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封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063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621366.1

    申请日:2022-12-16

    Inventor: 陈垠锟 黎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封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分子封堵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由聚异氰酸酯和多异氰酸酯组成,所述B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阻燃剂、阻聚剂、有机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无机填料和水;按重量份计:聚异氰酸酯25~30份、多异氰酸酯95~105份、聚醚多元醇80~90份、聚酯多元醇100~120份、阻燃剂15~25份、阻聚剂8~10份、有机表面活性剂3~5份、催化剂0.04~0.06份、无机填料5~8份和水45~55份;所述催化剂由质量比为1:1.2~1.5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双二甲胺基乙基醚组成。本发明所制备高分子封堵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易于喷涂施工,满足高质量快速喷涂效果要求。

    一种配网供电能力地图及其分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3781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47581.9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网供电能力地图及其分析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执行配网供电能力地图及其分析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服务器、配网终端、供电能力地图模块、供电能力分析模块、供电安全预警模块和供电策略模块,所述服务器与配网终端通信连接,本系统通过执行的方法能够提高电源利用率,并且在配网终端超过负荷阈值时进行安全预警,针对安全预警执行不同供电策略,从而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实现电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电源利用率,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降低电网崩溃的风险,进而减少供电成本。

    一种用于配电网的智能化保护运行故障辅助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802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739422.5

    申请日:2022-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配电网的智能化保护运行故障辅助分析方法,定位故障发生时的故障点位置;提取故障点位置周围的继电保护设备,并获取所述继电保护设备的定值数据,记为本级定值数据;获取故障点位置所在系统的上下级对应位置的继电保护设备的定值数据,记为上级定值数据以及下级定值数据;将本级定值数据与存储的标准定值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本级定值数据以及上级定值数据获得上级差异值,根据本级定值数据以及下级定值数据获得下级差异值,将上级差异值以及下级差异值分别与预设的差异阈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故障辅助分析,并获得辅助分析结果;根据上下级系统中之间的定值数据来配合进行故障辅助分析,可以确保故障分析的准确性。

    一种高分子封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0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21366.1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封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分子封堵材料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由聚异氰酸酯和多异氰酸酯组成,所述B组分包括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阻燃剂、阻聚剂、有机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无机填料和水;按重量份计:聚异氰酸酯25~30份、多异氰酸酯95~105份、聚醚多元醇80~90份、聚酯多元醇100~120份、阻燃剂15~25份、阻聚剂8~10份、有机表面活性剂3~5份、催化剂0.04~0.06份、无机填料5~8份和水45~55份;所述催化剂由质量比为1:1.2~1.5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和双二甲胺基乙基醚组成。本发明所制备高分子封堵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易于喷涂施工,满足高质量快速喷涂效果要求。

    一种非线性多机电力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32330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911322298.7

    申请日:2019-12-20

    Inventor: 陈华昊 陈垠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线性多机电力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建立起非线性多机电力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If‑Then建模规则建立多机电力系统的模糊状态模型;进而得到全局性的多机电力系统的模糊状态模型;构建模糊事件触发控制器;定义事件触发形式和触发条件;采用模糊事件触发控制器进行多机电力系统事件触发控制,本发明能够实现多机电力系统的高性能事件触发控制目标,满足电网运行的高安全性以及高可靠性,降低了控制方法对信息采样技术的要求,减少了系统采样的频率,提高了多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