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247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86550.8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冰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寒冷地区跨江河运输的冰桥和施工方法,包括岸坡,用于连接冰桥与河岸;垂直水流方向松木杆,垂直于水流方向摆放,用于增强冰桥结构;平行水流方向松木杆,平行于水流方向摆放,与垂直水流方向松木杆交替配合,形成冰桥的加筋骨架;自然冰面,作为冰桥的基础,承载运输荷载。所述冰桥设计宽度为6—8m,冰道位置冰面清雪宽度为20—25m。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法,如多层冰层加固和木杆骨架支撑,能够大幅提高冰桥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冰桥的基础层采用50厘米厚的基础冰层,第二层加固冰层通过进一步增加强度,增强了冰面的承载力,可以支撑较重的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7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78822.3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分析地下水与湿地植被生长关系的原位试验装置与方法,装置包括:探棒,位于湿地植被根系层以下,用于收集地表水‑地下水交换数据;自动水位计,位于研究区域或样方中心,用于监测研究区域或样方的水位变化量;控制终端,位于研究区域或样方边上,包括供电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无人机起飞回收维护装置和装置存储部,控制终端通过插销固定在固定底座上;数据传输线,所述探棒和自动水位计均通过数据传输线与控制终端连接;无人机,所述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并采用垂直起降固定翼。本发明可长序列持续监测研究区域或样方的水文过程与湿地植被生长状态数据,以探究地下水对湿地植被生长的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1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37808.6
申请日:2024-10-15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覆盖层原状土取土装置属于水上覆盖层取土技术领域;该取土装置包括:载体组件、支架组件、复位组件、拆装组件、取土组件和收集组件;采用载体组件带动取土组件升降进行取土操作,利用转筒旋转时对周边土壤进行挤压,不影响原状土土样的完整性;在钻孔完成后利用切割绳进行土样的切割操作,方便在钻孔后进行快速分离,并利用带有缓冲功能的切割绳带动托板移动,实现土样底部的支撑,通过转筒的上移实现土样的快速取出,并通过收集组件与载体组件的配合实现土样的快速收集,确保水上覆盖层取土后快速保存,避免其含水量等受取土操作而影响其后续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2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1002433.1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入渗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涉及原位入渗领域,解决了现有原位入渗测试系统测试结果干扰较多的问题。该系统中的储水装置包括储水桶,储水桶包括外壁和内胆,在外壁的底部和内胆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储水装置内部水的第一重量值,和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储水装置内部水的第二重量值;蒸发测定装置包括蒸发皿,蒸发皿包括第二外壁和第二内胆,在第二外壁和第二内胆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蒸发测定装置中水的第三重量值,以及第二预设时间段内蒸发测定装置内剩余水的第四重量值;环刀装置位于固定支架下方,并且,环刀装置一端与储水装置连通,另一端插入土壤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271472B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1811132396.X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河网结构的提取及存储方法,首先对流域栅格流向数据进行首次遍历,获取并存储与每个栅格单元直接相连的上下游紧邻栅格信息;在确定流域出口栅格之后,自下而上对栅格流向数据进行第二次遍历,向上游逐层定位当前处理层内各个栅格的上游紧邻栅格,并在多层分叉树数据结构的下一层存储所有当前处理层内栅格的上游紧邻栅格;当多层分叉树所有层内的栅格全部判断完毕后,完成流域河网结构的提取及存储。该方法可直接根据栅格流向确定各个栅格在河网中的上下游关系,进而通过高效的栅格遍历获取流域单流向河网的水流路径,并以分层多叉树存储河网结构,提高数据提取效率和利用的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710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1150067.5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1N33/1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分层型水库调度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水库热分层期间的水质数据、分析热分层期间溶解氧层化结构的变化特征、提取水库热分层期间溶解氧变化特征的控制因素、建立水库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利用控制方程模拟不同水位、调度运行方式和抽水蓄能调度工况下热分层缺氧的时间,根据缺氧时间的分布建立水库的调度方案。本方案能真实的模拟水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能有更加准确的提出优化溶解氧的调度方案,提出改善水库滞温层溶解氧的对策,为热分层水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为水库滞温层缺氧有很好的防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4771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50067.5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1N33/1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分层型水库调度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水库热分层期间的水质数据、分析热分层期间溶解氧层化结构的变化特征、提取水库热分层期间溶解氧变化特征的控制因素、建立水库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采用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核、利用控制方程模拟不同水位、调度运行方式和抽水蓄能调度工况下热分层缺氧的时间,根据缺氧时间的分布建立水库的调度方案。本方案能真实的模拟水库溶解氧的影响因素,能有更加准确的提出优化溶解氧的调度方案,提出改善水库滞温层溶解氧的对策,为热分层水库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为水库滞温层缺氧有很好的防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79479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710021257.9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田灌溉需求信息的获取方法及装置,该水稻田灌溉需求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水稻田的蒸散量、下渗排水量和降水量;根据所述蒸散量、下渗排水量和降水量,获得水稻田的田面积水水深;根据所述田面积水水深以及预设阈值,控制所述水稻田进行灌溉,获得水稻田灌溉需求数据。本发明实施例根据气象因素和土壤属性计算水稻田的水分收支过程,快速准确判断水稻田维持适宜水深的灌溉需求,可以实现历史任意气象情景下水稻灌溉水量的精确计算,为不同气象条件下水稻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6702981B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11197201.0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区排水系统的参数生成方法及装置,该灌区排水系统的参数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灌区在预设灌溉时间段内的灌溉水量、降水量、蒸散量和下渗量;获取所述灌区在未进行灌溉前的第一土壤蓄水量以及所述灌区在进行预设灌溉时间段后的第二土壤蓄水量;根据所述灌溉水量、所述降水量、所述蒸散量、所述下渗量、所述第一土壤蓄水量和所述第二土壤蓄水量,确定所述灌区的排水模数;根据所确定的排水模数,生成灌区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通过上述的灌区排水系统的参数生成方法获得的灌区排水模数的精度更加精确,进而使得生成的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的数值也更加精确,最终使得安装完成的排水系统能够满足排水需求,并且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7798172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0899911.6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排两用渠道断面设计方法、装置及设备。灌排两用渠道断面设计方法,包括:步骤S10、计算渠道的排水能力,以判断是否满足灌排两用渠道的排水要求;步骤S20、当所述渠道不能满足所述灌排两用渠道的排水要求时,调整渠道的渠底高程和设计水位,以使渠道满足所述灌排两用渠道的排水要求;步骤S30、基于调整后的渠底高程,设计所述灌排两用渠道的断面尺寸,以使得渠道流量和水位满足灌溉要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灌排两用渠道断面设计方法,通过将现有渠道改造成为灌溉与排水两用渠道,并在改造过程中还对灌排两用渠道断面进行设计,从而以最经济的方式最大程度保障灌区灌溉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