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材料、负极片、电池制备方法及其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33552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388696.6

    申请日:2021-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片材料、负极片、电池制备方法及其电池,按质量计,负极片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95.5%‑98.2%、导电剂0%‑1.0%、改性聚丙烯酸‑丙烯腈‑锂水溶性粘结剂1.0%‑1.5%和丁苯橡胶乳液0.8%‑2.1%。采用本发明的负极片材料制备的负极片,通过改性聚丙烯酸‑丙烯腈‑锂水溶性粘结剂与丁苯橡胶乳液适配,浆料分散性良好,极片内部结构稳定,且颗粒与颗粒之间、颗粒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力优越,因此使用该负极材料不需要使用涂碳铜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一种正极片、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97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62562.7

    申请日:2024-03-07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辊压破坏极片集流体表面涂层,引发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失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极片、电芯及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底涂层、保护涂层和活性材料层,底涂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无机填料,保护涂层包括第二活性材料,活性材料层包括第三活性材料,底涂层设置于所述集流体的表面,保护涂层设置于底涂层背离集流体的一面,活性材料层设置于保护涂层背离底涂层的一面,第一活性材料粒径<第二活性材料粒径<第三活性材料粒径。本发明提供的正极片,既可缓冲对活性材料层的辊压作用力也可避免过大的作用力对底涂层的破坏,保护正极片涂层的完整性,避免所述集流体裸露,也有利于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

    一种锂离子电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91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539108.3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针刺和螺丝挤压测试中,内部正负极短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隔膜置于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正极集流体上,负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负极集流体上;正极集流体厚度与负极集流体厚度满足以下条件:#imgabs0#其中,Ta为正极集流体厚度,单位为μm;Tc为负极集流体厚度,单位为μm;所述正极集流体厚度Ta≤10μm;所述负极集流体厚度Tc≥6μm。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当正负极集流体厚度满足条件:#imgabs1##imgabs2#时,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情况,降低电池产热,避免电池高温燃烧或爆炸。

    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551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0062522.9

    申请日:2022-01-19

    Inventor: 蒋珊 张昌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负极、电池,包括内核、第一碳层和第二碳层;所述第一碳层包裹在所述内核表面,所述第二碳层包裹在所述第一碳层表面;其中,所述内核为补锂后氧化亚硅,其组成是纳米硅与硅酸锂的混合物;所述第二碳层中掺杂有氟化锂。本发明的负极材料,第一碳层包裹住内核,形成首次包覆层。然后用第二碳层包裹第一碳层,形成二次包覆层,第二碳层中掺杂有氟化锂以对第二碳层改性。通过对氧化亚硅进行补锂,首效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负极的表面包覆层含有氟化锂,氟化锂优异的稳定性以及锂离子传导性,可成为SEI膜的构成部分,使得电解液在负极界面上的副反应减少,首次效率再次得到提升。

    一种多层负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4883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654490.1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双层负极能量密度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层负极片,所述超薄底涂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一侧表面,所述第一涂覆层涂覆在所述超薄底涂层表面,所述第二涂覆层涂覆在所述第一涂覆层表面;所述第一涂覆层包括第一活性物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在空气气氛中煅烧开始热失重的温度为500℃~600℃;所述第二涂覆层包括第二活性物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在空气气氛中煅烧开始热失重的温度为600℃~700℃。本申请提供的多层负极片,兼具有高能量负载和快离子传递性能,不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也有效防止电池析锂,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基于锯齿电流切断结构的盖帽结构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99534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17299.6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锯齿电流切断结构的盖帽结构及电池。上述的基于锯齿电流切断结构的盖帽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电流切断结构及防爆阀,电流切断结构包括电流切断片及连接于电流切断片的外周缘的锯齿缘边,电流切断片固定连接于防爆阀的一侧;盖帽结构还包括绝缘圈,绝缘圈连接于锯齿缘边的外周缘上;锯齿缘边连接于绝缘圈的部位形成有变形缓冲区,变形缓冲区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泄压孔。当盖帽结构受横向压力作用时,电流切断结构通过绝缘圈对变形缓冲区进行缓冲变形,同时电池内的气压通过锯齿缘边的第一泄压孔进行泄压,且能够避免电流切断结构与绝缘圈容易脱落分离的问题,以更好地防止内部正负极短路的问题,提高了盖帽结构的使用可靠性。

    改性碳纳米管、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715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750407.5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碳纳米管、制备方法、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改性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包括:取碳纳米管在无水乙醇中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混合溶液A;向所述混合溶液A中加入硅烷与去离子水得到混合溶液B;将所述混合溶液B进行水浴加热,冷却后经抽滤、清洗和干燥得到改性碳纳米管;所述硅烷、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0~200:100~200;其中,所述硅烷至少包括丙烯酰氧基。本发明的改性碳纳米管能够减小自身的团聚现象,将改性碳纳米管应用在正极片中能提升正极片的分散性,减少分散剂的使用,提升高电压体系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