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67545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510066406.0
申请日:2005-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由吸储·释放锂的活性物质构成的颗粒配置在集电体上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颗粒(2)以其底面部埋入在集电体(1)的表面形成的凹部(1a)中的状态直接与所述集电体(1)的表面接合,并且,在由与集电体(1)的表面直接接合的活性物质颗粒(2)构成的第一颗粒层上,也可以设置第二颗粒层。
-
公开(公告)号:CN1691371A
公开(公告)日:2005-11-02
申请号:CN200510066406.0
申请日:2005-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由吸储·释放锂的活性物质构成的颗粒配置在集电体上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颗粒(2)以其底面部埋入在集电体(1)的表面形成的凹部(1a)中的状态直接与所述集电体(1)的表面接合,并且,在由与集电体(1)的表面直接接合的活性物质颗粒(2)构成的第一颗粒层上,也可以设置第二颗粒层。
-
公开(公告)号:CN1372341A
公开(公告)日:2002-10-02
申请号:CN02105277.8
申请日:2002-02-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45/1242 , C01G51/54 , C01G53/54 , C01P2002/32 , C01P2002/54 , C01P2004/54 , C01P2006/10 , C01P2006/40 , H01M4/364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2300/0037
Abstract: 进行混合使混合正极活性物质中钴酸锂的质量比X达到0.1≤X≤0.9的范围内,同时保持在正极集电体上使正极合剂的充填密度Y(g/cm3)达到0.5X+2.7≤Y≤0.6X+3.3的范围内,并且,使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平均粒径大于钴酸锂的平均粒径。即使使用具有尖晶石型晶体结构的含锂的锰氧化物和含锂的钴氧化物混合而成的混合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使正极合剂的充填密度最佳化,并使这两种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最佳化,也能抑制含锂的钴氧化物的取向,得到提高了深放电特性等负载特性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753235A
公开(公告)日:2006-03-29
申请号:CN200510103977.7
申请日:2005-09-16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是具备: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含有硅的负极(2)、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1)、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其特征是,正极活性物质是以化学式LiaNixMnyCozO2(这里,a、x、y及z满足0≤a≤1.3、x+y+z=1、0<x≤0.5、0<y≤0.5及0≤z的关系。)表示的具有层状构造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正极与所述负极的理论电容量比(正极/负极)在1.2以下。利用本发明,可以获得容量高并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锂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238917C
公开(公告)日:2006-01-25
申请号:CN02105277.8
申请日:2002-02-25
Applicant: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C01G45/1242 , C01G51/54 , C01G53/54 , C01P2002/32 , C01P2002/54 , C01P2004/54 , C01P2006/10 , C01P2006/40 , H01M4/364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2300/0037
Abstract: 进行混合使混合正极活性物质中钴酸锂的质量比X达到0.1≤X≤0.9的范围内,同时保持在正极集电体上使正极合剂的充填密度Y(g/cm3)达到0.5X+2.7≤Y≤0.6X+3.3的范围内,并且,使尖晶石型锰酸锂的平均粒径大于钴酸锂的平均粒径。即使使用具有尖晶石型晶体结构的含锂的锰氧化物和含锂的钴氧化物混合而成的混合正极活性物质,通过使正极合剂的充填密度最佳化,并使这两种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最佳化,也能抑制含锂的钴氧化物的取向,得到提高了深放电特性等负载特性的锂二次电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