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39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35499.6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 德清天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危化品扩散过程的三维动态模拟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用于扩散可视化的危化品的扩散数据;根据目标区域的数字高程影像和数字遥感影像生成三维地形场景;计算当前帧所有粒子的属性;根据当前帧所有粒子的属性绘制粒子,得到当前帧的扩散形态;其中,计算当前帧所有粒子的属性包括:根据扩散数据中每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每个粒子在三维地形场景中的位置信息;根据扩散数据中每个位置点在采样时刻的浓度/厚度信息得到对应粒子在当前帧的颜色或颜色透明度。本发明可对危化品的浓度/厚度进行直观的可视化展示,并能对扩散过程进行交互式控制,更全面地了解各时刻、各区域的污染扩散情况,为事故应急处置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0443806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362259.3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增强处理的水面透明漂浮危化品图像分割方法。获取漂浮于水面的近紫外透明危化品灰度图像并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图像的灰度直方图信息,根据直方图分布特征计算图像的灰度均值与灰度众数值,进而计算背景阈值;再对图像采用Canny算子计算梯度图像,采用局部熵方法计算信息熵图像,结合梯度图像、信息熵图像和灰度图像信息计算每个像素点的增强权重系数,利用增强权重系数结合灰度图像信息获得增强后的图像;采用局部模糊聚类分割方法对目标增强后的图像进行聚类分割,提取闭合连通的感兴趣区域;筛选获得最终的分割结果。本发明解决了水面透明弱目标的分割检测问题,对危化品泄漏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59309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010370366.3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
IPC: C12Q1/6851
Abstract: 海水中海地瓜幼体生物量的检测统计方法包括:提取海地瓜成体DNA,测序得到COⅠ基因序列;以PCR产物为起始标准品制作4个浓度梯度的标准品;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并验证,通过后得到CT值‑DNA浓度对数值的标准曲线;取不同干重海地瓜组织提取DNA,以不同干重的海地瓜组织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定量测试,得到DNA质量与海地瓜组织干重的趋势直线方程;测出待测海水样品中DNA的CT值,将CT值带入海地瓜组织干重‑CT值推导关系式得到海地瓜幼体DNA的浓度值,计算得到所含海地瓜幼体的DNA质量;通过干湿重比例及推导关系式计算出海地瓜幼体的湿重。
-
公开(公告)号:CN11159309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370366.3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
IPC: C12Q1/6851
Abstract: 海水中海地瓜幼体生物量的检测统计方法包括:提取海地瓜成体DNA,测序得到COⅠ基因序列;以PCR产物为起始标准品制作4个浓度梯度的标准品;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并验证,通过后得到CT值-DNA浓度对数值的标准曲线;取不同干重海地瓜组织提取DNA,以不同干重的海地瓜组织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定量测试,得到DNA质量与海地瓜组织干重的趋势直线方程;测出待测海水样品中DNA的CT值,将CT值带入海地瓜组织干重-CT值推导关系式得到海地瓜幼体DNA的浓度值,计算得到所含海地瓜幼体的DNA质量;通过干湿重比例及推导关系式计算出海地瓜幼体的湿重。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3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54098.6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 , 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IPC: C12Q1/6895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潮暴发预警的分子检测方法,基于绿潮暴发早期四种石莼属绿潮藻非核基因组高度保守区开发引物并利用绝对定量PCR技术确定绿潮藻基因组DNA浓度与Ct值的关系,实现快速定量海水中的绿潮藻。对含有绿潮藻的海水可进行分子检测,实现快速定量海水中的绿潮藻,包括如下步骤:S1.引物设计;S2.样品采集和保存;S3.基因组DNA提取;S4.DNA浓度检测及质量控制;S5.制备DNA浓度梯度标准品;S6.PCR扩增;S7.绝对定量PCR检测等。本发明创新性地运用先进的分子技术,在绿潮暴发初期,对海水样本进行分子检测,实现了对海水中绿潮藻含量的快速分析,有效提升了绿潮预警与监测的效率与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3484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0363641.6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IPC: G06V10/60 , G06V10/26 , G06V10/22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多光谱图像与深度学习方法的漂浮HNS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库准备、目标检测模型构建与模型应用检测阶段;数据库准备阶段包括HNS特征反射波段数据库、多光谱图像数据库和分类优选波段库;目标检测模型构建阶段包括区域检测图像数据集构建、图像预处理与标注、目标区域检测模型训练和目标类别检测模型训练;模型应用检测阶段包括检测图像获取与预处理、目标区域分割、目标类别检测和可视化检测。本发利用特征波段图像,具有针对性强、图像获取效率高以及检测准确度高等优点,用于多种HNS的运输船发生的泄漏事故的应急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55454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25575.7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 德清天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获取海上危化品突发事故的上报信息;根据所述上报信息和海上危化品综合数据库,确定所述海上危化品突发事故的事故等级;在对所述上报信息进行核实无误后,根据所述事故等级以及上报信息,查询得到处理所述海上危化品突发事故所需的应急方案;根据所述应急方案启动事故应急响应流程。本发明对海上危化品突发事故进行全过程可视化管控,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以解决海上危化品突发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034845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363641.6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多光谱图像与深度学习方法的漂浮HNS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数据库准备、目标检测模型构建与模型应用检测阶段;数据库准备阶段包括HNS特征反射波段数据库、多光谱图像数据库和分类优选波段库;目标检测模型构建阶段包括区域检测图像数据集构建、图像预处理与标注、目标区域检测模型训练和目标类别检测模型训练;模型应用检测阶段包括检测图像获取与预处理、目标区域分割、目标类别检测和可视化检测。本发利用特征波段图像,具有针对性强、图像获取效率高以及检测准确度高等优点,用于多种HNS的运输船发生的泄漏事故的应急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122376A
公开(公告)日:2011-07-13
申请号:CN201110074538.3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 ,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海岸带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系统,包括模型库、生态资产评估单元、承载力计算单元、主体功能区规划单元、知识库、数据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海岸带综合承载力评估与决策系统的运作方法,将生态资产和承载力的结合到主体功能区划模型中,用以指导海岸带的合理规划开发,实现海岸带开发的智能化和科学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9565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661862.2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 长江三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底沉积物甲烷氧化菌富集采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一种海底沉积物甲烷氧化菌富集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以采样管内腔为样品富集室,采样管的内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毛细管,毛细管上沿着轴向依次开设有出孔;采样管的上端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周向排布的子腔室,每个子腔室包括上下设置且通过活塞隔板分隔的驱动腔以及存储腔,至少一个子腔室的存储腔为用于存放甲烷氧化菌富集营养液的第一腔室,至少一个子腔室的存储腔为用于存储甲烷气体混合物的第二腔室;每个存储腔的底部均开设有一导出口,且导出口安装有阀门;导出口通过一中转腔与毛细管对接导通,中转腔的底部开设有与毛细管对接导通的通孔,中转腔的顶部与导出口一一对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