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1781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19157.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深层地热井下地埋高效换热器,涉及到换热器设备领域,包括土岩、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安装在土岩的内壁,所述加热管的左侧上表面固定有集中管,所述集中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加热管的右侧上表面固定有调节管。本发明通过设置加热管,加热管埋入地表内,内部通水时,对加热管内的水源进行地热加热,通过设置集中管,对加热管内的水源进行集中汇聚,输送至输水管内,通过设置供水管,对加热管内输送水源,通过设置通孔,使多个隔板内的水源相互流通,进行热量均匀交换,通过设置隔板,隔板为导热性好的氮化铝材质制成,氮化铝表面覆盖一层具有防锈功能的涂料,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其生锈。
-
公开(公告)号:CN11496490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79907.5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修复的检测装置,涉及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左侧安装有抽吸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左侧安装有浮潜机构;所述抽吸机构的下方安装有收集机构;所述安装机构的内部安装有驱动机构,通过安装件外侧的支撑板,可以使抽吸管的末端不会水平倒在水底,驱动电机带动输送件旋转,同时使破泥件进行旋转,通过破泥件外侧的凹槽增加破泥件对板结的泥层或落叶层的摩擦力,使其被打破,解决了传统污染检测装置采用软管,软管末端往往会在水底被水流冲击,使入水口横躺在水底,很难破开板结的泥层和落叶层,导致泥层的成分取样较为困难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59288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35355.2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套管式换热器的取‑补热切换装置,涉及一种换热器控制切换装置。换热器外套管深入热源井,换热器内管在换热器外套管内,可移动式单向阀在换热器内管中间形成内管薄壁段,内管薄壁段上半部开设热循环孔,活动阀芯移动设置于内管薄壁段内部并设置单向闸板,换向阀与机组进口连接管和换向阀与机组出口连接管与制冷机组冷凝器侧或热泵机组蒸发器侧连接,内管与换向阀连接管与换热器内管连通,外套管与换向阀连接管与换热器外套管连通,换向阀连接在四个连接管之间能够切换流体流向,循环泵驱动流体循环。通过换向阀和可移动式单向阀,实现取热补热工况不同流向和流动路径的切换,促进岩土热恢复,提高长期运行能效、系统可靠性、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36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435354.8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通过自然循环促进岩土热恢复的套管式换热器,涉及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外套管伸入热源井内,内保温管同轴布置在外套管内部,内保温管底端连接吸水管,内保温管顶端伸出外套管顶端,热循环孔的开口数量若干并竖向间隔开设在内保温管管壁上,热循环孔最上方的开口上边缘距离热源井井口为热源井深度的2/3,出口管段与内保温管顶端连接设置,进口管段与外套管连通设置,出口管段和进口管段与地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侧连接,热循环管将出口管段和进口管段的中间位置进行连通。通过热循环孔和热循环管的设置,非供暖期时流体在热浮升力的作用下形成上下两个自然循环,加速周围岩土的热恢复,简单稳定,经济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8436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33644.1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IPC: E02D19/06 , C02F1/00 , E02D19/10 , E02D33/00 , E02D3/00 , E02D3/10 , E02D31/00 , E03F1/00 , E03F5/22 , E03B3/08 , E03B3/16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体污染的地下地表联控系统及联控方法,涉及水污染管控技术领域,包括:阻断截流区、削源控羽区以及地下水位控制区,阻断截流区以及削源控羽区均设置在污染地下水流动路径上,地下水位控制区为污染地下水流向地表水的集中排泄区域,阻断截流区、削源控羽区以及地下水位控制区分别设置有多个地下水井;本发明中利用阻断截流区内的地下水井起到阻断拦截污染物向下游迁移的功能,配合削源控羽区内地下水井削弱污染地下水的非菲克弥散特征,可以起到对污染地下水良好的管控效果,通过地下水位控制区的地下水井,将集中排泄区域下方的污染地下水的水位降低至河床下方,防止污染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提高对地表水的管控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73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19131.6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和地热互补组合式供暖装置,涉及到太阳能技术领域,包括地基、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地基的上侧与第一墙体的下侧固定连接,所述地基的上侧与第二墙体的下侧固定连接,带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屋顶层,所述屋顶层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太阳能供暖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太阳能供暖机构,角度调节组件可以改变热量吸收板与水平面的夹角,确保热量吸收板对太阳能的吸收效率,旋转组件让热量吸收板在白天追逐阳光,确保太阳能供暖机构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清洁组件与旋转组件联动,可以喷出水雾,冲刷走热量吸收板表面的杂质,避免杂质影响热量吸收板对阳光的吸收利用,确保热量吸收板的吸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3658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66645.1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水土污染场地污染情况的调查装置,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支撑部;所述安装支撑部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按压部;移动按压部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挤压部;转动挤压部上转动连接有三个旋转取样部;三个旋转取样部上的结构相同;转动挤压部上转动连接有旋进联动部;三个旋转取样部上分别安装有深度调节部;三个旋转取样部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泥土挤压装置;取样精度更高,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取样效率,取样使用更加灵活,可以自由调节取样深度,同时可以辅助实现省力旋进,解决了目前调查装置无法实现分层灵活取样,需要人工抠取,不适合大范围移动调查取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2505545U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21342576.1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位观测装置,涉及水文地质勘探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推车,所述推车的上表面借助支架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圆弧面缠绕有观测绳,所述观测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推车的上表面设有垂直装置,所述垂直装置包括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与推车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远离导向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观测绳穿过固定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垂直装置使观测绳能够垂直的进入到地下水中,尽可能避免观测绳发生倾斜,从而导致观测不精准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水位观测装置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460623U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21328466.X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地质裂缝测量装置,涉及裂缝测量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插头,所述插头的一侧设置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的一端设置有检测头,所述机体靠近插头的一侧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机体的一侧设置有辅助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两个矩形孔块,两个所述矩形孔块对称固定连接在机体靠近插头的一侧,两个所述矩形孔块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矩形杆,两个所述矩形杆的相近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装置可对插头进行拦截限位,减少了插头在受到拖拽时与机体分离,影响裂缝测量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提高了插头与机体的连接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379367U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20520025.3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院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分层取样装置,涉及土壤取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取样管,所述取样管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取样管的内部螺纹插设有螺纹杆,所述取样管的一侧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取样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滑动连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固定板的内部插设有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稳定装置,可以对取样管的移动角度进行固定,然后避免取样管移动的时候,取样管位置发生偏移,然后导致取样管在取样的时候,插入深度不准确,然后影响后期检测结果的情况发生,从而提升土壤分层检测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