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采空区输电线路杆塔纠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0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68410.2

    申请日:2022-0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采空区输电线路杆塔纠偏方法,属于输电线路基础调整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根据塔腿基础实测沉降值,设计和制造与纠偏塔腿完全匹配的钢制塔脚结构,在待纠偏的杆塔四周和底部设置拉线保护,利用塔腿主材接头处连接板的螺栓安装起吊连接板,抬起塔腿后,更换新加工的塔脚结构,最后通过高强度螺栓与原杆塔塔腿主材连接,安装完成后复紧杆塔螺栓,复测杆塔倾斜率。本发明技术调节范围广,尤其可适用于杆塔基础发生沉降大位移的纠偏,对原杆塔结构不产生影响,不影响原地脚螺栓的出扣长度,且可实施性强,纠偏效果显著。

    一种电力设备使用的架线施工装置及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7858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0487154.8

    申请日:2021-05-04

    Inventor: 宋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施工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使用的架线施工装置,包括侧架,所述侧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吸油棉块,所述侧架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吸油棉块外侧的侧圆口,所述吸油棉块之间活动套接有转动杆。本发明通过设置活动块、刚性弹簧、储油腔和活塞块,由于活动块在转动并且处于活塞块位置时,此时由于刚性弹簧的弹力作用,将会顶动活塞块向上活动,而由于压力的作用,将会使得储油腔内部的润滑油从喷口喷出,使得吸油棉块可以充分的吸收,以便后续对转动杆两端的外表面进行润滑,有效的保障了转动杆整体在转动时的流畅性,并且降低了磨损,给操作人员的作业带来了便利。

    一种变电钢构架支座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3150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73001.X

    申请日:2020-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钢构架支座,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大跨度变电站钢构架会产生温度应力,增加发生断裂或变形的可能性,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包括:变电钢构架支座为左右对称结构,人字柱上方连接人字柱顶板,人字柱顶板上方设置两根圆管柱,圆管柱上方连接圆管柱顶板,圆管柱顶板上设置导轨,两根圆管柱分别连接一梁节点板,梁节点板端部下方设置导槽,梁节点板与圆管柱顶板通过导轨导槽配合滑动连接。有益效果包括:在发生温度变化时的热胀冷缩时,音叉柱与滑动连接都可以消除温度应力;提高构架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事故概率,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种轻质预制式钢混组合电缆隧道

    公开(公告)号:CN110747902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1154895.3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轻质预制式钢混组合电缆隧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缆隧道施工周期长,重量大,不便运输安装的问题。该电缆隧道由内到外依次为防火层、骨架层以及混凝土层;骨架层为十字网格状的钢结构,网格内填充建筑防火板材,混凝土层外部贴敷高密度聚乙烯塑膜。有益效果包括: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轻质预制式钢混组合电缆隧道,中层采用十字网状钢结构作为受力骨架,外层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将载荷传递至受力骨架,内层进行防火板装饰,外部粘贴塑膜,能够进行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组装,具有轻质、防水、防火、防腐等多项功能,降低电缆管沟运维费用,节省设备投资,加快施工速度,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一种输电线路基础配置中塔基成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6806B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610455476.3

    申请日:2016-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基础配置中塔基成图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设计制图的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难以校核的问题。该方法为:接收用户输入的塔基几何数据和绘图格式设置数据;根据杆号,基础对角半根开、接腿长和坡度计算待绘制塔基的塔腿图关键点坐标,根据杆号、基础对角半根开、转角角度、转角方向、主柱直径和主柱中心的外扩距离计算待绘制塔基的分坑图关键点坐标;将待绘制塔基的塔腿图关键点坐标处理为塔腿图命令,以及将待绘制塔基的分坑图关键点坐标处理为分坑图命令;基于绘图格式设置数据,根据塔腿图命令待绘制塔基的塔腿图,以及根据分坑图命令绘制待绘制塔基的分坑图。采用该方法能够提高成图效率。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放线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4352B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610504506.5

    申请日:2016-07-01

    Inventor: 曹惠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施工过程中的智能化放线装置,包括:底座、脚轮、线柱、电线电缆、限位装置、位置检测装置、障碍物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控制装置,位置检测装置、障碍物检测装置和报警装置均设于限位装置中,控制装置设于底座上;控制装置中设有输入机构、驱动机构、供电机构和控制机构,位置检测装置、障碍物检测装置、报警装置、输入机构、驱动机构、供电机构均与控制机构连接。其在放线装置上设置了位置检测装置来对放线装置所到达的位置进行检测,然后将其检测的数据与输入指定位置进行对比,然后通过路线规划模块对放线装置的运行路线进行不断的规划;同时,还在放线装置中设置障碍物检测装置,大大提高了该放线装置运行的安全性。

    跟踪式斜单轴光伏发电系统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951057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466606.9

    申请日:2018-12-03

    Inventor: 王珲 杨风梅 刘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跟踪式斜单轴光伏发电系统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驱动基础及立柱基础的点位;2)用混凝土浇注驱动基础及立柱基础;3)在驱动基础上安装驱动装置,在立柱基础上分别安装长立柱和短立柱;4)在长立柱和短立柱上方安装转换件,轴承箱预制焊接在转换件顶部;在位于南北向同一列的长立柱和短立柱上方的轴承箱内插装转动梁;5)安装防滑挡板;6)将推拉杆分别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臂及每一排跟踪器的转动梁活动连接;7)在转动梁上固定安装组件锚固横梁;8)在组件锚固横梁上安装光伏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施工质量,降低了对作业人员的高度技术依赖性,更加环保。

    一种输电线路基础配置中塔基成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680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55476.3

    申请日:2016-0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基础配置中塔基成图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传统设计制图的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难以校核的问题。该方法为:接收用户输入的塔基几何数据和绘图格式设置数据;根据杆号,基础对角半根开、接腿长和坡度计算待绘制塔基的塔腿图关键点坐标,根据杆号、基础对角半根开、转角角度、转角方向、主柱直径和主柱中心的外扩距离计算待绘制塔基的分坑图关键点坐标;将待绘制塔基的塔腿图关键点坐标处理为塔腿图命令,以及将待绘制塔基的分坑图关键点坐标处理为分坑图命令;基于绘图格式设置数据,根据塔腿图命令待绘制塔基的塔腿图,以及根据分坑图命令绘制待绘制塔基的分坑图。采用该方法能够提高成图效率。

    利用弯曲设备对电缆的头部进行弯曲成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6667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510213826.0

    申请日:2015-04-30

    Abstract: 一种利用弯曲设备对电缆(1)的头部进行弯曲成形的方法,用于将所述电缆(1)的头部弯曲成形以便于形状适配地与电力设备紧固连接,其使用一种弯曲设备,所述弯曲设备包括机架(9)以及左右排列的左滑动成形模和右滑动成形模,机架(9)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各自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上引导滚子对(8)和下引导滚子对(7),上引导滚子对(8)的两个滚子之间的间距以及下引导滚子对(7)的两个滚子之间的间距相互对准以供所述电缆(1)穿过。

    风电场变桨距型风机功率优化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01273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330484.1

    申请日:2013-08-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Y02E40/76 Y04S10/545

    Abstract: 一种风电场变桨距型风机功率优化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统计各台风机实发功率历史数据、桨距角变化历史数据、风机功率变化率历史数据、桨距角变化率历史数据;②接收调度功率指令,获得风电场功率上限值③根据各台风机实发功率历史数据,预测各台风机可转化风能的总量p,计算各台风机风功率变化率历史累加值η、当前桨距角变化率数值β;④计算各台风机的功率分配系数S;⑤优先将功率分配给功率分配系数S大的风机。本发明最大限度的考了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对风电场功率输出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通过桨距角反应到后续的功率分配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