环利用。本申请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网排水的管理,减少出现区域内涝的情况。

    一种交叉口地面电子显示导流线

    公开(公告)号:CN112458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12200.2

    申请日:2020-11-20

    发明人: 鞠昌兵

    IPC分类号: E01F9/582 E01F9/576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交叉口地面电子显示导流线,涉及交通附属设施技术领域;其包括发光导流线,所述发光导流线插设于用于与发光导流线配合使用的地面上;所述发光导流线包括三个灯条,三个所述灯条的颜色分别为与交通信号灯颜色相适配的红、绿和黄色,所述发光导流线电连接有用于控制发光导流线与道路交叉口信号灯同步切换颜色的控制模块;每一所述灯条均包括若干个灯管,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控制每一灯管的亮灭间隔从而实现所有灯管交替亮灭效果的交替显示模块;本申请具有优化诱导通行效果的特点。

    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83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606757.8

    申请日:2019-07-06

    发明人: 费宇婷 薛春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市政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全流域管网综合截污整治时间长、资金需求较大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没于水下的仿木桩和埋设于河岸地面以下的挡墙,所述仿木桩与挡墙之间填充有有基层和位于基层上方的植土层,所述植土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利用一体化水处理和生态护岸相互结合,建设“生态护岸+一体化水处理”的高水平截污工程,将上游混接污水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河道,达到了既提升区域景观,又全面改善河道水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