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81581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580024301.7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2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483 , H01M4/587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简单步骤制造并且可以得到以下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具有各种优异的电池特性,即极板强度高,浸液性良好,初期不可逆容量小,高电流密度充放电特性优异和循环保持率高。本发明使用了一种材料,其中两种以上的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分别附着在粒子(A)的不同位置,所述粒子(A)选自由碳材料粒子、金属粒子和金属氧化物粒子组成的组。
-
公开(公告)号:CN1989637A
公开(公告)日:2007-06-27
申请号:CN200580024301.7
申请日:2005-06-29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2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483 , H01M4/587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二次电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简单步骤制造并且可以得到以下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具有各种优异的电池特性,即极板强度高,浸液性良好,初期不可逆容量小,高电流密度充放电特性优异和循环保持率高。本发明使用了一种材料,其中两种以上的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分别附着在粒子(A)的不同位置,所述粒子(A)选自由碳材料粒子、金属粒子和金属氧化物粒子组成的组。
-
公开(公告)号:CN1751405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480004769.5
申请日:2004-02-18
Applicant: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366 , H01M4/621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T10/7011
Abstract: 一种长寿命的高安全性的锂二次电池,其可通过减小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实现增强的高输出/高输入性能。提供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负极的含碳粉末的活性物质,其中对于通过将100g活性物质粉末和2g羧甲基纤维素分散在200g水中得到的分散体,在根据JIS K5400所述的研磨(细度)测量计法在分散度的基础上测量的在造粒起始时的粒径为50μm或更小。进一步提供锂二次电池的负极,包括集流体和其上叠加的包含活性物质和有机材料的活性物质层,该有机材料能够发挥粘结和增稠作用,其中活性物质层厚度为50μm或更小,和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5μm或更小,该粗糙度根据JIS B0601测量。这种活性物质为由无定形涂覆石墨组成的粉状活性物质。提供的锂二次电池包括这种负极。
-
-