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31409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710199764.8
申请日:2007-11-2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3 , G02F1/13357 , F21V21/00 , F21V3/00 , F21V8/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308 , G02B6/0071 , G02B6/0091 , G02F1/133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机架、具有该机架的背光单元、具有该单元的液晶显示器及其方法。所述机架包括第一机架构件,该第一机架构件包括第一基板、从第一基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出的第一壁和从第一壁延伸出且面对第一基板的第一盖板。机架还包括第二机架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0380203C
公开(公告)日:2008-04-09
申请号:CN03106896.0
申请日:2003-03-07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11 , F21V5/02 , G02B6/0051 , G02F1/133604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直接照明式LCD装置。背光组件具有光散射元件。该光散射元件包括用于散射从至少一个灯发出的第一光的散射层,和从该散射层突出的、用于调制第一光的光路的光路调制层。因此,光散射元件响应第一光而发射亮度分布均匀的第二光。光路调制层可以设置在散射层的入射第一光的表面上,或是设置在散射层的发射第二光的另一表面上。光路调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具有相对于散射层的表面倾斜第一角度的第一光路调制表面,和相对于散射层的表面倾斜第二角度的第二光路调制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0410754C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410030298.7
申请日:2004-03-1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308 , G02F2001/133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防止微粒渗入到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板支撑元件包括第一微粒阻挡器和第二阻挡器。第一微粒阻挡器沿着第一支撑元件框架部分的顶面形成,该顶面面对安装在液晶显示板支撑元件上的液晶显示板的底板。第一微粒阻挡器具有至少两个切口部分。第二微粒阻挡器设置在切口部分之间,防止微粒渗入到第一微粒阻挡器中。由此,可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317586C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01122844.X
申请日:2001-07-1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13 , G02B6/0043 , G02B6/0055 , G02B6/0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光导板的结构来最大化光入射效能的背光组件和具有此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接收来自灯的光的光导板的光入射面倾斜为与光发射面成钝角,光通过光发射面传输至显示单元。设置为面对光入射面的灯罩开口面形成为具有与光导板的光入射面一样的倾角。另外,光反射板和光学片分别设置在光导板的底面和顶面上,用以吸收泄漏自光导板的光的光吸收层形成在两个端部。因而,其优点是,尽管光导板的厚度没有增加,但光的光入射效能提高了,且有可能除去汇聚在光导板光入射面边缘的光。
-
公开(公告)号:CN1467547A
公开(公告)日:2004-01-14
申请号:CN03106896.0
申请日:2003-03-07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11 , F21V5/02 , G02B6/0051 , G02F1/133604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直接照明式LCD装置。背光组件具有光散射元件。该光散射元件包括用于散射从至少一个灯发出的第一光的散射层,和从该散射层突出的、用于调制第一光的光路的光路调制层。因此,光散射元件响应第一光而发射亮度分布均匀的第二光。光路调制层可以设置在散射层的入射第一光的表面上,或是设置在散射层的发射第二光的另一表面上。光路调制层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分,该突出部分具有相对于散射层的表面倾斜第一角度的第一光路调制表面,和相对于散射层的表面倾斜第二角度的第二光路调制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776496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120296.1
申请日:2005-11-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5812 , G02F1/133608 , G02F220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光源、电源线、接收容器、固定件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光源产生光线,电源线为光源提供电力。接收容器收容光源。固定件设置在接收容器的后表面,从而将电源线安装到接收容器。连接件设置在接收容器上,从而将固定件耦接到接收容器的后表面。电源线可以稳固地固定到接收容器,使得可以防止电源线的故障或泄漏。
-
公开(公告)号:CN1530711A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200410030298.7
申请日:2004-03-1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5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308 , G02F2001/133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用于在背光组件中形成微粒阻挡器的设备。为了防止微粒渗入到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板支撑元件包括第一微粒阻挡器和第二阻挡器。第一微粒阻挡器沿着第一支撑元件框架部分的顶面形成,该顶面面对安装在液晶显示板支撑元件上的液晶显示板的底板。第一微粒阻挡器具有至少两个切口部分。第二微粒阻挡器设置在切口部分之间,防止微粒渗入到第一微粒阻挡器中。由此,可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376943A
公开(公告)日:2002-10-30
申请号:CN01122844.X
申请日:2001-07-1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0013 , G02B6/0043 , G02B6/0055 , G02B6/0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改变光导板的结构来最大化光入射效能的背光组件和具有此组件的液晶显示器。接收来自灯的光的光导板的光入射面倾斜为与光发射面成钝角,光通过光发射面传输至显示单元。设置为面对光入射面的灯罩开口面形成为具有与光导板的光入射面一样的倾角。另外,光反射板和光学片分别设置在光导板的底面和顶面上,用以吸收泄漏自光导板的光的光吸收层形成在两个端部。因而,其优点是,尽管光导板的厚度没有增加,但光的光入射效能提高了,且有可能除去汇聚在光导板光入射面边缘的光。
-
公开(公告)号:CN100590491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610136111.0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15 , G02B6/0031 , G02B6/00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CD)。提供一种LCD,包括至少一个灯;用于将来自灯的入射光转化为面光源的光导板;设置在光导板上方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LCD面板;设置在光导板下方的第一反射板,所述光导板包括弯曲并沿平行于光导板的侧表面方向延伸的端部,使得光导板可以围绕安装于光导板的表面上的灯;包括容纳灯、光导板、LCD面板和反射板的空间的模制框架,所述模制框架包括突出进入LCD从而围绕灯的顶部的侧壁部分;以及设置在模制框架的后表面并且布置在灯的上方的第二反射板。因此,可以获得体积薄、重量轻的LCD并且灯的效率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949055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610136111.0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G02F1/1335 , G02F1/13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3615 , G02B6/0031 , G02B6/00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CD)。提供一种LCD,包括至少一个灯;用于将来自灯的入射光转化为面光源的光导板;设置在光导板上方用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LCD面板;设置在光导板下方的第一反射板,所述光导板包括弯曲并沿平行于光导板的侧表面方向延伸的端部,使得光导板可以围绕安装于光导板的表面上的灯;包括容纳灯、光导板、LCD面板和反射板的空间的模制框架,所述模制框架包括突出进入LCD从而围绕灯的顶部的侧壁部分;以及设置在模制框架的后表面并且布置在灯的上方的第二反射板。因此,可以获得体积薄、重量轻的LCD并且灯的效率得到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